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1648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存装置,涉及冷存技术领域。该冷存装置包括承载件、制冷片、散热器和导热件,其中,制冷片具有相对设置的冷面和热面,制冷片的冷面与承载件的第一区域接触,制冷片的热面与散热器接触,导热件同时接触承载件第二区域和散热器。冷存装置运行时,散热器的热量可以通过导热件传导至承载件的第二区域,以使承载件的第二区域的温度上升并保持高于工作环境空气的露点温度,从而有效避免冷存装置表面冷凝水的产生,提高设备的耐久性,同时降低样本间交叉污染的风险,充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存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冷存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了保持生物样本活性和试剂有效性,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的样本(如血液、痰液、人体组织等)和试剂往往需要在低于环境温度的条件下进行存放,为了满足这种存储温度条件,一般通过压缩机、半导体制冷片等作为制冷源设计冷存装置,由于冷存装置提供的温度一般低于环境露点温度,如果不对冷存装置表面进行防护,极易导致冷存装置表面凝露。
[0003]现有技术中,自动化生物检测设备为了提高自动化程度,实现连续不间断的生物实验,通常在设备内部设置冷存装置存储样本和试剂,并通过增加吸液泵的方式吸取冷存装置表面因凝露产生的冷凝水,这种方式需要预留额外的空间来汇聚冷凝水,不利于设备的高集成度和体积小形化设计,同时吸液泵存在最小吸液体积的限制,冷凝水汇集达到该最小体积需要一定的时间,导致冷凝水不能被及时清除,设备内部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严重降低设备的耐腐蚀性能,同时冷凝水中残存成分不明的气溶胶,存在样本间交叉污染,进而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存装置,其能够有效避免冷存装置表面冷凝水的产生,提高设备的耐久性,同时降低样本间交叉污染的风险,充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0005]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0006]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存装置,其包括:
[0007]承载件、制冷片、散热器和导热件;
[0008]其中,所述制冷片具有相对设置的冷面和热面,所述制冷片的冷面与所述承载件的第一区域接触,所述制冷片的热面与所述散热器接触;
[0009]所述导热件同时接触所述承载件的第二区域和所述散热器。
[0010]可选地,所述承载件的第一区域设置冷却板,以及,所述承载件的第二区域设置边框。
[0011]可选地,所述导热件包括导热片和导热框,所述导热框的内壁和所述散热器贴合,所述导热片同时和所述导热框的外壁以及所述边框接触。
[0012]可选地,所述导热片包括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所述第一导热板和所述第二导热板层叠设置,所述第二导热板的一侧与所述导热框的外壁接触,所述第一导热板同时和所述第二导热板的另一侧以及所述边框接触;
[0013]其中,所述第二导热板靠近所述冷却板的边缘抵接所述边框的边缘。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热板的数目和所述第二导热板的数目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导热板设置在所述导热框的相对两侧。
[0015]可选地,所述冷存装置还包括安装垫,所述安装垫设有制冷片安装口,所述制冷片
安装在所述制冷片安装口中,所述安装垫抵接于所述散热器和所述边框之间,所述边框的边缘抵接在所述安装垫的部分外壁和所述第一导热板之间。
[0016]可选地,所述导热框为U形导热框,所述导热框的内壁限定出散热空间,所述散热器设置所述散热空间内。
[0017]可选地,所述冷存装置还包括承载板和风扇,所述承载板抵接所述导热框,所述承载板设有出风口,所述风扇安装在所述出风口处,且所述出风口和所述散热空间连通,所述风扇用于对所述散热器散热。
[0018]可选地,所述冷存装置还包括磁性件,所述磁性件用于磁吸适配器,以使所述适配器接触所述冷却板,所述适配器用于承载待冷存物。
[0019]可选地,所述边框的内壁限定出冷却板安装口,所述冷却板安装在所述冷却板安装口中。
[0020]本技术实施例的冷存装置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0021]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存装置,其包括承载件、制冷片、散热器和导热件,其中,制冷片具有相对设置的冷面和热面,制冷片的冷面与承载件的第一区域接触,制冷片的热面与散热器接触,导热件同时接触承载件的第二区域和散热器。冷存装置运行时,散热器的热量可以通过导热件传导至承载件的第二区域,以使承载件的第二区域的温度上升并保持高于工作环境空气的露点温度,从而有效避免冷存装置表面冷凝水的产生,提高设备的耐久性,同时降低样本间交叉污染的风险,充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冷存装置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冷存装置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冷存装置的爆炸图;
[0026]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冷存装置的剖视图;
[0027]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标:1000

冷存装置;100

边框;101

冷却板安装口;200

冷却板;300

制冷片;400

散热器;410

散热壳体;420

散热鳍片;500

导热件;510

导热片;511

第一导热板;512

第二导热板;520

导热框;521

散热空间;600

安装垫;601

制冷片安装口;700

承载板;701

出风口;800

风扇;900

磁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30]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件、制冷片(300)、散热器(400)和导热件(500);其中,所述制冷片(300)具有相对设置的冷面和热面,所述制冷片(300)的冷面与所述承载件的第一区域接触,所述制冷片(300)的热面与所述散热器(400)接触;所述导热件(500)同时接触所述承载件的第二区域和所述散热器(4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的第一区域设置冷却板(200),以及,所述承载件的第二区域设置边框(10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500)包括导热片(510)和导热框(520),所述导热框(520)的内壁和所述散热器(400)贴合,所述导热片(510)同时和所述导热框(520)的外壁以及所述边框(100)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片(510)包括第一导热板(511)和第二导热板(512),所述第一导热板(511)和所述第二导热板(512)层叠设置,所述第二导热板(512)的一侧与所述导热框(520)的外壁接触,所述第一导热板(511)同时和所述第二导热板(512)的另一侧以及所述边框(100)接触;其中,所述第二导热板(512)靠近所述冷却板(200)的边缘抵接所述边框(100)的边缘。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板(511)的数目和所述第二导热板(512)的数目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导热板(5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稆陈奕旭陈健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瀚辰光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