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壁铸件顶压校型方法及校型工装技术

技术编号:3781856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壁铸件顶压校型方法及校型工装,属于薄壁铸件校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顶压校型装置校型的力度、校型量和通用性不强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包括:设定顶压校型装置的驱动件的加热温度;将顶压校型装置移动至待校型部位处,使得顶压校型装置的铸铁顶压头抵接铸件待校型部位型面处;通过顶压校型装置的电源组件向驱动件内通电,驱动件发生形变驱动铸铁顶压头作用于铸件待校型部位型面,并利用顶压校型装置的后端测温热电偶检测驱动件温度;驱动件温度达到设定的加热温度后,进行保温,保温结束后断开电流;对铸件已校型部位进行高频振动处理,以消除所述部位的应力。实现了对施力点的大小及校型量的精准掌握,使用方便。用方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壁铸件顶压校型方法及校型工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薄壁铸件校型
,尤其涉及一种薄壁铸件顶压校型方法及校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对具有腔体的薄壁铸件的校型方法包括两种,一种是利用敲打器件采用手工的进行校型,该种方式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一种是采用顶压机进行校型,现有的顶压机一般利用液压装置或齿轮传动机构实现校型,该种类型的顶压机结构复杂,液压装置或齿轮传动装置作为驱动装置,必然需要相应的管路或电机,致使顶压机整体较为笨重,对于从内向外校型的需求,现有技术很难操作,更是难以控制校型的变形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上述的分析,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薄壁铸件顶压校型方法及校型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顶压校型装置校型的力度、校型量和通用性不强,对于从内向外校型的需求,很难操作,更是难以控制校型的变形情况的问题之一。
[0004]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薄壁铸件顶压校型方法,包括:
[0005]步骤1:根据铸件待校型部位处的变形数据,设定顶压校型装置的驱动件的加热温度;
[0006]步骤2:将顶压校型装置移动至待校型部位处,使得顶压校型装置的铸铁顶压头抵接铸件待校型部位型面处;
[0007]步骤3:通过顶压校型装置的电源组件向驱动件内通电,驱动件发生形变驱动铸铁顶压头作用于铸件待校型部位型面,并利用顶压校型装置的后端测温热电偶检测驱动件温度;
[0008]步骤4:驱动件温度达到设定的加热温度后,进行保温,保温结束后断开电流;
[0009]步骤5:对铸件已校型部位进行高频振动处理,以消除所述部位的应力。
[0010]基于上述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1包括:
[0011]S101:获取铸件待校型部位的绝对变形量ε;
[0012]S102:获取铸件待校型部位的主体壁厚值t;
[0013]S103:基于ε、t,确定单次形变最大过变量值s;
[0014]S104:基于ε、s,获取铸铁顶压头的进给量M,进而确定驱动件的变形量L;
[0015]S105:基于L,获取驱动件的加热温度T。
[0016]基于上述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步骤S104中,其中,铸铁顶压头的进给量M与驱动件的变形量相同,M满足:
[0017]M=ε+s。
[0018]其中,ε为铸件待校型处的绝对变形量,即铸件型面凹陷或凸出变形时的变形量数值。
[0019]基于上述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步骤S105中,基于驱动的变形量L和温度T的对应关系,获取驱动件的变形量L和温度T对应的线性回归方程;
[0020]其中,y作为因变量,对应驱动件的变形量L,x作为自变量,对应驱动件的温度T。
[0021]基于上述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线性回归方程为:
[0022]y=0.8027*x

37.156。
[0023]基于上述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步骤4中,驱动件温度达到设定的加热温度后,保温持续5

10s。
[0024]基于上述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5包括:
[0025]S501:拆下顶压校型装置,将高频振动装置的工作端与铸件已校型部位的外型面接触;
[0026]S502:启动高频振动装置;
[0027]S503:高频振动装置高频振动后,撤销高频振动装置。
[0028]基于上述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步骤S503中,高频振动结束后,高频振动装置的工作端与铸件已校型部位的外型面接触持续40

