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机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1659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室内机和空调器,所述室内机包括室内机本体、感温连接组件、上导风组件和电加热件,所述室内机本体具有出风口,所述感温连接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室内机本体相连,所述感温连接组件的长度与温度呈正相关,所述上导风组件包括沿出风方向由内向外依次设置在出风口处的固定导风板和活动导风板,所述固定导风板与所述室内机本体相连,所述活动导风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导风板相连,所述活动导风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感温连接组件的第二端铰接,所述活动导风板可随所述感温连接组件的长度变化而在上出风状态和下出风状态之间摆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室内机可在空调制冷时出风口向上导流,在空调制热时出风口向下导流。导流。导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室内机和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空调挂机通常在出风口处设置一可翻转的导风板,通过导风板的转动调整空调的出风角度。由于冷/热空气的密度不同,在空调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浮的情况。为提高使用空调过程中的舒适性,人们往往习惯于制冷时将导风板调向天花板方向,使冷风吹得更高更远,避免冷风直吹人体;在制热时将导风板向地面方向调,使空调向人体活动区域输送热空气,减少室内的温度分层。
[0003]但是,由于传统空调出风口都是固定结构,用户制冷和制热的不同送风角度需求无法完美兼顾。如果出风口向上倾斜角度过大,室内机进行地毯式供热时,部分气流会从导风板与出风口上沿的间隙向上流出吹入室内环境中,由于空调安装位置较高,该部分热气流无法送到人体活动区域,造成了制热效果下降,空调能耗增加。如果出风口向下倾斜角度过大,室内机进行制冷时则无法有效向上送风,导致冷风直吹人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可同时满足用户对制冷和制热送风角度需求的室内机。
[0006]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室内机的空调。
[0007]本技术实施例的室内机包括室内机本体、感温连接组件、上导风组件和电加热件,所述室内机本体具有出风口,所述感温连接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室内机本体相连,所述感温连接组件的长度与温度呈正相关,所述上导风组件包括沿出风方向由内向外依次设置在出风口处的固定导风板和活动导风板,所述固定导风板与所述室内机本体相连,所述活动导风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导风板相连,所述活动导风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感温连接组件的第二端铰接,所述活动导风板可随所述感温连接组件的长度变化而在上出风状态和下出风状态之间摆动,所述活动导风板的第二端在所述上出风状态下的高度高于所述活动导风板的第二端在下出风状态下的高度,所述电加热件与所述室内机本体相连并可对所述感温连接组件进行加热。
[0008]本技术实施例的室内机通过设置感温连接组件活动导风板的状态,使其在上出风状态和下出风状态之间摆动,空调制冷时出风口向上导流将冷风送的更高更远,避免冷风直吹人体,空调制热时出风口向下导流,减少热气流向上流出,可以提高人体活动区域的制热效果,提高室内的热舒适性,降低空调能耗。
[0009]可以理解的是,当活动导风板的第二端移动至上方时为上出风状态,在上出风状态时,活动导风板可引导气流沿出风口斜向上流动,上出风状态适用于制冷时使用,可以将部分冷气流向上引流,可以将冷风送的逢高更远,避免冷风直吹人体;在下出风状态时,活
动导风板可以引导气流向下流动,下出风状态适用于制热时使用,可以将热气流向下引流,从而提高室内的制热效率以及室内的热舒适性,降低空调能耗。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导风板为弹性导风板,在所述上出风状态,所述弹性导风板为的横截面形状为弧形且所述弹性导风板的第二端向上弯曲,在所述下出风状态,所述弹性导风板的横截面形状为弧形且所述弹性导风板的第二端向下弯曲。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导风板在所述上出风状态和所述下出风状态均为平板状。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温连接组件包括:
[0013]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安装在所述室内机本体上;
[0014]感温弹簧,所述感温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固定件相连;
