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道补偿器及枪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2441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弹道补偿器及枪瞄,该弹道补偿器包括第一锁紧钉、第一补偿手轮、第二补偿手轮和校零组件;第一补偿手轮螺纹连接在第二补偿手轮外侧,且第一补偿手轮通过第一锁紧钉与第二补偿手轮可拆卸连接;第一补偿手轮的中部与校零组件可拆卸连接,且第一补偿手轮能带动校零组件绕其自身轴线旋转,进而执行校零操作;校零组件设置有刻度环,刻度环设置有补偿圈数,第二补偿手轮的下边缘能与补偿圈数的起始点对应,且第二补偿手轮能先对刻度环旋转;该枪瞄包括弹道补偿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补偿手轮能对齐补偿圈数起始点,能精准指示出当前补偿圈数,方便用户进行弹道补偿调节。方便用户进行弹道补偿调节。方便用户进行弹道补偿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弹道补偿器及枪瞄


[0001]本技术涉及枪瞄器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弹道补偿器及枪瞄。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受到重力和风力的影响,发射出去的子弹会沿曲线飞行,枪瞄的瞄准线应与此曲线相交于想要的弹着点,才能准确命中目标。目前,枪瞄调节瞄准线的方法一般是:对某一距离校零位,其它距离则根据其与校零位距离间的弹道角度,通过弹道补偿器调节瞄准线的上下角度。具体地:在调节过程中,使用补偿手轮的下边缘对应刻度环上的刻线的方式,确定当前的补偿圈数。然而现有弹道补偿器的刻度环在产品装配完成时位置已经固定,补偿手轮的长度亦不可调,当用户根据不同的使用习惯或需要,使补偿钉位于不同的位置时设定为枪支的校零位置,那么这时候补偿手轮的下边缘就不一定刚好对齐刻度环的0刻线。例如,当用户完成枪支校零后,补偿旋钮下边缘对应刻度环上约1.7位置,那么用户就需要记住1.7的位置就是枪支校零位置,当某次使用发现指示补偿圈数为4,但是当前实际补偿圈数为4

1.7=2.3圈,这无疑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补偿手轮能对齐补偿圈数起始点,以方便用户使用的弹道补偿器。
[0004]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上述弹道补偿器的枪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的第一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弹道补偿器,包括第一锁紧钉、第一补偿手轮、第二补偿手轮和校零组件;第一补偿手轮螺纹连接在第二补偿手轮外侧,且第一补偿手轮通过第一锁紧钉与第二补偿手轮可拆卸连接;第一补偿手轮的中部与校零组件可拆卸连接,且第一补偿手轮能带动校零组件绕其自身轴线旋转,进而执行校零操作;校零组件设置有刻度环,刻度环设置有补偿圈数,第二补偿手轮的下边缘能与补偿圈数的起始点对应,且第二补偿手轮能相对刻度环旋转。
[0006]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第一补偿手轮与第二补偿手轮螺纹连接,需要时可通过拧转第二补偿手轮以调整第二补偿手轮在轴向上的5位置,使得校零后第二补偿手轮的下边缘能与补偿圈数的起始点即0刻线对齐,有利于方便用户进行补偿调节,且补偿调节时第二补偿手轮的下边缘对应的补偿圈数即为当前补偿量,有利于精准指示补偿圈数,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感。
[0007]进一步的方案是,在轴向上,第二补偿手轮的所在高度位置可调。0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补偿手轮的上部外侧设置有外螺纹结构,
[0008]第一补偿手轮的内侧设置有内螺纹结构,内螺纹结构与外螺纹结构配合连接,且第二补偿手轮插装在第一补偿手轮内的深度可调。
[0009]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补偿手轮的顶壁开设有连接孔,第一锁紧钉穿过连接孔与第一补偿手轮的内壁连接。
[0010]5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补偿手轮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的内壁设置有多个第一齿牙,第一齿牙沿第一补偿手轮的轴向延伸;校零组件包括补偿钉,补偿钉的上部设置有多个第二齿牙,第二齿牙与第一齿牙啮合连接。
[0011]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补偿手轮与补偿钉之间连接有第二锁紧钉,0第二锁紧钉穿过第一安装孔与补偿钉螺纹连接。
[0012]进一步的方案是,校零组件还包括补偿器基座,补偿钉的下部与补偿器基座螺纹连接,补偿钉在补偿器基座上的轴向位置可调。
[0013]为了实现上述的第二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枪瞄,包括上述弹道补偿器。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弹道补偿器实施例的分解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弹道补偿器实施例中第一补偿手轮和第二补偿手轮的分解图。
