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风洞第一拐角段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2154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风洞第一拐角段试验装置,导流片重心两侧相同高度处设有吊装吊耳;卷扬钢丝绳的第一端依次经过第一方向转换单元、第一吊装机构后连接至第一固定座,第一方向转换单元和第一固定座安装在支撑框架上,第一吊装机构设置在导流片上;卷扬钢丝绳的第二端依次经过第二吊装机构、第二方向转换单元、第三方向转换单元、第四方向转换单元后连接至第二固定座,第二吊装机构和第二固定座分别设置在两个吊装吊耳上,第二方向转换单元、第三方向转换单元和第四方向转换单元安装在支撑框架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卷扬机需要提供的驱动力很小,选型简单且使用维护成本较低,由钢丝绳来传递动力,不需要精准的导向机构,鲁棒性强。鲁棒性强。鲁棒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风洞第一拐角段试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动力实验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风洞第一拐角段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风洞就是用来研究空气动力学的一种大型试验设施,主要用来测量汽车的风阻,还可以研究气流绕过车身时所产生的效应,如升力、下压力,还可以模拟不同的气候环境,如高温、低温、降雨或降雪等。
[0003]汽车风洞钢流道中第一拐角段是钢流道的一个关键部件,第一拐角段的入口部位与收集口连接,出口与后面的过渡段连接,其包含一拐导道固定部件及导流片。汽车风洞试验时汽车需要进出试验舱,进出试验舱的通道设置问题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关键的,而汽车的进出通道通常设置在第一拐角段部位。
[0004]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将一拐导道固定部件及导流片整体平移或升降来形成汽车进出通道,以便汽车进出。这种方式一般需要较大的移动空间,占地面积大。目前,也有方案在第一拐角段上设置开关门,通过将导流片整体升降连通开关门来形成汽车进出通道的,汽车环境风洞第一拐角段试验装置中导流片升降主要是如下方式:
[0005]如图1所示,此种方案在第一拐角段上方设置吊装支撑框架,吊装支撑框架上安装H型钢桁架与吊装设备,一拐导流片设置在一拐入口段和一拐出口段之间,一拐导流片由吊装设备进行升降,吊装设备为电动推杆。此方案所需的移动载荷较大,存在如下不足之处:升降过程中导流片的重量均由电动推杆承受,且升降距离较长,导致电动推杆的功率和丝杆长度大,选型困难且成本较高;为了保障电动推杆安全可靠运行,避免电动推杆承受除轴向力外的其他载荷,需要对导流片进行精确的导向,导向偏差将严重降低电动推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汽车风洞第一拐角段试验装置。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一种汽车风洞第一拐角段试验装置,包括:支撑框架、卷扬机和配重块;
[0009]所述支撑框架包括支撑柱和与支撑柱相连的吊梁,所述支撑柱设置在第一拐角段的周边,所述吊梁设置在第一拐角段的上方;
[0010]导流片重心两侧相同高度处设有吊装吊耳,两个吊装吊耳上方相同高度处设有配重吊耳;
[0011]所述卷扬机设置在第一吊装吊耳的下方;
[0012]卷扬钢丝绳的第一端依次经过第一方向转换单元、第一吊装机构后连接至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方向转换单元和第一固定座安装在支撑框架上,所述第一方向转换单元和
第一固定座的高度一致且不低于导流片顶面的最高位置,所述第一吊装机构设置在导流片的顶面;
[0013]卷扬钢丝绳的第二端依次经过第二吊装机构、第二方向转换单元、第三方向转换单元、第四方向转换单元后连接至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吊装机构设置在第一吊装吊耳上,所述第二固定座设置在第二吊装吊耳上,所述第二吊装机构和第二固定座的高度一致,所述第二方向转换单元、第三方向转换单元和第四方向转换单元安装在支撑框架上,所述第二方向转换单元和第三方向转换单元的高度一致且不低于导流片顶面的最高位置,所述第四方向转换单元设置在第二吊装吊耳的下方;
[0014]所述配重块的数量为两个,每个配重块通过配重钢丝绳和配重方向转换单元连接至对应的配重吊耳,所述配重方向转换单元安装在支撑框架上,高度不低于导流片顶面的最高位置,所述配重块随导流片的上升而下降,随导流片的下降而上升。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方向转换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导向滑轮,所述第一吊装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导向滑轮。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座包括固定锚点和导向滑轮,所述导向滑轮和第一方向转换单元的高度一致且不低于导流片顶面的最高位置,所述固定锚点的高度不低于导向滑轮。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座包括固定锚点,所述固定锚点和第一方向转换单元的高度一致且不低于导流片顶面的最高位置。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吊装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导向滑轮,所述第二方向转换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导向滑轮,所述第三方向转换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导向滑轮,所述第四方向转换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导向滑轮。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座包括固定锚点和导向滑轮,所述导向滑轮和第二吊装机构的高度一致,所述固定锚点的高度不高于导向滑轮。