[0015]活动面板,所述活动面板的上端与所述感温弹簧的下端相连,所述活动面板的下端与所述活动导风板的第二端铰接。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温连接组件为多个,多个所述感温连接组件沿所述室内机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内机本体包括中框和设置在所述中框前端的主面板,所述固定件安装在所述主面板的背表面上,在所述上出风状态,所述活动面板隐藏在所述主面板的背面,在所述下出风状态,所述活动面板的至少部分由所述主面板的下方伸出。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加热件安装在所述主面板的背表面或者所述中框上,所述电加热件邻近所述感温弹簧或环绕所述感温弹簧设置。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加热件为电热丝。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机还包括下导风板,所述下导风板与所述中框相连,所述上导风组件和所述下导风板限定出所述出风口。
[0021]本技术另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室内机。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室内机的活动导风板在上出风状态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室内机的活动导风板在下出风状态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1、室内机本体;11、中框;12、主面板;13、出风口;14、进风口;2、感温连接组件;21、固定件;22、感温弹簧;23、活动面板;3、上导风组件;31、固定导风板;32、活动导风板;4、下导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室内机和空调器。
[0028]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室内机包括室内机本体1、感温连接组件2、上导风组件3和电加热件(未示出),室内机本体1具有进风口14和出风口13,一般地,进风口
14位于室内机本体1的顶部,出风口13位于室内机本体1的底部且朝向前方。
[0029]感温连接组件2的第一端与室内机本体1相连,感温连接组件2的长度与温度呈正相关,可以理解的是,感温连接组件2是为可变形结构,其长度可以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还可以随温度的降低而缩短,此种可变形结构可以通过记忆合金材料实现。
[0030]上导风组件3包括固定导风板31和活动导风板32,且固定导风板31和活动导风板32沿出风方向由内向外依次设置在出风口13处,即,固定导风板31位于活动导风板32的内侧,室内机出风时,热风或者冷风先经过固定导风板31再经过活动导风板32,并在活动导风板32的引导下流向室内。
[0031]固定导风板31与室内机本体1相连,活动导风板32的第一端与固定导风板31相连,活动导风板32的第二端与感温连接组件2的第二端铰接,电加热件与室内机本体1相连并可对感温连接组件2进行加热,由此,电加热件通电后,可对感温连接组件2进行加热时,感温连接组件2的长度增加,电加热件断电后,感温连接组件2的温度逐渐降,长度逐渐减小。
[0032]活动导风板32可随感温连接组件2的长度变化而在上出风状态和下出风状态之间摆动,活动导风板32的第二端在上出风状态下的高度高于活动导风板32的第二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机本体(1),所述室内机本体(1)具有出风口(13);感温连接组件(2),所述感温连接组件(2)的第一端与所述室内机本体(1)相连,所述感温连接组件(2)的长度与温度呈正相关;上导风组件(3),所述上导风组件(3)包括沿出风方向由内向外依次设置在出风口(13)处的固定导风板(31)和活动导风板(32),所述固定导风板(31)与所述室内机本体(1)相连,所述活动导风板(32)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导风板(31)相连,所述活动导风板(32)的第二端与所述感温连接组件(2)的第二端铰接,所述活动导风板(32)可随所述感温连接组件(2)的长度变化而在上出风状态和下出风状态之间摆动,所述活动导风板(32)的第二端在所述上出风状态下的高度高于所述活动导风板(32)的第二端在下出风状态下的高度;电加热件,所述电加热件与所述室内机本体(1)相连并可对所述感温连接组件(2)进行加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导风板(32)为弹性导风板,在所述上出风状态,所述弹性导风板为的横截面形状为弧形且所述弹性导风板的第二端向上弯曲,在所述下出风状态,所述弹性导风板的横截面形状为弧形且所述弹性导风板的第二端向下弯曲。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导风板(32)在所述上出风状态和所述下出风状态均为平板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连接组件(2)包括:固定件(2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旺彭光前李树云黄鑫曹禛单联瑜吴俊鸿
申请(专利权)人: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