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模块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2271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发光器件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模块,其包括发光模组和封装层;发光模组包括基板及设于基板一侧的发光器件;封装层设于发光模组设有发光器件的一侧;封装层包括暗色层,暗色层设于发光器件的间隙中,暗色层由暗色感光膜制得;暗色层的界面扩展面积比Sdr为小于等于8%,暗色层的轮廓算术平均方差Ra为小于等于1.5μm,暗色层的轮廓单元的平均宽度RSm为小于等于1mm。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显示模块的制备方法。本申请中显示模块的封装层设有暗色层,暗色层的平整度高、保证了显示模块的发光效果较好,显示模块的封装工艺简单且对发光器件的损害较小,提高了显示模块的良品率。品率。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模块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发光器件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块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直显式显示模块因其尺寸更小、像素密度更高,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但直显式显示模块中,发光器件的密度较高,相邻发光器件的间距较小,对直显式发光器件封装的难度也更高。
[0003]现有技术中,直显式显示模块的封装层通常是用针头将填充材料注入至发光器件的空隙处并固化形成,或通过灌装固体胶并高温压合使填充材料熔融再固化形成。
[0004]但本申请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申请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0005]显示模块的封装层中包括多个层结构,封装层中的黑色胶层平整度低,厚度均一性差,导致显示模块的视觉效果较差。同时现有技术中显示模块的封装方式均需机械刻蚀去胶,工艺复杂且极易损伤发光器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显示模块,显示模块的封装层中设有暗色层,暗色层通过感光刻蚀获得,暗色层具有较高的平整度且厚度均一性较好,提高了显示模块的发光效果。
[0007]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模块,包括发光模组和封装层;发光模组包括基板及设于基板一侧的发光器件;封装层设于发光模组设有发光器件的一侧;封装层包括暗色层,暗色层设于发光器件的间隙中,暗色层由暗色感光膜制得;暗色层的界面扩展面积比Sdr为小于等于8%,暗色层的轮廓算术平均方差Ra为小于等于1.5μm,暗色层的轮廓单元的平均宽度RSm为小于等于1mm。
[0008]进一步地,暗色感光膜包括活性单体、光引发剂和热固化剂。
[0009]进一步地,暗色感光膜还包括暗色颜料,暗色颜料包括黑色有机颜料、黑色无机颜料、通过复配呈黑色的混合彩色有机颜料或有机无机复合填料,黑色无机颜料的粒径与暗色层的厚度之间的比值为(8.0
×
10
‑4~3.0
×
10
‑3)。
[0010]进一步地,封装层还包括透光层,透光层连接至发光器件和暗色层的表面。
[0011]进一步地,暗色层的厚度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70μm,透光层的厚度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300μm。
[0012]进一步地,封装层还包括保护层,保护层设于透光层远离暗色层的一侧,保护层的厚度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250μm,保护层的光泽度为10~70GU,保护层的硬度为2H~4H。
[0013]进一步地,暗色层与透光层之间的粘结强度为大于等于80N/cm2,透光层与保护层之间的粘结强度为大于等于80N/cm2。
[0014]进一步地,暗色层的透光率与透光层的透光率的差值为75%~90%;优选地,透光
层的透光率为80%~95%,暗色层的透光率为小于等于5%。
[0015]进一步地,暗色层的厚度的与发光器件的高度的比值为1:(1~4)。
[0016]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模块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如上述显示模块;其具体包括,在发光模组上铺设暗色感光膜,按照发光器件的位置与形状,对暗色感光膜进行曝光处理和显影处理去除覆盖于发光器件表面的暗色感光膜,再进行热固化处理形成暗色层;将用于制备透光层的透光膜贴合至发光器件及暗色层的表面形成透光层。
[0017]进一步地,铺设暗色感光膜时,压合温度为30

65℃,压强为1

10atm,压合时间为30~120s;曝光处理中,曝光强度为600~6000mJ/cm2;热固化处理中,处理温度为100~190℃,处理时间为40~80分钟;透光膜贴合时,在30~150℃层压处理900~1500s。