[002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座包括固定锚点,所述固定锚点和第二吊装机构的高度一致。
[0021]进一步地,所述配重方向转换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导向滑轮。
[0022]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框架上还设有防护栏,所述防护栏与支撑框架之间形成供所述配重块升降的移动区域。
[0023]进一步地,导流片与拐角之间还设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底座和限位导向轮,所述底座安装在拐角上,导流片的边缘与所述限位导向轮配合,所述导向机构的数量为多个,沿拐角的高度方向布置。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导流片的重量主要由配重来承担,所以卷扬机需要提供的驱动力很小,选型简单且使用维护成本较低。同时,驱动导流片升降的过程中主要由钢丝绳来传递动力,钢丝绳具有柔性,可以适应导流片以及其他钢结构的轻微变形,且该系统不需要精准的导向机构,鲁棒性强。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现有导流片升降方案的示意图;
[0027]图2为导流片上升过程的示意图;
[0028]图3为导流片下降过程的示意图;
[0029]图4为汽车风洞第一拐角段及本申请提供的试验装置示意图;
[0030]图5为汽车风洞第一拐角段及本申请提供的试验装置示意图;
[0031]图6为本申请中汽车风洞第一拐角段示意图;
[0032]图7为本申请中汽车风洞第一拐角段示意图;
[0033]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试验装置示意图;
[0034]图9为导向机构示意图;
[0035]图10为导向机构与导流片的配合示意图;
[0036]图11为防护栏示意图;
[0037]附图标记:
[0038]a、一拐入口段,b、一拐出口段,c、一拐导流片,d、吊装支撑框架,e、H型钢桁架与吊装设备。
[0039]100、导流片,200、入口段,300、出口段,101、吊装吊耳,102、配重吊耳;
[0040]1、支撑框架,2、卷扬机,3、配重块,4、第一方向转换单元,5、第一吊装机构,6、第一固定座,7、第二吊装机构,8、第二方向转换单元,9、第三方向转换单元,10、第四方向转换单元,11、第二固定座,12、配重方向转换单元,13、底座,14、限位导向轮,15、防护栏。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风洞第一拐角段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卷扬机和配重块;所述支撑框架包括支撑柱和与支撑柱相连的吊梁,所述支撑柱设置在第一拐角段的周边,所述吊梁设置在第一拐角段的上方;导流片重心两侧相同高度处设有吊装吊耳,两个吊装吊耳上方相同高度处设有配重吊耳;所述卷扬机设置在第一吊装吊耳的下方;卷扬钢丝绳的第一端依次经过第一方向转换单元、第一吊装机构后连接至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方向转换单元和第一固定座安装在支撑框架上,所述第一方向转换单元和第一固定座的高度一致且不低于导流片顶面的最高位置,所述第一吊装机构设置在导流片的顶面;卷扬钢丝绳的第二端依次经过第二吊装机构、第二方向转换单元、第三方向转换单元、第四方向转换单元后连接至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吊装机构设置在第一吊装吊耳上,所述第二固定座设置在第二吊装吊耳上,所述第二吊装机构和第二固定座的高度一致,所述第二方向转换单元、第三方向转换单元和第四方向转换单元安装在支撑框架上,所述第二方向转换单元和第三方向转换单元的高度一致且不低于导流片顶面的最高位置,所述第四方向转换单元设置在第二吊装吊耳的下方;所述配重块的数量为两个,每个配重块通过配重钢丝绳和配重方向转换单元连接至对应的配重吊耳,所述配重方向转换单元安装在支撑框架上,高度不低于导流片顶面的最高位置,所述配重块随导流片的上升而下降,随导流片的下降而上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风洞第一拐角段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转换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导向滑轮,所述第一吊装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导向滑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风洞第一拐角段试验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树松庞加斌王建新刘晓晖董国强李田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益森风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