[0016]图3是本技术弹道补偿器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7]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弹道补偿器实施例:
[0019]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弹道补偿器,包括第一锁紧钉1、第二锁紧钉2、第一补偿手轮3、第二补偿手轮4和校零组件5。
[0020]校零组件5包括补偿钉51、补偿器基座52、刻度环53、校零锁紧环54和校零限位环55。补偿钉51的下部与补偿器基座52螺纹连接并穿出补偿器基座52的底壁,且补偿钉51在补偿器基座52上的轴向位置可调。校零锁紧环54和校零限位环55均套设在补偿钉51的中部,校零限位环55与补偿器基座52螺纹连接,校零锁紧环54设置在校零限位环55上。
[0021]第一补偿手轮3螺纹连接在第二补偿手轮4的上部外侧,且第一补偿手轮3通过两个第一锁紧钉1与第二补偿手轮4可拆卸连接。第一补偿手轮3、第二补偿手轮4和两个第一锁紧钉1组成补偿手轮组,补偿手轮组可拆卸地连接在补偿钉51的上部,补偿手轮组能带动补偿钉51绕其自身轴线旋转,进而执行校零操作。具体地:
[0022]第一补偿手轮3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1,第一安装孔31为阶梯孔,第一安装孔31的上部为光孔,第一安装孔31的下部内壁设置有多个第一齿牙311,第一齿牙311沿第一补偿手轮3的轴向延伸,多个第一齿牙311沿第一安装孔31的内壁间隔均匀地设置,第一齿牙311凸出第一安装孔31的下部内壁,使得第一安装孔31的上部和下部之间形成有用于承托第二锁紧钉2的止挡面。
[0023]补偿钉51的上部设置有第二安装孔511和多个第二齿牙512。多个第二齿牙512间隔均匀地排列设置在补偿钉51的外周壁,第二齿牙512与第一齿牙311啮合连接,使得旋转第一补偿手轮3时,能带动补偿钉51一起旋转,实现校零操作;在需要时,可将第一补偿手轮3向上脱离补偿钉51。第二安装孔511设置在补偿钉51的中心处,第二锁紧钉2穿过第一安装孔31连接在第二安装孔511内,用于将第一补偿手轮3与补偿钉51连接在一起。
[0024]第一补偿手轮3的内侧设置有内螺纹结构和避让槽32,避让槽32设置在内螺纹结构的下方。
[0025]第二补偿手轮4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部41和指示部42,连接部41的外径大于指示部42的外径。连接部41的外周壁设置有外螺纹结构,外螺纹结构与内螺纹结构配合连接,指示部42设置在避让槽32内。在轴向上,第二补偿手轮4的所在高度位置可调,即通过旋转第二补偿手轮4,即可调整第二补偿手轮4插入第一补偿手轮3的深度,进而调整其轴向上的位置。连接部41的内侧设置有折弯部,折弯部沿第二补偿手轮4的径向延伸,折弯部在其相对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连接孔43,第一锁紧钉1穿过连接孔43与第一补偿手轮3的内壁连接。当第二补偿手轮4调整至合适的轴向位置后,可通过拧紧第一锁紧钉1,将第二补偿手轮4与第一补偿手轮3固定连接,避免第二补偿手轮4的位置失效。
[0026]刻度环53套设在补偿器基座52的外侧并位于第二补偿手轮4的内侧,刻度环53设置有补偿圈数,第二补偿手轮4在指示部42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刻度。本实施例中,第二补偿手轮4的下边缘能与补偿圈数的起始点0刻线对应,即在校零调整后,可通过手动调整,使得第二补偿手轮4的下边缘刚好位于补偿圈数的0刻线处。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道补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锁紧钉、第一补偿手轮、第二补偿手轮和校零组件;所述第一补偿手轮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补偿手轮外侧,且所述第一补偿手轮通过所述第一锁紧钉与所述第二补偿手轮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补偿手轮的中部与所述校零组件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一补偿手轮能带动所述校零组件绕其自身轴线旋转,进而执行校零操作;所述校零组件设置有刻度环,所述刻度环设置有补偿圈数,所述第二补偿手轮的下边缘能与所述补偿圈数的起始点对应,且所述第二补偿手轮能相对所述刻度环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道补偿器,其特征在于:在轴向上,所述第二补偿手轮的所在高度位置可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道补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补偿手轮的上部外侧设置有外螺纹结构,所述第一补偿手轮的内侧设置有内螺纹结构,所述内螺纹结构与所述外螺纹结构配合连接,且所述第二补偿手轮插装在所述第一补偿手轮内的深度可调。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耀振薛衍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天羿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