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内扰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2256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59
本申请提供一种瘤内扰流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包括支撑网盘、封堵网盘以及束环;支撑网盘的外周壁形状与瘤囊内壁的形状相适配;封堵网盘包括内层编织结构和外层编织结构;外层编织结构靠近瘤颈口的一侧与支撑网盘靠近瘤颈口的一侧连接,以形成血流入口;外层编织结构远离瘤颈口的一侧与内层编织结构远离瘤颈口的一侧连接,构成导流内腔;导流内腔朝远离瘤颈口的方向外扩,以对血液进行导向;内层编织结构靠近瘤颈口的一侧被约束于束环上,束环不突出于导流内腔。通过多层编织结构及其导向内腔的结构设置,使得整体结构具有较好的锚定能力,可以适应动脉瘤的轮廓,可以在动脉瘤内被完全包裹,且具备较好的血流导向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瘤内扰流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瘤内扰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颅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目前仍十分困难,约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2.9%

7.1%。对于血管分叉动脉瘤和其他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最大的问题在于弹簧圈稳定的填塞、支架辅助弹簧圈以及血流导向装置对分支血管造成影响和动脉瘤复发。
[0003]针对分叉部动脉瘤,很难通过单支架辅助完成栓塞,通常采用多支架技术来对分叉型动脉瘤进行治疗,复杂的支架辅助技术包括“Y”型支架技术、“X”型支架技术、“T”型支架技术等。但这些复杂技术仍存在手术难度高,并发症多,复发率较高的缺点。
[0004]除了多支架技术外,治疗分叉动脉瘤最典型的瘤内扰流装置就是WEB(“The Woven Endobridge”)。其特点在于,WEB通过微创介入方式植入动脉瘤后,植入物自动膨胀,实现了仅用单一器械就能治疗分叉部动脉瘤的目的。但WEB因其固定的支架形态,只能治疗形态相对规则的分叉动脉瘤,且会引起残余分流的现象,不能完全封堵瘤颈口。
[0005]Contour也是一款瘤内扰流装置,在该装置的释放过程中,它可以适应动脉瘤的轮廓,并呈现为酒杯状形式,可以减少对脆弱的动脉瘤顶部干预。但其突出的束环位置会增加对载瘤动脉的侵入,且支架不容易锚定,会在瘤内发生位移,有脱落风险。
[0006]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瘤内扰流装置,具有较好的锚定能力,可以适应动脉瘤的轮廓,于动脉瘤内被完全包裹,具备较好的血流导向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瘤内扰流装置,其具有较好的锚定能力,可以适应动脉瘤的轮廓,可以在动脉瘤内被完全包裹,且具备较好的血流导向效果。
[0008]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瘤内扰流装置,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支撑网盘、封堵网盘以及束环;所述支撑网盘的外周壁形状被设置成与瘤囊内壁的形状相适配,以贴合于所述瘤囊内壁;所述封堵网盘包括内层编织结构和外层编织结构;所述外层编织结构靠近瘤颈口的一侧向外翻折与支撑网盘靠近瘤颈口的一侧连接,以形成血流入口;所述外层编织结构远离瘤颈口的一侧与所述内层编织结构远离瘤颈口的一侧连接,以构成导流内腔;所述导流内腔朝远离瘤颈口的方向逐渐外扩,以对所述血流入口流入的血液进行导向;所述内层编织结构靠近瘤颈口的一侧被约束于所述束环上,所述束环不突出于所
述导流内腔。
[000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支撑网盘和封堵网盘多层结构设计,整体结构在植入瘤囊内后,血流入口在瘤颈口处充分打开,内层编织结构和外层编织结构构成的导流内腔,能够充分的对血流入口流入的血液进行导向及封堵,改变血流的冲击方向,有效阻挡血流,保护瘤颈口被血流反复冲刷,避免瘤颈口动脉瘤复发;血流入口充分打开后,内层编织结构和外层编织结构的双层结构具有向外扩张的趋势,且在血流冲刷的过程中,血流的冲刷同样使得封堵网盘整体结构沿径向外扩,在封堵网盘整体外扩的带动下,支撑网盘同样具有向外扩张的趋势,获得了更好的贴壁效果;束环不突出于导流内腔,从而亦不会突出于瘤颈口,减少了束环位置向载瘤动脉的侵入,使得整个扰流装置被包裹在动脉瘤的瘤囊内,载瘤动脉内无其它植入物,提高了内皮化效果,缩短患者抗凝时间,减少患者抗凝药物摄入剂量,降低出血风险,同时也使整个扰流装置的锚定效果更好,不易发生位移。
[0010]优选的,所述支撑网盘及封堵网盘由同一个网盘经折叠和热定型处理而成。
[00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支撑网盘及封堵网盘由同一个网盘一体化成型,提高整体的结构稳定型和结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0012]优选的,所述支撑网盘的直径大于动脉瘤瘤体直径2

