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氧化碳基阻燃型双组分聚氨酯结构粘接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1555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聚氨酯胶黏剂领域,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基阻燃型双组分聚氨酯结构粘接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二氧化碳基阻燃型双组分聚氨酯结构粘接胶包括A组分和B组分;所述A组分包括异氰酸酯双封端聚氨酯预聚体和第一阻燃剂以及任选的第一助剂,所述异氰酸酯双封端聚氨酯预聚体为将改性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二元醇、蓖麻油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任选在第一催化剂的存在下经亲核加成反应得到;所述B组分包括聚醚多元醇、聚丁二烯多元醇、小分子多元醇、第二阻燃剂以及任选的第二催化剂和第二助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二氧化碳基阻燃型双组分聚氨酯结构粘接胶兼具有优异的粘接强度、耐疲劳性能、抗震动性能和阻燃性能。震动性能和阻燃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氧化碳基阻燃型双组分聚氨酯结构粘接胶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聚氨酯胶黏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基阻燃型双组分聚氨酯结构粘接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与完善。功能型胶粘剂产品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结构稳定性、减振降噪、密封防锈、隔热消音、紧固防松、简化制造工艺、减轻车身质量等方面能起到重要作用。在电池PACK结构粘接用胶方面,动力电池PACK模组表面材质包括PET、PC、铝合金等各种功能材料,要求结构粘接胶对各种材料在不经过表面处理的情况下就具有较好的粘接,同时要求有中等的弹性模量、优异的阻燃性,满足动力电池高频振动的工况条件,适应汽车极寒地区、高热地区的使用需求。
[0003]现有技术中环氧胶和丙烯酸酯胶虽然具有极高的粘接强度,但是普遍存在硬度偏高、模量高、对冷热冲击和高频振动条件容忍性较低等问题。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具有存储周期长、模量可调等优势,逐渐在锂电池PACK的结构粘接中受到重视。但是,一方面,传统聚氨酯胶黏剂中的关键原料——多元醇聚合物大多来自有限的化石燃料资源,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聚氨酯胶黏剂的绿色环保发展;另一方面,使用常规的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所制备的聚氨酯胶黏剂的粘接强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0004]综上所述,为了满足新能源汽车在锂电池PACK结构粘接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如何制备绿色环保且具有优异的粘接强度、耐疲劳性能、抗震动性能、阻燃性能的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粘接强度、耐疲劳性能、抗震动性能以及阻燃性能的二氧化碳基阻燃型双组分聚氨酯结构粘接胶。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二氧化碳基阻燃型双组分聚氨酯结构粘接胶的制备方法。
[0007]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二氧化碳基阻燃型双组分聚氨酯结构粘接胶包括各自独立保存的A组分和B组分;所述A组分包括异氰酸酯双封端聚氨酯预聚体和第一阻燃剂以及任选的第一助剂,所述异氰酸酯双封端聚氨酯预聚体为将改性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二元醇、蓖麻油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任选在第一催化剂的存在下经亲核加成反应得到;所述B组分包括聚醚多元醇、聚丁二烯多元醇、小分子多元醇、第二阻燃剂以及任选的第二催化剂和第二助剂;所述改性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二元醇同时含有式(Ⅰ)所示的结构单元、式(Ⅱ)所示的结构单元和式(Ⅲ)所示的结构单元:
[0008][0009]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改性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二元醇由式(IV)表示:
[0010][0011]式(IV)中,m和n表示相应结构单元的摩尔占比,其中,0.92≤n≤0.98(如0.92、0.93、0.94、0.95、0.96、0.97、0.98等),m+n=1。需要说明的是,式(IV)中,将衍生自环氧丙烷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以n表示同时将衍生自1,2

环氧
‑4‑
乙烯基环己烷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以m表示旨在体现不同结构单元的摩尔占比,式(IV)仅用于表示各结构单元的种类和比例,而不能体现共聚反应类型以及各结构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所述改性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二元醇可以为无规共聚物或嵌段共聚物。
[0012]所述改性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二元醇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为1800

4000,如1800、2000、2200、2500、2800、3000、3200、3500、3800、4000等,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组合同样适用。
[0013]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A组分和B组分的体积比为(1

2):1,如1: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1或它们之间的任意值。
[0014]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A组分中,所述异氰酸酯双封端聚氨酯预聚体的含量为55

110重量份,如55、60、65、70、75、80、85、90、95、100、105、110重量份或它们之间的任意值;所述第一阻燃剂的含量为10

20重量份,如10、12、15、18、20重量份或它们之间的任意值;所述第一助剂的含量为0.1

5重量份,如0.1、0.5、1、2、3、4、5重量份或它们之间的任意值。
[0015]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B组分中,所述聚醚多元醇的含量为30

50重量份,如30、35、40、45、50重量份或它们之间的任意值;所述聚丁二烯多元醇的含量为20

35重量份,如20、22、25、28、30、32、35重量份或它们之间的任意值;所述小分子多元醇的含量为1

5重量份,如1、2、3、4、5重量份或它们之间的任意值;所述第二阻燃剂的含量为10

20重量份,如10、12、15、18、20重量份或它们之间的任意值;所述第二催化剂的含量为0

2重量份,如0、0.5、1、1.5、2重量份或它们之间的任意值;所述第二助剂的含量为0.1

5重量份,如0.1、0.5、1、2、3、4、5重量份或它们之间的任意值。
[0016]所述改性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二元醇可以通过商购得到,也可以按照现有的各种方法制备得到。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改性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二元醇按照以下方法制得:
[0017]S1、将第三催化剂置于高压反应釜内,将高压反应釜在50