60s,然后再撤销高频振动装置。
[0029]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薄壁铸件校型工装,用于实现上述薄壁铸件顶压校型方法,所述校型工装包括顶压校型装置和用于消除铸件局部校型部位应力的高频振动装置,所述顶压校型装置包括驱动件、传动件、铸铁顶压头、支撑架及热源,所述热源、驱动件、传动件、铸铁顶压头集成设置在支撑架上;
[0030]其中,所述热源控制驱动件形变挤压传动件,通过所述传动件带动铸铁顶压头对铸件型面挤压校型。
[0031]基于上述校型工装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件在不同温度下的形变状态不同;
[0032]其中,所述顶压校型装置还包括后端测温热电偶,用于检测驱动件温度。
[00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0034]1、本专利技术根据铸件待校型部位的变形数据,设定驱动件的加热温度,通过控制驱动件的加热温度来精准控制驱动件的变形量,进而实现针对铸件待校型部位校型量的精准控制,提高了铸件校型精度;以及,通过在驱动件温度达到后,进行保温,来降低铸件校型部位回弹的风险,通过对铸件校型部位进行应力消除,进一步降低了铸件校型部位回弹的风险,以提高对铸件的校型效率及精度。
[0035]2、通过热源控制驱动件改变自身形态,来挤压传动件,通过传动件带动铸铁顶压头移动,进而实现对铸件校型,结构简单,无需设置复杂的机械传力机构,使得顶压校型装置小型、轻便化。
[0036]3、通过控制驱动件温度参数,控制驱动件件变形量,即可实现控制单次校型量,适应不同形变部位,以及,调整铸铁顶压头的大小,以适配形变部位尺寸,实现了对施力点的大小及校型量的精准掌握,较型装置的通用性得以提高。
[0037]4、变形校正量范围在0.1

8mm,一次校正精度可达到0.1mm/40mm,整体铸件变形校正合格速率提升5倍,由26

30小时/件,提升至4

6小时/件,显著提高了校型精度及效率。
[0038]本专利技术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
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39]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004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薄壁铸件顶压校型装置结构示意图;
[0041]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利用安装架支撑薄壁铸件校型装置对铸件进行加工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3为图2中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43]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驱动件的变形量和温度对应关系的线性示意图;
[0044]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两个薄壁铸件顶压校型装置在铸件的内、外腔同一变形部位处时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薄壁铸件顶压校型方法流程图;
[0046]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后端驱动装置与支撑架配合结构示意图;
[0047]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铸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48]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方向调节支撑座结构示意图。
[0049]附图标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壁铸件顶压校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根据铸件待校型部位处的变形数据,设定顶压校型装置的驱动件的加热温度;步骤2:将顶压校型装置移动至待校型部位处,使得顶压校型装置的铸铁顶压头抵接铸件待校型部位型面处;步骤3:通过顶压校型装置的电源组件向驱动件内通电,驱动件发生形变驱动铸铁顶压头作用于铸件待校型部位型面,并利用顶压校型装置的后端测温热电偶检测驱动件温度;步骤4:驱动件温度达到设定的加热温度后,进行保温,保温结束后断开电流;步骤5:对铸件已校型部位进行高频振动处理,以消除所述部位的应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S101:获取铸件待校型部位的绝对变形量ε;S102:获取铸件待校型部位的主体壁厚值t;S103:基于ε、t,确定单次形变最大过变量值s;S104:基于ε、s,获取铸铁顶压头的进给量M,进而确定驱动件的变形量L;S105:基于L,获取驱动件的加热温度T。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04中,铸铁顶压头的进给量M与驱动件的变形量L相同,M满足:M=ε+s。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05中,基于驱动的变形量L和温度T的对应关系,获取驱动件的变形量L和温度T对应的线性回归方程;其中,y作为因变量,对应驱动件的变形量L,x作为自变量,对应驱动件的温度T。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森李浩马宏宝刘岭郭诗瑶郭智广程运超马林芝冯广召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星航机电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