7mm。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支撑网盘具有较好的贴壁效果,同时不对瘤囊内壁造成过大负担。
[0014]优选的,所述支撑网盘为单层金属丝编织结构,所述支撑网盘由若干相互交织的金属丝构成。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支撑网盘为单层金属丝编织结构,使得支撑网盘具有较好的顺应性,可以适配一些形状较为不规则的动脉瘤。
[0016]优选的,所述支撑网盘的网孔密集程度小于所述封堵网盘的网孔密集程度。
[00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撑网盘的网孔设置的相对稀疏,降低整个支撑网盘的刚性,使得支撑网盘的顺应性更强,提高对形状不规则的动脉瘤的适应能力。
[0018]优选的,所述内层编织结构和外层编织结构均由若干相互交织的金属丝构成。
[0019]优选的,所述金属丝的材质为形状记忆合金。
[0020]优选的,所述束环的材质为显影材料。
[0021]优选的,所述支撑网盘和封堵网盘均由若干形状记忆合金金属丝和若干显影材料编织丝混合编制而成。
[00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整体结构既具有形状恢复性能又具有显影性能,提高整体的显影效果。
[0023]优选的,所述封堵网盘直径占支撑网盘直径的60%以上。
[002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封堵网盘的整体体积较大,一方面可以提高血流导向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对支撑网盘的支撑效果。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说明书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1、通过采用支撑网盘和封堵网盘的多层结构设计,使得整体结构在植入瘤囊内后,血流入口能够在瘤颈口处充分打开,内层编织结构和外层编织结构构成的导流内腔,能
够充分的对血流入口流入的血液进行导向及封堵,改变血流的冲击方向,有效阻挡血流,保护瘤颈口被血流反复冲刷,避免瘤颈口动脉瘤复发;2、血流入口充分打开后,内层编织结构和外层编织结构的双层结构具有向外扩张的趋势,且在血流冲刷的过程中,血流的冲刷同样使得封堵网盘整体结构沿径向外扩,在封堵网盘整体外扩的带动下,支撑网盘同样具有向外扩张的趋势,获得了更好的贴壁效果;3、束环不突出于导流内腔,从而亦不会突出于瘤颈口,减少了束环位置向载瘤动脉的侵入,使得整个扰流装置被包裹在动脉瘤的瘤囊内,载瘤动脉内无其它植入物,提高了内皮化效果,缩短患者抗凝时间,减少患者抗凝药物摄入剂量,降低出血风险,同时也使整个扰流装置的锚定效果更好,不易发生位移。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7]图1是本申请中的瘤内扰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中的瘤内扰流装置的另一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中的瘤内扰流装置植入动脉瘤后的效果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中的瘤内扰流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中的瘤内扰流装置的又一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1、支撑网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瘤内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支撑网盘(1)、封堵网盘(2)以及束环(3);所述支撑网盘(1)的外周壁形状被设置成与瘤囊内壁的形状相适配,以贴合于所述瘤囊内壁;所述封堵网盘(2)包括内层编织结构(21)和外层编织结构(22);所述外层编织结构(22)靠近瘤颈口的一侧向外翻折与支撑网盘(1)靠近瘤颈口的一侧连接,以形成血流入口(4);所述外层编织结构(22)远离瘤颈口的一侧与所述内层编织结构(21)远离瘤颈口的一侧连接,以构成导流内腔(5);所述导流内腔(5)朝远离瘤颈口的方向逐渐外扩,以对所述血流入口(4)流入的血液进行导向;所述内层编织结构(21)靠近瘤颈口的一侧被约束于所述束环(3)上,所述束环(3)不突出于所述导流内腔(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瘤内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网盘(1)及封堵网盘(2)由同一个网盘经折叠和热定型处理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瘤内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网盘(1)的直径大于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钰泽曾凡艳李志刚王国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心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