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质坡面弃渣再利用到生态环境的修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2262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岩质坡面弃渣再利用到生态环境的修复结构,包括:移动支撑机构、碎料下料机构、分散下料机构和碎石碾压机构,碎料下料机构固定连接在移动支撑机构上,碎料下料机构的内部具有板锤和辅助破碎组件,用于弃渣的碎料和下料,板锤连接于传动轴,传动轴与驱动组件配合连接,分散下料机构的一端与碎料下料机构的一端连通,分散下料机构固定在移动支撑机构上,用于碎料分散的铺设于路面,碎石碾压机构固定在移动支撑机构上,碎石碾压机构相对接的贴合在分散下料机构的后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提高了岩质坡面弃渣的处理速度,可用于后期栽植绿植,恢复生态环境。恢复生态环境。恢复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岩质坡面弃渣再利用到生态环境的修复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弃渣再利用装置的
,具体而言,涉及岩质坡面弃渣再利用到生态环境的修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为了保证路基稳定,会在路基两侧做成具有一定坡度的坡面用来保护路基。在山区公路、铁路设计中,经常遇到挖方边坡,而岩土体条件一般包括土质、岩质两大类。
[0003]岩质坡面在修整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弃渣,在西南地区受地形地貌影响,部分弃渣场无地可用,造成无弃渣场地或弃渣不及时,直接影响岩质边坡施工进度。同时方量较大的堆渣场在人工扰动及降雨条件下易产生变形破坏形成滑坡灾害,不仅对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也破坏生态环境。利用弃渣堆山和深坑回填复原自然地貌和耕地建设,保护自然地貌特色,恢复耕地使用,同时,可将弃渣应用于改善岩质地面植物附着条件差的位置,有利于岩质地面生态恢复,保护生态环境。但是现有设备无法做到将岩质坡面弃渣进行碎料和铺设地面同时进行,对岩质坡面弃渣预先粉碎弃渣后再转运到铺设岩质地面的方式速度较慢,影响岩质坡面弃渣的处理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岩质坡面弃渣处理速度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岩质坡面弃渣再利用到生态环境的修复结构,本专利技术是同时对弃渣进行破碎、分散铺设于路面以及碾压,提高了岩质坡面弃渣的处理速度。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岩质坡面弃渣再利用到生态环境的修复结构,包括:
[0007]移动支撑机构;
[0008]碎料下料机构,该碎料下料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移动支撑机构上,碎料下料机构的内部具有板锤和辅助破碎组件,用于弃渣的碎料和下料,板锤连接于传动轴,传动轴与驱动组件配合连接;
[0009]分散下料机构,分散下料机构的一端与碎料下料机构的一端连通,分散下料机构固定在移动支撑机构上,用于碎料分散的铺设于路面;
[0010]碎石碾压机构,该碎石碾压机构固定在移动支撑机构上,碎石碾压机构相对接的贴合在分散下料机构的后端。
[0011]所述移动支撑机构包括拖车支架、支撑框板、轴杆和车轮,所述支撑框板固定设置于所述拖车支架的内部,所述轴杆可自转的设置于拖车支架的底端,所述车轮的数量至少有两个,两个车轮分别设置于所述轴杆的左右两端,支撑框板顶端设置有限位槽;
[0012]所述碎料下料机构包括机箱、上料口、下料管、驱动组件、板锤、辅助破碎组件和传动轴,机箱设置于支撑框板的顶端,机箱的顶端设置有所述上料口,所述下料管设置于机箱的底端,下料管的底部设置于所述限位槽的内部,所述传动轴可自转的设置于机箱的内部,
所述板锤固定设置在传动轴上,多组所述辅助破碎组件分别设置于机箱的内壁上,驱动组件设置于机箱的外部,且驱动组件的输出轴端连接于传动轴;
[0013]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减速电机、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和传动带,所述减速电机设置于所机箱的外部,所述主动带轮固定套设于减速电机输出轴端的外部,所述从动带轮固定套设于传动轴,所述传动带连接于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的外部被防护罩壳罩住,所述防护罩壳固定连接于机箱的外壁。
