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立组合加载相似模拟实验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1743 阅读:4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平-立组合加载相似模拟实验架,在底支撑架的左端设左安装架、右端设右安装架,左安装架和右安装架的顶端设上安装架,左安装架、右安装架、上安装架上前后方向加工有孔,槽钢的一端设在左安装架上、另一端设在右安装架上,在上安装架上设上加压装置、左安装架上设左加压装置、右安装架上设右加压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单体实验架组装的技术方案,一个单体实验架可进行平面试模加载实验,两个以上的单体实验架可进行立体试模加载实验,单体实验架上设置了加压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的相似模拟平面实验架和相似模拟立体实验架相比,具有设计合理、组装方便、能加载等优点,可用于岩土、地质、矿山等领域的平面立体试模进行加载相似模拟实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实验设,术领域,具#^及到用于岩土、地质、矿山等的相似模 拟实验设备。
技术介绍
相似模拟实验^土、地质、矿山等领,行科学实验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之 一。基于相似模拟理论和不同的研究目的,通舰岩层、硐室、坝体、边坡、巷(隧) 道等相关研究内容的相似模拟,得出有关的技术指标和参数,从而对以上领域的设 计和生产实践提供科学的依据。实验室传统的相似模拟方面研究所使用的实验架一般有平面模型架和立体模 型架两类。平面模型架铺装较容易,实验测微方便,齡实验周期相对较短,实 M程中便于对模型表面所产生现誠行观察和拍照,但j爐于平面模拟实验。由于平面模 的厚度较小, 一般在20cm左右,所以模型不能模拟真实的三维(立 体)工程环境。在模拟深埋地下岩层、硐室或巷(隧)道等研,象时,由于常规 的平面模型架无法加载,仅靠模型顶部配重不能真实的反映深埋地下岩层、硐室或 巷(隧)道等围岩应力及其分布。立体实验架相对于平面实验架而言,倉辦反映地 下三维岩层的赋存状况。倉巨加载立体实验架模拟范围广,通过加载装置加压来模拟 深埋地下岩层、硐室或巷(隧)道等围岩应力场,极大地提高了相似纟莫拟的仿真性 和准确性。立体实验架模拟得出的实验 更精确。传统的立体实验架一般体积大, 而且铺装和实验测试难度大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费用,特别是模型内部难以 风干,影响强度的相似性,实验周期长, 一般在1 1. 5年。传统立#|莫型只能做 立体模拟,功能单一,利用率低,浪费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相似模拟平面实验架和相似模拟立 体实验架不能交互使用、顶部和两侧不能加压以及立体架模型内部难以风干等缺 点,皿了一种设计合理、组^"便、能加载的^"立组合加载相似模拟实验架。是由同一个方向相互叠加的1 6个单 体实验架组成。本专利技术的单体实验架为在底支撑架的左端设置有左安装架、右端 设置有右安装架,左安装架和右安装架的顶端设置有上安装架,左安装架、右安装 架、上安装架上前后方向加工有孔,槽钢的一端设置在左安装架上、另一端设置在 右安装架上,在上安装架上设置有上加压装置、左安装架上设置有左加压装置、右 安装架上设置有右加压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上加压装置为与上加压板和上承载板联接的上导向螺杆设置在上安 装架上,上加压板与上承载fet间设置有上传麟支座、上加压板与上安装架之间 设置有上支撑座,上安装架上还设置有上加载机构。本专利技术设置在上安装架上的上加载机构至少有2个。本专利技术的上加载丰几构为上手动千斤顶或电动千斤顶或液压千斤顶与上千斤顶 固定盘搭接或联接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左加压装置和右加压装置与上加压装置相同。本专利技术采用单体实验架组装的技术方案,按照不同的被检测i^t莫进行组合,一 个单体实验架可进《亍平面^l莫加载实验,两个以上的单体实验架可进行立体试模加 载实验,利用单体实验架上设置的加压,进行加压。本专利技术与现有的相似模拟平 面实验架和相似模拟立体实验架相比,具有设计合理、组装方便、會旨加载等优点, 可用于岩土、地质、矿山等领域的平面或立体试模进行顶部与两侧加载相似模拟实 验。