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秸秆处理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1562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玉米秸秆处理装置及方法,所述支撑筒顶端固定有竖直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呈叉状,且上部转动连接有水平的一号轴,所述一号轴同轴固定有上扇形齿轮,所述上扇形齿轮前部固定有后支撑杆,且右端同轴固定有上弧形齿条,所述后支撑杆中部左右方向上贯穿有引导槽,且前部固定有水平的前支撑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手动下压后支撑杆,能够间接使得两夹板相互靠近,并在后期使得升降架上移,且使得左刀身和右刀身的刀刃部分相互靠近,从而能够在前期对玉米秸秆的茎秆部分夹紧,随后进行上提,使得其根部从土壤内脱出,然后通过刀刃对根部与茎秆底部进行切割分离,而待松开对把套的把持时,在压缩弹簧的弹性斥力作用下将使得推杆后推。推杆后推。推杆后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玉米秸秆处理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秸秆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玉米秸秆处理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玉米秸秆在不作为青贮饲料使用的收集过程中,往往是待到玉米成熟后再进行收集,此时的玉米茎秆部分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干燥程度,但是其茎秆内里和根部依然比较新鲜,当对大面积的耕地内的秸秆进行收集时一般是利用收割机一边收获玉米一边收集秸秆,而对于小型地块而言,体型较大的收割机就难以进入,往往只能依靠人工进行玉米和收割和秸秆的处理,而在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收集时,往往是利用简单的工具(如锄头和镰刀等)对秸秆进行收割,而由于此时玉米茎秆和根部依然鲜活,因此难以将其连根拔起,而是在其茎部靠近根部的部位切断,然后将其茎叶进行收集处理,而其根部则留在土壤内,待其自然干枯后再进行处理(一般是等其自然干枯后在耕种前翻耕土地时进行会田),而这种方法需要天气因素和地区因素的配合,如果因为地势低和阴雨天气等的影响,此时土地内的根部就难以及时的干枯,而未干枯的根部翻耕进入土地后不仅容易给下次的耕种带来不便,如影响小型播种机的播种和覆土作业,而且水分较大的植物组织容易滋生病虫害,从而容易造成后期种植的作物减产,突出了其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玉米秸秆处理装置及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玉米秸秆处理装置,包括支撑筒、支撑架、一号轴、上扇形齿轮、后支撑杆、上弧形齿条、引导槽、前支撑杆、把套、二号轴、一号齿轮、二号齿轮、导轨、滑动座、后齿条、推杆、拔出部分、切割部分、支撑部分,所述支撑筒顶端固定有竖直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呈叉状,且上部转动连接有水平的一号轴,所述一号轴同轴固定有上扇形齿轮,所述上扇形齿轮前部固定有后支撑杆,且右端同轴固定有上弧形齿条,所述后支撑杆中部左右方向上贯穿有引导槽,且前部固定有水平的前支撑杆,所述前支撑杆左右两部各固定有把套,所述支撑架右下部转动连接有水平的二号轴,所述二号轴左部同轴固定有一号齿轮,且右部同轴固定有二号齿轮,所述支撑架右端底部固定有水平的导轨,所述导轨前后滑动连接有水平的滑动座,所述滑动座顶端固定有水平的后齿条,且后部底端固定有水平的推杆,所述支撑架后部安装有拔出部分,所述支撑筒底部安装有切割部分和支撑部分。
[0005]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拔出部分包括升降架、限位板、二号光杆、拉簧、上挑架、双向丝杆、一号光杆、三号齿轮、夹板、防滑条,所述支撑架后部安装有升降架,且后下部固定有两竖直的限位板,所述升降架底端固定有两竖直的二号光杆和拉簧,两所述二号光杆与支撑架后下部相上下滑动连接,两所述拉簧与两二号光杆相间隙插接,且底端与支撑架后下部顶端相固定,所述升降架顶端前部固定有竖直的上挑架,所述升降架前部转动连接有水平的双向丝杆,且中部固定有水平的一号光杆,所述双向丝杆中部同轴固定有三号
