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布与卡条的结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2467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网布与卡条的结合结构,在结合于坐椅的椅背框或椅垫框的网布周边叠设卡条,并以第一缝线固定卡条与位于卡条的下侧的网布,再将卡条往内翻折使网布包卷卡条,然后以第二缝线固定卡条与位于卡条上侧及下侧的网布;借此使卡条与网布的结合更为稳固,并形成嵌合条。此外,于嵌合条外固定固定件,固定件上成形有倒勾状棘齿;当将嵌合条嵌入坐椅的椅背框或椅垫框上的沟槽时,以固定件的棘齿对应勾掣沟槽的槽壁,使网布牢固的固定于背框上。于背框上。于背框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网布与卡条的结合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座椅固定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结合稳固性较好,且能防止网布自椅背框或椅垫框上脱落的网布与卡条的结合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市面上常见的网布与椅背框或椅垫框的结合方式,如中国台湾地区公告号为TWM495786U的专利“网椅座改良构造”,其包括有:一网椅本体,具一封闭围绕的框体,框体的顶侧向下设成一斜坡部及一脊梁部,框体的底侧设一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部间隔凹设多个定位孔及固定孔,斜坡部的底侧向下一体设有一支撑骨架,借以提供一椅脚的支撑连接;一网布,由一盘面部及围绕外侧的一外缘部构成,盘面部与外缘部均设有透气网孔,盘面部平铺盖设于框体的顶侧,外缘部则跨过脊梁部向下向内折入框体的环形凹槽;一刚性压条组,相对嵌合环形凹槽并夹压网布已折入环形凹槽的外缘部,其端面凸设多个定位柱,借以穿越网孔而相对顶入环形凹槽的定位孔,定位柱上间隔布设固定穿孔,并分别通过一固定螺丝穿设螺合于环形凹槽的固定孔上。
[0003]还有如中国台湾地区公告号为TWM436394U的专利“网椅之椅背或椅座结构改良”,该椅背或椅座包括:本体,其具有一正面、背面及侧缘面,该正面与背面相互背对设置,该侧缘面位于该正面与背面之间,且该侧缘面分别与该正面与背面衔接设置,该背面设有一环状凹设的固定凹槽;网布,其铺设于该正面上,且该网布的端缘环设于该侧缘面后,容设于该固定凹槽中;多个固定件,穿设于该网布的端缘后固定于该凹槽中;压条,容设于该固定凹槽、且部分表面抵触该网布。
[0004]专利技术人提供另一种网布与卡条的结合结构,能使网布结合椅背框或椅垫框的结构更为牢靠稳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网布与卡条的结合结构,使卡条与网布的结合更稳固,并在搭配设置有倒勾状棘齿的固定件,能有效防止网布自椅背框或椅垫框上脱落。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及功效,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网布与卡条的结合结构,包括网布与卡条;所述卡条位于所述网布的周边上而使彼此具有一重叠部分,在邻近所述重叠部分的外侧于所述卡条与所述网布之间以第一缝线同时穿缝所述卡条与所述网布,将所述卡条与所述网布固定,接着将所述卡条向所述网布的中心翻折,使所述卡条上侧、下侧及远离所述第一缝线的一边为所述网布包覆卷设,最后在邻近所述卡条其远离所述第一缝线的一边以第二缝线穿设缝固所述卡条与位于所述卡条上侧及下侧的所述网布,以在所述网布周边形成嵌合条。
[0008]如上所述的网布与卡条的结合结构,其中,所述嵌合条上固定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两个侧壁及连接两个所述侧壁的底壁,两个所述侧壁及所述底壁界定一槽部,两个所述侧壁的两侧的侧边上均设有第一棘齿和第二棘齿,所述第一棘齿邻近所述槽部的开口
设置,所述第二棘齿邻近所述槽部的槽底设置,所述第一棘齿朝向所述槽部的方向由外向内且由上往下斜向凸设,所述第二棘齿朝向远离所述槽部的方向由内向外且由下往上斜向凸设,在所述嵌合条嵌入所述固定件的所述槽部中,且所述嵌合条嵌入一坐椅的椅背框或椅垫框上的沟槽的状态下,所述固定件的两个所述侧壁上的所述第一棘齿夹刺所述嵌合条,而所述固定件的两个所述侧壁上的所述第二棘齿嵌刺所述沟槽的槽壁,使所述网布能稳固组立在所述坐椅的所述椅背框或所述椅垫框上。