80℃下,经至少2h抽真
空充CO2处理,在CO2的保护下向高压反应釜内加入环氧丙烷和1,2

环氧
‑4‑
乙烯基环己烷,搅拌,通过CO2压力调节器向釜内通入CO2,高压反应釜在28.5

32.0atm下置于恒温浴中共聚反应4

8h,反应结束后将高压反应釜冷却至20℃以下缓慢释放剩余CO2,得到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二元醇;
[0018]S2、将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二元醇、半胱胺盐酸盐、自由基光引发剂和有机溶剂加入反应釜中并搅拌直至固体完全溶解,之后在紫外光照射下进行反应,得到巯基烯反应产物;
[0019]S3、将巯基烯反应产物浓缩,之后缓慢加入到非溶剂中沉淀出聚合物,过滤、烘干后得到改性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二元醇。
[0020]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催化剂的用量与环氧丙烷和1,2

环氧
‑4‑
乙烯基环己烷的总用量的摩尔比为1:(2000

7000),如1:2000、1:2500、1:3000、1:3500、1:4000、1:4500、1:5000、1:5500、1:6000、1:6500、1:7000或它们之间的任意值。
[0021]在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氧化碳基阻燃型双组分聚氨酯结构粘接胶,其特征在于,包括各自独立保存的A组分和B组分;所述A组分包括异氰酸酯双封端聚氨酯预聚体和第一阻燃剂以及任选的第一助剂,所述异氰酸酯双封端聚氨酯预聚体为将改性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二元醇、蓖麻油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任选在第一催化剂的存在下经亲核加成反应得到;所述B组分包括聚醚多元醇、聚丁二烯多元醇、小分子多元醇、第二阻燃剂以及任选的第二催化剂和第二助剂;所述改性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二元醇同时含有式(Ⅰ)所示的结构单元、式(Ⅱ)所示的结构单元和式(Ⅲ)所示的结构单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基阻燃型双组分聚氨酯结构粘接胶,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和B组分的体积比为(1

2):1;在A组分中,所述异氰酸酯双封端聚氨酯预聚体的含量为55

110重量份,所述第一阻燃剂的含量为10

20重量份,所述第一助剂的含量为0.1

5重量份;在B组分中,所述聚醚多元醇的含量为30

50重量份,所述聚丁二烯多元醇的含量为20

35重量份,所述小分子多元醇的含量为1

5重量份,所述第二阻燃剂的含量为10

20重量份,所述第二催化剂的含量为0

2重量份,所述第二助剂的含量为0.1

5重量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基阻燃型双组分聚氨酯结构粘接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二元醇按照以下方法制得:S1、将第三催化剂置于高压反应釜内,将高压反应釜在50

80℃下,经至少2h抽真空充CO2处理,在CO2的保护下向高压反应釜内加入环氧丙烷和1,2

环氧
‑4‑
乙烯基环己烷,搅拌,通过CO2压力调节器向釜内通入CO2,高压反应釜在28.5

32.0atm下置于恒温浴中共聚反应4

8h,反应结束后将高压反应釜冷却至20℃以下缓慢释放剩余CO2,得到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二元醇;S2、将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二元醇、半胱胺盐酸盐、自由基光引发剂和有机溶剂加入反应釜中并搅拌直至固体完全溶解,之后在紫外光照射下进行反应,得到巯基烯反应产物;S3、将巯基烯反应产物浓缩,之后缓慢加入到非溶剂中沉淀出聚合物,过滤、烘干后得到改性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二元醇。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氧化碳基阻燃型双组分聚氨酯结构粘接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催化剂的用量与环氧丙烷和1,2

环氧
‑4‑
乙烯基环己烷的总用量的摩尔比为1:(2000

7000);所述1,2

环氧
‑4‑
乙烯基环己烷与环氧丙烷的摩尔比为1:(13

55)。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氧化碳基阻燃型双组分聚氨酯结构粘接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催化剂选自羧酸锌催化体系、酚氧锌催化体系、β

二亚胺锌催化体系、吡啶

锌催化体系、卟啉类催化体系、SalenMX类催化体系、稀土催化体系、双金属氰化物催化体系以及负载型催化体系中的一种或多种。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氧化碳基阻燃型双组分聚氨酯结构粘接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基光引发剂选自2

羟基
‑2‑
甲基
‑1‑
苯基
‑1‑
丙酮、1

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

羟基
‑4‑
(2

羟乙氧基)
‑2‑
甲基苯丙酮、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

二苯基氧化膦、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双(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2

甲基
‑1‑
[4

(甲基硫代)苯基]
‑2‑
(4

吗啉基)
‑1‑
丙酮、2

苯基苄
‑2‑
二甲基胺
‑1‑
(4

吗啉苄苯基)丁酮、4

苯甲酰基

4'

甲基

二苯硫醚、2

(4

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阳李帅林鸿腾刘涛
申请(专利权)人:韦尔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