齿轮,所述一号光杆左右两部各左右滑动连接有夹板,两所述夹板相邻端中部分别固定有水平的防滑条,所述升降架在拉簧的弹性拉力作用下其底端能够与两限位板顶端相接触并具有相接触的趋势,所述升降架底端与两限位板顶端相接触时上扇形齿轮与三号齿轮相啮合,所述上弧形齿条与一号齿轮相啮合,所述二号齿轮与后齿条相啮合,所述双向丝杆左右两部的外螺纹旋向相反,且左右两部分别与两夹板相螺纹连接,两所述夹板相较于支撑架呈左右轴对称设置,且后部呈扩口状,所述防滑条呈三角形条状结构,所述防滑条前部靠近一号光杆。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切割部分包括上支撑座、中支撑座、下支撑座、四号轴、五号轴、上锥齿轮、四号齿轮、下锥齿轮、五号齿轮、六号齿轮、右刀身、左刀身、刀刃、下扇形齿轮、下弧形齿条、传动杆、前齿条、导向筒、三号光杆、压缩弹簧,所述支撑筒底部从上至下依次固定有水平的上支撑座、中支撑座和下支撑座,所述上支撑座前部转动连接有水平的四号轴,且前下部转动连接有竖直的五号轴,所述四号轴左部同轴固定有上锥齿轮,且右部同轴固定有四号齿轮,所述五号轴上部同轴固定有下锥齿轮,且底部从上至下依次固定有五号齿轮和六号齿轮,所述五号轴与中支撑座相转动连接,所述支撑筒底部从上至下依次铰接有右刀身和左刀身,所述左刀身和右刀身后部分别交错设置有刀刃,所述右刀身前部固定有水平的下扇形齿轮,所述左刀身前部固定有水平的下弧形齿条,所述引导槽间隙插接有竖直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底部固定有竖直的前齿条,且底部前端固定有竖直的导向筒,所述下支撑座顶端前部固定有竖直的三号光杆和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顶端与导向筒底端相固定,所述三号光杆与压缩弹簧相间隙插接。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支撑部分包括支撑轴、底座、后轮轴、前轮轴、前滚轮、后滚轮、护筒,所述支撑筒底部同轴转动连接有竖直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底部固定有水平的底座,所述底座后下部转动连接有水平的后轮轴,且前下部转动连接有水平的前轮轴,所述前轮轴与后轮轴相平行,且左右两部各同轴固定有前滚轮,所述后轮轴左右两部各同轴固定有后滚轮,两所述前滚轮之间的间距大于两后滚轮之间的间距,两所述前滚轮和后滚轮的相较于底座的水平位置呈等腰梯形设置,所述底座底端固定有竖直的护筒,所述护筒呈夹角光滑的等腰三角型的筒状结构,且顶角指向后方。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下锥齿轮与上锥齿轮相啮合,所述下扇形齿轮相较于支撑筒呈同轴设置,且与五号齿轮相啮合,所述下弧形齿条相较于支撑筒呈同轴设置,且与六号齿轮相啮合,所述前齿条与四号齿轮相啮合,所述三号光杆与导向筒相上下滑动连接,所述左刀身和右刀身后部分叉开后与两夹板的扩口位置保持上下对应。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后支撑杆以一号轴为轴心上下摆动时能够带动上扇形齿轮进行摆动并使得传动杆上下移动,所述后支撑杆被下压从而带动上扇形齿轮摆动到一定角度时能够使得上扇形齿轮将上挑架挑起使得升降架克服拉簧的弹性拉力而上移,所述升降架跟随上挑架上移的过程中上扇形齿轮已脱离与三号齿轮的啮合,所述上扇形齿轮进行上下摆动时通过三号齿轮能够带动双向丝杆进行正反转动,所述上扇形齿轮进行上下摆动时通过上弧形齿条和一号齿轮能够带动二号轴和二号齿轮进行正反转动,所述双向丝杆在进行正反转动时能够使得两夹板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所述二号齿轮正反转动时通过后齿条能够带动滑动座沿着导轨前后滑动,所述传动杆上下移动时通过前齿条和四号齿轮能够带动四号轴和上锥齿轮进行正反转动,所述上锥齿轮进行正反转动时能够带动下锥齿
