一种逆变器的保护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2490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逆变器的保护检测装置。该装置由隔直电容、隔离变压器及保险管、电容、热敏电阻、二极管等电子元器件构成,用于避免逆变器输入滤波电容损坏开路后造成的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损坏。该装置接至逆变器输入滤波电容两端,根据是否存在高频尖峰电压改变保护检测装置的输出直流阻抗,为后级控制电路提供信号,实现对逆变器的保护。(*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逆变器的保护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各种逆变器中均采用输入滤波电容,其作用是对输入整流电压进行滤波并为逆变 电路供电。当该电容损坏开路后,逆变电路工作会产生高频尖峰电压,造成逆变器大功率半 导体器件过压损坏。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的保护检测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逆变器中输入滤波电容损坏后易造成逆变器大功率半导 体器件过压损坏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当输入滤波电容损坏开路后提 供信号,使逆变器停止工作,避免高频尖峰电压损坏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等优点的逆变器的保 护检测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逆变器的保护检测装置,所述保护检测装置的输入端与逆变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 述保护检测装置的输出端与逆变器控制电路连接。所述逆变电路输入端设有滤波电容C1,所述保护检测装置输入端与滤波电容C1并联。 所述滤波电容Cl还与整流桥TBI输出端并联。所述保护检测装置包括隔直电容C2、隔离变压器TK电容C3、电容C4、保险管FA1、 热敏电阻FB1、 二极管RB1和二极管RB2,隔直电容C2与隔离变压器Tl原边串联连接后,并 联在逆变器输入滤波电容C1两端;电容C3的一端、二极管RB2的阳极、电容C4的一端与 Tl副边一端连接在一起,接至逆变器控制电路的一端;Tl副边另一端接保险管FA1的一端; FA1的另一端接C3的另一端,再接热敏电阻FBI的一端;热敏电阻FBI的另一端接二极管RBI 的阴极;RB1的阳极、RB2的阴极、C4的另一端连在一起,接至逆变器控制电路的另一端。所述保护检测装置包括一个隔直电容C2、隔离变压器T1、电容C3和保险管FA1,隔直 电容C2与隔离变压器T1原边串联连接后,并联在逆变器输入滤波电容C1两端;隔离变压器 Tl副边一端串接保险管FA1后与电容C3并联,同时电容C3并联至控制电路。所述保护检测装置包括电感L1、电容C2、保险管FA1、电容C3和电源变压器T1,其中 电源变压器Tl的付边与控制电路连接;电源变压器Tl的原边与电容C3并联,电容C3 —端 直接与整流桥TBI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与保险管FA1 —端连接,保险管FA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1和电容C2 —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整流桥TB1的另一输入端连 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与电容C1一端连接。.所述保护检测装置包括保险管FA1、电容C2、电容C3和电源变压器T1;其中,电源变 压器Tl的付边与控制电路连接;电源变压器Tl的原边与电容C3并联,电容C3 —端直接与 整流桥TBI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与保险管FA1和电容C2的一端连接,保险 管FA1的另一端与整流桥TB1另一输入端连接,电容C2另一端则与电容C1 一端连接。所述保护检测装置包括电源变压器T1、电容C2、电容C3和保险管FA1;其中,电源变 压器Tl的原边与整流桥TBI的输入端连接;电源变压器Tl的付边串接保险管FA1后与控制 电路连接;在保险管FA1的两端还分别与电容C2和电容C3—端连接,电容C2另一端连接在 电容C1一端,电容C3连接在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保护检测装置包括保险管FA1、电容C3和电源变压器T1;其中,电源变压器T1付 边与控制电路连接;电源变压器Tl原边与电容C3并联,电容C3 —端与整流桥TBI —个输入 端连接,电容C3另一端串接保险管FA1,保险管FA1的另一端与整流桥TB1的另一输入端连 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用于所有采用输入滤波电容的逆变器,使逆变器在输入滤 波电容损坏后得到有效保护,预期在变频器、不间断电源、逆变电焊机等等产品中得到采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路原理框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电路原理图;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5的电路原理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6的电路原理图。其中,l.逆变电路,2.控制电路,3.保护检测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图1中,保护检测装置3的输入端与逆变电路1的输入端连接;保护检测装置3的输出 端与逆变器控制电路2连接。实施例1:图2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逆变电路1输入端设有滤波电容C4,保护检测装置3 输入端与滤波电容C1并联。保护检测装置3包括隔直电容C2、隔离变压器T1、电容C3、容C4、保险管FA1、热敏电阻FB1、 二极管RB1和二极管RB2,隔直电容C2与隔离变压器Tl 原边串联连接后,并联在逆变器输入滤波电容C1两端;电容C3的一端、二极管RB2的阳极、 电容C4的一端与Tl副边一端连接在一起,接至逆变器控制电路的一端;Tl副边另一端接 保险管FA1的一端;FA1的另一端接C3的另一端,再接热敏电阻FBI的一端;热敏电阻FBI 的另一端接二极管RB1的阴极;RB1的阳极、RB2的阴极、C4的另一端连在一起,接至逆变 器控制电路的另一端。 .当逆变电路输入滤波电容Cl正常时,Cl两端电压比较平稳,高频含量很小,隔离变压 器变压器T1原副边基本无电压,二极管RB1、热敏电阻FB1、保险管FA1、隔离变压Tl副边 串联构成一个直流低阻回路。输入滤波电容C1损坏开路后,Cl两端的高频尖峰电压经C2通 过T1耦合至T1副边电路,由于电容C3的高频阻抗很小,故保险管FA1瞬间烧断,RB1、FB1、 C3串联构成一个直流高阻回路。逆变器控制电路根据上述直流阻抗的变化,就可以实现对逆 变器的保护。实施例2:图3为本技术的另^个实施例,逆变电路1输入端设有滤波电容C1,保护检测装置 3输入端与滤波电容C1并联。保护检测装置3包括一个隔直电容C2、隔离变压器T1、电容 C3和保险管FA1,隔直电容C2与隔离变压器T1原边串联连接后,并联在逆变器输入滤波电 容C1两端;隔离变压器T1副边一端串接保险管FA1后与电容C3并联,同时电容C3并联至 控制电路。当逆变电路输入滤波电容Cl正常时,Cl两端电压比较平稳,高频含量很小,隔离变压 器l原副边基本无电压,保险管FA1、隔离变压T1副边串联构成一个直流低阻回路。输入滤 波电容C1损坏开路后,C1两端的高频尖峰电压经C2通过T1耦合至T1副边电路,由于电容 C3的髙频阻抗很小,故保险管FA1瞬间烧断,保护检测装置呈高阻状态。逆变器控制电路根 据上述直流阻抗的变化,就可以实现对逆变器的保护。实施例3:图4为逆变器保护装置的一个实施例,逆变电路输入端设有滤波电容C1,所述保护检测 装置输入端与滤波电容Cl并联。滤波电容Cl还与整流桥TBI输出端并联。保护检测装置3 包括电感L1、电容C2、保险管FA1、电容C3和电源变压器T1,其中电源变压器T1的付边与 控制电路连接;电源变压器T1的原边与电容C3并联,电容C3—端直接与整流桥TBI的一个 输入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与保险管FA1 —端连接,保险管FA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l 和电容C2—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整流桥TB1的另一输入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与 电容C1 一端连接。6当逆变电路输入滤波电容C1正常时,Cl两端电压比较平稳,高频含量很小,电容C2、 保险管F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逆变器的保护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保护检测装置的输入端与逆变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保护检测装置的输出端与逆变器控制电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光先刘泉尹海李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山大奥太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