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主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图1中单体实验架1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l在图l、 2、 3中,本实施例的^"立组合加载相似模拟实验架由3个结构相同4的单体实验架1构成,3个单体实验架1在前后方向上用螺纹紧固联接件叠加联接 构成。本实施例的^"立组合加载相似模拟实验架可以对立体纖进行立体加载相 似模拟实验。图4给出了本实施例安装在前侧的单体实验架1的结构示意图。在图4中,本 实施例的单体实验架l由上安装架l-l、上导向螺杆卜2、上定位螺母1-3、上千斤 顶固定盘1-4、上手动千斤顶1-5、上支撑座1-6、上加压板1-7、上承载板1-8、 上传自支座1-9、右安装架1-10、右支撑座1-11、右传自支座1-12、右加压 板1-13、右承载板1-14、右手动千斤顶1-15、右千斤顶固定盘1-16、右定位螺 母1-17、右导向螺杆1-18、;底支撑架1-19、槽钢l-20、;左导向螺杆1-21、左定 位螺母1-22、左千斤顶固定盘1-23、左手动千斤顶1-24、左支撑座1-25、左传感 器支座1-26、左加压板1-27、左承载板1-28、左安装架1-29联接构成。在底支撑 架l-19的左端焊接联接有左安装架l-29、;右端焊接联接有右安装架1-10,左安 装架1-29和右安装架1-10的顶端焊接联接有上安装架1-1,;底支撑架1-19、左 安装架1-29、右安装架1-10、上安装架1-1焊接联接成矩形框架结构。左安装 架1-29、右安装架1-10、上安装架1-1上前后方向加工有孔,用于安装螺杆与中 间单体实验架1联接。槽钢1-20的一端用螺纹紧固联^#联接安装在左安装架卜29 上、另一端用螺纹紧固联樹牛联接安,右安装架1-10上,左安装架1-29、右安 装架1-10安装槽钢1-20的个数应按照i^莫的大小来确定,槽钢1-20对^t魏铺 装侧护作用。在上安装架1-l上,两个上导向螺杆1-2的端部与上承载板1-8焊接联接,左 面一个上导向螺杆1-2的头部穿31±加压板1-7和上安装架1-1用上定位螺母1-3 固定在上安装架1-1的左侧,右面一个上导向螺杆1-2的头部穿过上加压板1-7和 上安装架1-1用上定位螺母1-3固定在上安装架1-1的右侧,上加压板1-7的上表 面焊接联魏3个上支撑座1~6,上承载板1-8的上表面焊接联接有3个上传繊 支座1-9,上传iill支座1-9用于安装压力传感器,在上安装架1-1上两个上导向 螺杆1-2之间安装有3个上手动千斤顶1-5,上安装架1-1的上侧面每个上手动千 斤顶1-5的端部用螺纹紧固联接件固定联接安装有上千斤顶固定盘1-4,上千斤顶 固定盘1-4用于限制上手动千斤顶1-5向上移动,上手动千斤顶1-5与上千斤顶固 定盘1-4搭接构成本实施例的上加载机构。上承载板1-8、上导向螺杆1-2、上定位螺母1-3、上加压板1-7、 3个上支撑座1-6、 3个上传自支座l-9、 3个上加载机构构成本实施例的上加压装置。在右安装架1-10上安装有3个右支撑座1-11、 3个右传自支座1-12、右加 压板1-13、右承载板1-14、 3个右手动千斤顶1-15、 3个右千斤顶圑定盘1-16、 2 个右导向螺杆1-18、 2个右定位螺母1-17,右手动千斤顶1-15与右千斤顶固定 盘1-16搭接构成本实施例的右加载机构。右承载板1-14、 2个右导向螺杆1-18、 2 个右定位螺母1-17、右加压板1-13、 3个右支撑座1-11、 3个右传感器支座1-12、 3个右加载机构构成本实施例的右加压装置。右安装架1-10上零部件的联接关系与 上安装架1-1上零部件的联接关系完全相同。在左安装架1-29上安装有左支撑座1-25、左传 支座卜26、左加压板1-27、 左承载板1-28、 3个左手动千斤顶1-24、 3个左千斤顶固定盘1-23、 2个左导向螺 杆1-21、 2个左定位螺母1-22,左手动千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立组合加载相似模拟实验架,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同一个方向相互叠加的1~6个单体实验架(1)组成,所说的单体实验架(1)为:在底支撑架(1-19)的左端设置有左安装架(1-29)、右端设置有右安装架(1-10),左安装架(1-29)和右安装架(1-10)的顶端设置有上安装架(1-1),左安装架(1-29)、右安装架(1-10)、上安装架(1-1)上前后方向加工有孔,槽钢(1-20)的一端设置在左安装架(1-29)上、另一端设置在右安装架(1-10)上,在上安装架(1-1)上设置有上加压装置、左安装架(1-29)上设置有左加压装置、右安装架(1-10)上设置有右加压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占冰苏普正伍永平贠东风张晓光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