[0009]如上所述的网布与卡条的结合结构,其中,述椅背框或所述椅垫框上的所述沟槽设置在所述椅背框或所述椅垫框的前侧周面、侧边周面或是后侧周面其中之一。
[0010]如上所述的网布与卡条的结合结构,其中,所述网布为具有弹性的网体或无弹性的网体。
[0011]本技术的特点和优点为:
[0012]本技术的网布与卡条的结合结构,通过先在环设在网布周边的卡条以第一缝线穿缝卡条与网布,将卡条初步固定于网布上,接着在将卡条往内翻折使网布包卷卡条,并以第二缝线穿设缝固被网布包覆的卡条,并据此形成一结构扎实的嵌合条;当嵌合条与椅背框或椅垫框上的沟槽结合时能够更为紧密、稳固。
[0013]此外当嵌合条上再进一步组设倒勾状棘齿的固定件时,利用固定件的棘齿对应勾掣沟槽的槽壁,能更进一步提升嵌合条嵌入沟槽后的结合状态,提高坐椅的椅背或椅垫承受的载重能力。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环设在网布周边的卡条以第一缝线初步固定的示意图;
[0015]图2为网布包卷卡条以第二缝线缝设固定形成嵌合条的示意图;
[0016]图3为固定件的立体外观图;
[0017]图4为固定件与嵌合条的立体图;
[0018]图5为固定件与嵌合条组合后将嵌入椅背框或椅垫框的沟槽的示意图;
[0019]图6为椅背框或椅垫框的沟槽设置在前侧周面的示意图;
[0020]图7为椅背框或椅垫框的沟槽设置在侧边周面的示意图;
[0021]图8为椅背框或椅垫框的沟槽设置在后侧周面的示意图。
[0022]附图标号说明:
[0023]1、网布;2、卡条;21、上面;22、下面;23、内侧面;24、外侧面;3、第一缝线;4、第二缝线;5、嵌合条;6、椅背框或椅垫框;61、沟槽;7、固定件;71、侧壁;72、底壁;73、槽部;74、第一棘齿;75、第二棘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目的及其有益效果有更完整且清楚的描述,请一并参阅附图及图号:
[0025]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的网布与卡条的结合结构,包括网布1与卡条2;其中:
[0026]卡条2为一长条体,其包括有一上面21、一下面22、一内侧面23、一外侧面24;卡条2
环设在网布1的周边,卡条2的下面22与网布1重叠,并以第一缝线3同时穿设重叠的卡条2与网布1,将网布1与卡条2进行初步固定,即车缝的第一缝线3贯穿网布1与卡条2,且邻近卡条2的外侧面24的位置处,接着将卡条2向内翻折使网布1包卷卡条2,最后以第二缝线4穿设缝固卡条2与网布1,将网布1包卷卡条2的状态固定,即车缝的第二缝线4贯穿固定卡条2与网布1,车缝的位置是邻近卡条2的内侧面23的位置,并据此形成一嵌合条5。嵌合条5可直接嵌入一坐椅的椅背框或椅垫框6上的沟槽61,使网布1绷紧固定于椅背框或椅垫框6上。
[0027]其中该网布1为具有弹性的网体或无弹性的网体。
[0028]请参阅图3至图5,该嵌合条5上结合至少一固定件7,该固定件7包括两个侧壁71及连接两个侧壁71的底壁72,固定件7在两个侧壁71之间形成有槽部73且槽部73呈U形形状,在固定件7的两个侧壁71上设有第一棘齿74和第二棘齿75,第一棘齿74邻近槽部73的开口设置,第二棘齿75邻近槽部73的槽底设置,且第一棘齿74朝向槽部73的方向由外向内且由上往下斜向凸设,第二棘齿75朝向远离槽部73的方向由内向外且由下往上斜向凸设,如此一来,先将嵌合条5嵌入固定件7的槽部73中,再将嵌合条5嵌入一坐椅的椅背框或椅垫框6上的沟槽61中,此时固定件7的两个侧壁71上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布与卡条的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网布与卡条;所述卡条位于所述网布的周边上而使彼此具有一重叠部分,在邻近所述重叠部分的外侧于所述卡条与所述网布之间以第一缝线同时穿设所述卡条与所述网布,将所述卡条与所述网布固定,所述网布周边设嵌合条,所述嵌合条由所述卡条向所述网布的中心翻折,使所述卡条的上侧、下侧及远离所述第一缝线的一边包覆卷设所述网布,并在邻近所述卡条其远离所述第一缝线的一边以第二缝线穿设所述卡条与位于所述卡条上侧及下侧的所述网布;所述嵌合条上固定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两个侧壁及连接两个所述侧壁的底壁,两个所述侧壁及所述底壁界定一槽部,两个所述侧壁的两侧的侧边上均设有第一棘齿和第二棘齿,所述第一棘齿邻近所述槽部的开口设置,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玉玲
申请(专利权)人:宣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