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硬化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1689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柔性硬化膜,柔性硬化膜,包括基材层、第一功能层、第二功能层;第一功能层包括:聚氨酯丙烯酸树脂低聚物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柔性硬化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隔离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硬化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移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发展,需要使用于显示器的基底减薄且减重。玻璃材料通常被用作在用于移动智能设备的显示器的外层保护,具有优异机械特性以及光学特性的材料。但是由于玻璃由于其自身的密度较大进而导致移动设备的重量增加,并且由于外部冲击或者跌落而存在破裂的缺陷。同时,出于美观和功能的原因,其中显示装置的一部分弯曲或柔性扭曲的显示器近来引起了关注,并且这种趋势在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中特别显著。
[0003]柔性显示技术逐步兴起,可折叠正在从概念转变为实际,三星和华为相继发布可折叠手机,在可折叠显示器件中,原来的传统材料已经不再适合,尤其是前盖板。目前此类产品主要两种技术路线,一是超薄玻璃(UTG)路线,将玻璃厚度降低到30μm左右,实现可弯折,但因为非常易碎需要与硬化薄膜材料复合使用,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折痕问题,且价格昂贵。二是硬化膜路线,CPI或者PET等高硬度透明薄膜为基膜涂布加硬涂层后实现高硬度可弯折,但是目前这种方案在高硬度和耐弯折方面难以两全,硬度做到4H以上后易产生折痕;弯折性能好的硬度有难以提高,从而大大限制了此类硬化膜路径在柔性折叠屏上的应用。
[0004]因此,需要设计出一种新型的柔性硬化膜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硬化膜,包括基材层、第一功能层、第二功能层;所述第一功能层包括以下组分:聚氨酯丙烯酸树脂低聚物20

50份;多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5

10份;抗粘连二氧化硅粒子10

30份;光引发剂5

10份;溶剂20

50份;所述第二功能层包括以下组分:活性丙烯酸酯类低聚物30

50份;多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10

20份;功能性填料20

30份;UV引发剂3

6份;功能性含氟单体4

8份;溶剂20

50份。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功能层中的聚氨酯丙烯酸树脂低聚物为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芳香族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有机硅聚改性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功能层中的多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为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羟基五内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乙氧基三丙烯酸酯、1,6

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丙氧基化甘油三丙烯酸酯、亚丙基丙基三丙烯酸酯丙氧基化甘油三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功能层中的抗粘连二氧化硅粒子为直径范围50

200nm的二氧化
硅粒子。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功能层中的光引发剂为1

羟基环己基苯基酮、苄基二甲基缩酮、羟基二甲基苯乙酮、苯偶姻、苯偶姻甲基醚、苯偶姻乙基醚、苯偶姻异丙基醚和苯偶姻丁基醚中的至少一种。
[0010]优选地,所述第二功能层中的活性丙烯酸酯类低聚物为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环氧丙烯酸酯低聚物、聚酯丙烯酸酯低聚物、聚醚丙烯酸酯低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0011]优选地,所述第二功能层中的功能性填料为二氧化硅粒子、氧化钛粒子、氧化锆粒子、氧化铝粒子等无机粒子中的至少一种。
[0012]优选地,所述第二功能层中的UV引发剂为1

羟基环己基苯基酮、苄基二甲基缩酮、羟基二甲基苯乙酮、苯偶姻、苯偶姻甲基醚、苯偶姻乙基醚、苯偶姻异丙基醚和苯偶姻丁基醚中的至少一种。
[0013]优选地,所述第二功能层厚度控制在1.5

2.5μm之间。
[0014]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硬化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称取聚氨酯丙烯酸树脂低聚物20

50份;多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5

10份;抗粘连二氧化硅粒子10

30份;光引发剂5

10份;溶剂20

50份;以上原料经过微凹涂布、干燥、UV固化后形成第一功能层;步骤二:称取活性丙烯酸酯类低聚物30

50份;多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10

20份;功能性填料20

30份;UV引发剂3

6份;功能性含氟单体4

8份;溶剂20

50份;以上原料经过微凹涂布、干燥、UV固化后形成第二功能层;步骤三:将所述第一功能层涂覆于基材层的一侧,将所述第二功能层涂覆于所述第一功能层的一侧,以形成最终产品。
[0015]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柔性硬化膜,柔性硬化膜,包括基材层、第一功能层、第二功能层;第一功能层包括:聚氨酯丙烯酸树脂低聚物20

50份;多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5

10份;抗粘连二氧化硅粒子10

30份;第二功能层包括:活性丙烯酸酯类低聚物30

50份;多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10

20份;功能性填料20

30份;UV引发剂3

6份;功能性含氟单体4

8份。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柔性硬化膜的制备方法。由此形成的柔性硬化膜能够实现高硬度、高耐磨、高水接触角、手感爽滑、同时兼顾内弯和外弯的优异性能。
[0016]本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详细给出。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18]传统平面显示设备中,盖板一般为玻璃或高硬度塑料,但玻璃非常脆,玻璃厂商也尝试将玻璃做的很薄以实现可弯折,但难度非常高;传统高硬度塑料一般为塑料薄膜上面涂布高硬度硬化膜,可以实现弯折,但折痕非常明显。目前此类产品主要两种技术路线,一是超薄玻璃(UTG)路线,将玻璃厚度降低到30μm左右,实现可弯折,但因为非常易碎需要与硬化薄膜材料复合使用,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折痕问题,且价格昂贵。二是硬化膜路线,CPI
或者PET等高硬度透明薄膜为基膜涂布加硬涂层后实现高硬度可弯折,但是目前这种方案在高硬度、耐磨和耐弯折方面难以两全,而因为柔性显示产品经历内折和/或外折时,柔性盖板承受着压应力和/或拉应力,弯折轴线上受力最大,再加上盖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硬化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层、第一功能层、第二功能层;所述第一功能层包括以下组分:聚氨酯丙烯酸树脂低聚物20

50份;多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5

10份;抗粘连二氧化硅粒子10

30份;光引发剂5

10份;溶剂20

50份;所述第二功能层包括以下组分:活性丙烯酸酯类低聚物30

50份;多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10

20份;功能性填料20

30份;UV引发剂3

6份;功能性含氟单体4

8份;溶剂20

50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硬化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层中的聚氨酯丙烯酸树脂低聚物为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芳香族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有机硅聚改性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中的至少一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硬化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层中的多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为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羟基五内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乙氧基三丙烯酸酯、1,6

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丙氧基化甘油三丙烯酸酯、亚丙基丙基三丙烯酸酯丙氧基化甘油三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硬化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层中的抗粘连二氧化硅粒子为直径范围50

200nm的二氧化硅粒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硬化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层中的光引发剂为1

羟基环己基苯基酮、苄基二甲基缩酮、羟基二甲基苯乙酮、苯偶姻、苯偶姻甲基醚、苯偶姻乙基醚、苯偶姻异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闯葛建峰耿龙飞蒋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斯迪克新型材料江苏有限公司江苏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