[0014]所述辅助破碎组件包括支撑架板、衬板、槽钢、支撑座和弹性支撑件,所述支撑架板设置于所述机箱的内部,所述衬板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架板的底端,所述槽钢设置于所述机箱的外部,所述弹性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槽钢和所述支撑架板,且弹性支撑件可轴向移动的贯穿于机箱的外壁,支撑架板的左右端与机箱内壁铰接设置,支撑架板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支撑座,弹性支撑件的底端与所述支撑座铰接设置。
[0015]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压力弹簧、导杆和限位端盖,所述导杆的底端铰接连接于所述支撑座,导杆的外部套设有所述压力弹簧,压力弹簧的一端抵靠于所述槽钢,另一端抵靠在导杆外部具有的抬肩上,导杆的顶端贯穿于所述机箱和所述槽钢,所述槽钢的上侧设置有所述限位端盖,限位端盖固定连接于导杆的顶端,用于限制所述槽钢脱离于弹性支撑件。
[0016]所述支撑架板底端的所述衬板设置有多块,且多块衬板均匀分布在支撑架板的底端,衬板倾斜设置;
[0017]所述车轮上端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固定连接于拖车支架的侧壁上。
[0018]所述分散下料机构包括下料罩壳、连接软管、连接料管、第一液压缸、限位挡板件和隔板,所述下料罩壳设置于拖车支架的下端,所述连接软管的顶端连通于下料管的底端,所述连接料管顶端连通于连接软管的底端,连接料管的底端连通于下料罩壳的顶端,所述第一液压缸的个数至少有两个,两个第一液压缸分别设置于所述拖车支架的后侧底部,第一液压缸的输出杆端固定连接于下料罩壳顶端,隔板具有多块,多块隔板呈线性阵列的均匀分布在下料罩壳的内壁上,隔板倾斜固定的设置于下料罩壳的内壁上,相邻隔板与下料罩壳的内壁之间构成一个下料口,所述限位挡板件设置于所述下料口上端,限位挡板件封堵于下料口;
[0019]上述岩质坡面弃渣再利用到生态环境的修复结构是使用下料管直接下料破碎后的岩质边坡碎石,能够匀速将碎石进行下料铺设在路面上,但是需要人工后期将碎料横向分散铺设使得碎料铺设的高度更加均匀,而且不能够根据需求控制下料铺设的宽度。
[0020]所述连接料管的内部安装有旋转分离组件,所述旋转分离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固定架、托盘和导向板,所述固定架固定设置于连接料管的内壁上,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两固定架之间,所述托盘设置于下料罩壳的内部,且托盘设置于限位挡板件的上端,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于托盘的顶端,导向板固定设置在托盘的顶端,导向板呈圆周阵列的分布在托盘上。
[0021]上述驱动电机的旋转带动托盘旋转,边坡弃渣铺设岩质地面时,能够将下料的碎渣横向的均匀拓宽,提高碎渣的铺设速度和效率,但是铺设的碎渣不能够很好的被压实附着于岩质路面或地面,在有风条件下铺设路面时,易出现下料的碎渣粉料被吹散的状况,不仅损失碎渣物料,且飞散的粉末甚至可能影响周围的环境。
[0022]所述限位挡板件包括挡板块、手柄和定位条,所述挡板块设置于所述下料口的上
端,挡板块封堵下料口,所述手柄固定设置于挡板块上,所述定位条设置于挡板块的顶端且远离手柄的一端。
[0023]增加限位挡板件使碎渣在路面的铺设过程中,限制碎渣在路面的铺设宽度,使碎渣在路面的铺设宽度一致。
[0024]所述碎石碾压机构固定在移动支撑机构的后端,碎石碾压机构贴合在所述分散下料机构的后端,碎石碾压机构包括顶板、支撑横板、第二液压缸、侧板、压辊和限位板,所述顶板固定设置于拖车支架的后端,所述支撑横板设置于顶板的下端,支撑横板贴合设置于下料罩壳的后端,所述第二液压缸设置于顶板的底端,第二液压缸输出杆端固定连接于支撑横板的顶端,所述限位板的个数有两块,两块限位板分别设置于支撑横板的左右两侧,所述侧板的个数有两块,两块侧板分别设置于支撑横板的左右两侧,侧板与限位板在左右侧的位置上对齐,限位板靠近于所述下料罩壳,侧板远离于下料罩壳,侧板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岩质坡面弃渣再利用到生态环境的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支撑机构(10);碎料下料机构(20),该碎料下料机构(20)固定连接在所述移动支撑机构(10)上,碎料下料机构(20)的内部具有板锤(250)和辅助破碎组件(260),用于弃渣的碎料和下料,所述板锤(250)连接于传动轴(270),所述传动轴(270)与驱动组件(240