[0018]本申请中显示模块的封装层包括通过感光刻蚀获得的暗色层,暗色层填充于相邻发光器件的间隙处,用于提高衬度。暗色层由暗色感光膜通过光刻蚀制得,具有较高的精度且平整度较高,厚度均一性较好,保证显示模块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显示模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显示模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显示模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显示模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对比例1和对比例2中显示模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显示模块100,发光模组11,基板111,发光器件112,封装层12,暗色层121,透光层122,保护层123,黑色胶层124。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1所示显示模块100。显示模块100包括发光模组11和封装层12。发光模组11包括基板111和设于基板111一侧的发光器件112。封装层12设于发光模组11中设有发光器件112的一侧。如图2所示,封装层12包括暗色层121。暗色层121设于发光器件112的间隙中。暗色层121由暗色感光膜制得。暗色层的界面扩展面积比Sdr为小于等于8%,优选Sdr小于等于6%、4%、2%或1%;暗色层的轮廓算术平均方差Ra为小于等于1.5μm,优选Ra小于等于1.2μm、1μm、0.8μm、0.6μm、0.5μm或0.4μm;暗色层的轮廓单元的平均宽度RSm为小于等于1mm,优选RSm小于等于0.8mm、0.6mm、0.4mm、0.2mm或0.1mm。暗色层121填充于相邻发光器件112的间隙处,可以提高发光器件112的明暗对比度,使显示模块100的颜色更加鲜明。暗色层121由暗色感光膜制得,暗色感光膜能在光照下吸收光能引起化合物的聚合或分解,经显影能够形成目标图案。暗色感光膜具有感光性,可以通过紫外曝光机或激光曝光机进行开窗处理,使得制得的暗色层121正好位于发光器件112的间隙,而完全不会残留在发光器件112的顶部,从而避免封装层12对发光器件112发出的光造成遮挡,保证了出光效率和亮度。同时,经过感光刻蚀开窗后的暗色层121具有更好的尺寸精度。经过曝光后热固化(光热双重固化)的暗色层121整体平整度更高,由于光反应过程降低了膜层的
流动性,热固化阶段所造成的收缩程度降低、尺寸变化变小,不易出现表面褶皱等现象。即光固化过程搭建了整体框架,热固化过程为框架填充基质以及建立框架与基质之间的连接关系,则双重固化的膜层较单纯热固化或光固化的膜层表面平整度更高。本申请实施例中,经过上述处理,暗色层121的界面扩展面积比为Sdr小于等于8%,暗色层121的具有更高的平整度且均一性较好,保证显示模块100的视觉效果较好。
[002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暗色感光膜包括活性单体、光引发剂和热固化剂。活性单体和光引发剂能够赋予暗色感光膜以感光的特性,同时能够使得暗色感光膜可以经光刻蚀获得与发光器件112相配套的暗色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模组,包括基板及设于所述基板一侧的发光器件;封装层,设于所述发光模组设有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所述封装层包括暗色层,所述暗色层设于所述发光器件的间隙中,所述暗色层由暗色感光膜制得;所述暗色层的界面扩展面积比Sdr为小于等于8%,所述暗色层的轮廓算术平均方差Ra为小于等于1.5μm,所述暗色层的轮廓单元的平均宽度RSm为小于等于1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暗色感光膜包括活性单体、光引发剂和热固化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暗色感光膜还包括暗色颜料,所述暗色颜料包括黑色有机颜料、黑色无机颜料、通过复配呈黑色的混合彩色有机颜料或有机无机复合填料,所述黑色无机颜料的粒径与所述暗色层的厚度之间的比值为(8.0
×
10
‑4~3.0
×
10
‑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还包括透光层,所述透光层连接至所述发光器件和所述暗色层的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暗色层的厚度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70μm,所述透光层的厚度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300μ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于所述透光层远离所述暗色层的一侧,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250μm,所述保护层的光泽度为10~70G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雨峰毛云飞鲍亚童林晓英童荣柏林维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福斯特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