轮、五号轴、五号齿轮和六号齿轮进行正反转动,所述五号齿轮和六号齿轮在正反转动时通过下扇形齿轮和下弧形齿条能够带动左刀身和右刀身进行不同方向的交叉摆动。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手动下压后支撑杆,能够间接使得两夹板相互靠近,并在后期使得升降架上移,且使得左刀身和右刀身的刀刃部分相互靠近,从而能够在前期对玉米秸秆的茎秆部分夹紧,随后进行上提,使得其根部从土壤内脱出,然后通过刀刃对根部与茎秆底部部分进行切割分离,待松开对把套的把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玉米秸秆处理装置,包括支撑筒(1)、支撑架(2)、一号轴(3)、上扇形齿轮(4)、后支撑杆(5)、上弧形齿条(6)、引导槽(7)、前支撑杆(8)、把套(9)、二号轴(10)、一号齿轮(11)、二号齿轮(12)、导轨(13)、滑动座(14)、后齿条(15)、推杆(16)、拔出部分(17)、切割部分(18)、支撑部分(19),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筒(1)顶端固定有竖直的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呈叉状,且上部转动连接有水平的一号轴(3),所述一号轴(3)同轴固定有上扇形齿轮(4),所述上扇形齿轮(4)前部固定有后支撑杆(5),且右端同轴固定有上弧形齿条(6),所述后支撑杆(5)中部左右方向上贯穿有引导槽(7),且前部固定有水平的前支撑杆(8),所述前支撑杆(8)左右两部各固定有把套(9),所述支撑架(2)右下部转动连接有水平的二号轴(10),所述二号轴(10)左部同轴固定有一号齿轮(11),且右部同轴固定有二号齿轮(12),所述支撑架(2)右端底部固定有水平的导轨(13),所述导轨(13)前后滑动连接有水平的滑动座(14),所述滑动座(14)顶端固定有水平的后齿条(15),且后部底端固定有水平的推杆(16),所述支撑架(2)后部安装有拔出部分(17),所述支撑筒(1)底部安装有切割部分(18)和支撑部分(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秸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拔出部分(17)包括升降架(20)、限位板(21)、二号光杆(22)、拉簧(23)、上挑架(24)、双向丝杆(25)、一号光杆(26)、三号齿轮(27)、夹板(28)、防滑条(29),所述支撑架(2)后部安装有升降架(20),且后下部固定有两竖直的限位板(21),所述升降架(20)底端固定有两竖直的二号光杆(22)和拉簧(23),两所述二号光杆(22)与支撑架(2)后下部相上下滑动连接,两所述拉簧(23)与两二号光杆(22)相间隙插接,且底端与支撑架(2)后下部顶端相固定,所述升降架(20)顶端前部固定有竖直的上挑架(24),所述升降架(20)前部转动连接有水平的双向丝杆(25),且中部固定有水平的一号光杆(26),所述双向丝杆(25)中部同轴固定有三号齿轮(27),所述一号光杆(26)左右两部各左右滑动连接有夹板(28),两所述夹板(28)相邻端中部分别固定有水平的防滑条(29),所述升降架(20)在拉簧(23)的弹性拉力作用下其底端能够与两限位板(21)顶端相接触并具有相接触的趋势,所述升降架(20)底端与两限位板(21)顶端相接触时上扇形齿轮(4)与三号齿轮(27)相啮合,所述上弧形齿条(6)与一号齿轮(11)相啮合,所述二号齿轮(12)与后齿条(15)相啮合,所述双向丝杆(25)左右两部的外螺纹旋向相反,且左右两部分别与两夹板(28)相螺纹连接,两所述夹板(28)相较于支撑架(2)呈左右轴对称设置,且后部呈扩口状,所述防滑条(29)呈三角形条状结构,所述防滑条(29)前部靠近一号光杆(2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秸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部分(18)包括上支撑座(30)、中支撑座(31)、下支撑座(32)、四号轴(33)、五号轴(34)、上锥齿轮(35)、四号齿轮(36)、下锥齿轮(37)、五号齿轮(38)、六号齿轮(39)、右刀身(40)、左刀身(41)、刀刃(42)、下扇形齿轮(43)、下弧形齿条(44)、传动杆(45)、前齿条(46)、导向筒(47)、三号光杆(48)、压缩弹簧(49),所述支撑筒(1)底部从上至下依次固定有水平的上支撑座(30)、中支撑座(31)和下支撑座(32),所述上支撑座(30)前部转动连接有水平的四号轴(33),且前下部转动连接有竖直的五号轴(34),所述四号轴(33)左部同轴固定有上锥齿轮(35),且右部同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漫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智造山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