)配合连接;分散下料机构(30),该分散下料机构(30)的一端与碎料下料机构(20)的一端连通,分散下料机构(30)固定在移动支撑机构(10)上,用于碎料分散的铺设于路面;碎石碾压机构(40),该碎石碾压机构(40)固定在移动支撑机构(10)上,碎石碾压机构(40)相对接的贴合在分散下料机构(30)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质坡面弃渣再利用到生态环境的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支撑机构(10)包括拖车支架(110)、支撑框板(120)、轴杆(130)和车轮(140),所述支撑框板(120)固定设置于所述拖车支架(110)的内部,所述轴杆(130)可自转的设置于拖车支架(110)的底端,所述车轮(140)的数量至少有两个,两个车轮(140)分别设置于所述轴杆(130)的左右两端,支撑框板(120)顶端设置有限位槽(121);所述碎料下料机构(20)包括机箱(210)、上料口(220)、下料管(230)、驱动组件(240)、板锤(250)、辅助破碎组件(260)和传动轴(270),所述机箱(210)设置于支撑框板(120)的顶端,机箱(210)的顶端设置有所述上料口(220),所述下料管(230)设置于机箱(210)的底端,下料管(230)的底部设置于所述限位槽(121)的内部,所述传动轴(270)可自转的设置于机箱(210)的内部,所述板锤(250)固定设置在传动轴(270)上,多组所述辅助破碎组件(260)分别设置于机箱(210)的内壁上,所述驱动组件(240)设置于机箱(210)的外部,且驱动组件(240)的输出轴端连接于传动轴(270);其中,所述驱动组件(240)包括减速电机(241)、主动带轮(242)、从动带轮(243)和传动带(244),所述减速电机(241)设置于所机箱(210)的外部,所述主动带轮(242)固定套设于减速电机(241)输出轴端的外部,所述从动带轮(243)固定套设于传动轴(270),所述传动带(244)连接于主动带轮(242)和从动带轮(243),主动带轮(242)和从动带轮(243)的外部被防护罩壳罩住,所述防护罩壳固定连接于机箱(210)的外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岩质坡面弃渣再利用到生态环境的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破碎组件(260)包括支撑架板(261)、衬板(262)、槽钢(263)、支撑座(264)和弹性支撑件(265),所述支撑架板(261)设置于所述机箱(210)的内部,所述衬板(262)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架板(261)的底端,所述槽钢(263)设置于所述机箱(210)的外部,所述弹性支撑件(265)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槽钢(263)和所述支撑架板(261),且弹性支撑件(265)可轴向移动的贯穿于机箱(210)的外壁,支撑架板(261)的左右端与机箱(210)内壁铰接设置,支撑架板(261)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支撑座(264),弹性支撑件(265)的底端与所述支撑座(264)铰接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岩质坡面弃渣再利用到生态环境的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件(265)包括压力弹簧(2651)、导杆(2652)和限位端盖(2653),所述导杆(2652)的底端铰接连接于所述支撑座(264),导杆(2652)的外部套设有所述压力弹簧(2651),压力弹簧(2651)的一端抵靠于所述槽钢(263),另一端抵靠在导杆(2652)外部具有的抬肩上,导杆(2652)的顶端贯穿于所述机箱(210)和所述槽钢(263),所述槽钢(263)的上侧设置有所
述限位端盖(2653),限位端盖(2653)固定连接于导杆(2652)的顶端,用于限制所述槽钢(263)脱离于弹性支撑件(26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岩质坡面弃渣再利用到生态环境的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板(261)底端的所述衬板(262)设置有多块,且多块衬板(262)均匀分布在支撑架板(261)的底端,衬板(262)倾斜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一希肖华波赵程杜潇翔蔡斌任华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