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机身交叉旋翼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1434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44
本申请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且涉及一种双机身交叉旋翼飞行器,为对称式结构且包括第一机身、第二机身和机翼,第一机身的顶部中间设置有第一旋翼系统,第二机身的顶部中间设置有第二旋翼系统;机翼上设置有第一推进系统和第二推进系统;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的尾部之间设置有平垂尾翼结构,第一机身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起落装置,第二机身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起落装置。本申请中交叉旋翼使飞行器具备垂直起降和空中悬停能力,提高抗风性能,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的双机身布局型式,有利于布置大展弦比机翼,提高飞行器的载重能力和巡航效率,改善常规直升机前飞时旋翼前行桨叶激波和后行桨叶失速问题,具备高速巡航性能,整体为对称式结构,操稳特性较好。操稳特性较好。操稳特性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机身交叉旋翼飞行器


[0001]本申请涉及飞行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双机身交叉旋翼飞行器。

技术介绍

[0002]固定翼飞机具备高速巡航能力,但局限于其要求长长的起飞降落跑道及未有滞空能力,在一些复杂环境难以实现,比如抢险救灾、海上救援等特定任务。而常规直升机具备垂直起降、定点悬停性能,能够出色的完成以上任务,但其载重能力低、巡航速度低等。
[0003]兼顾垂直起降,并具备高速巡航、高载重能力的飞行器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针对垂直起降固定翼飞行器的研究,目前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有倾转旋翼和尾推旋翼,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垂直起降和巡航速度过低问题。
[0004]但其构型依旧存在:飞行效率低、载荷能力弱、操稳特性差、抗侧风能力差等缺点,故而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双机身交叉旋翼飞行器,以改善以下技术问题:
[0006]常见垂直起降固定翼飞行器存在飞行效率低、载荷能力弱、操稳特性差、抗侧风能力差等缺点。
[0007]本申请提供一种双机身交叉旋翼飞行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双机身交叉旋翼飞行器,为对称式结构且包括第一机身、第二机身和机翼,所述第一机身与所述第二机身平行间隔布置,所述机翼水平贯穿所述第一机身和所述第二机身的中部且三者连接为一体,所述机翼的一端伸出于所述第一机身远离所述第二机身的一侧,所述机翼的另一端伸出于所述第二机身远离所述第一机身的一侧,所述机翼垂直于所述第一机身和所述第二机身;
[0009]所述第一机身的顶部中间设置有第一旋翼系统,所述第二机身的顶部中间设置有第二旋翼系统,所述第一旋翼系统和所述第二旋翼系统的转动轴线竖向布置;
[0010]所述机翼上设置有第一推进系统和第二推进系统,所述第一推进系统位于所述第一机身远离所述第二机身的一侧,所述第二推进系统位于所述第二机身远离所述第一机身的一侧,所述第一推进系统和所述第二推进系统的转动轴线水平布置且平行于所述第一机身/所述第二机身的长度方向;
[0011]所述第一机身和所述第二机身的尾部之间设置有平垂尾翼结构,所述第一机身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起落装置,所述第二机身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起落装置。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一旋翼系统和所述第二旋翼系统均采用二叶桨叶型式,桨叶均采用复合材料制作而成,桨叶与所述第一机身/所述第二机身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0
°

[0013]可选的,所述第一推进系统和所述第二推进系统均包括伺服电机和螺旋桨,所述第一推进系统和所述第二推进系统均采用三叶叶片型式。
[0014]可选的,所述第一推进系统和所述第二推进系统的螺旋桨均安装于所述机翼靠近
机头的一侧;或,
[0015]所述第一推进系统和所述第二推进系统的螺旋桨均安装于所述机翼靠近机尾的一侧。
[0016]可选的,所述第一机身和所述第二机身均采用流线型高升阻比构型,且采用多边形截面及长机身布局结构。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一机身、所述第二机身和所述机翼均采用复合材料蒙皮骨架型式结构。
[0018]可选的,所述机翼包括第一段、连接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所述连接段和所述第二段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段连接于所述第一机身远离所述第二机身的一侧,所述第一推进系统安装于所述第一段上,所述第二段连接于所述第二机身远离所述第一机身的一侧,所述第二推进系统安装于所述第二段上,所述连接段连接于所述第一机身和所述第二机身之间。
[0019]可选的,所述平垂尾翼结构包括第一垂直尾翼、第二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所述第一垂直尾翼垂直安装于所述第一机身的尾部,所述第二垂直尾翼垂直安装于所述第二机身的尾部,所述水平尾翼连接于所述第一机身和所述第二机身的尾部之间。
[0020]可选的,所述第一段上活动设置有第一调节板,所述第二段上活动设置有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一垂直尾翼上活动设置有第三调节板,所述第二垂直尾翼上活动设置有第四调节板,所述水平尾翼上活动设置有第五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所述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三调节板、所述第四调节板和所述第五调节板用于控制所述双机身交叉旋翼飞行器执行偏航指令、俯仰指令和滚转指令。
[0021]可选的,所述第一起落装置包括两组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机身底部前后的可收放四点式起落架,所述第二起落装置包括两组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机身底部前后的可收放四点式起落架。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3]双机身交叉旋翼飞行器具备垂直起降和高速巡航性能,其典型的飞行模式有垂直起飞、过渡前飞、高速巡航三种;在垂直起飞阶段,第一旋翼系统和第二旋翼系统上的交叉旋翼反向旋转,产生升力并平衡自身的反扭矩,可实现低速悬停;在过渡前飞阶段,第一旋翼系统和第二旋翼系统上的交叉旋翼降低总距,逐渐给桨盘平面卸载,同时布置在机翼两侧的第一推进系统和第二推进系统开始加速,此时机翼产生部分升力以弥补交叉旋翼的升力降低;在高速巡航阶段,交叉旋翼属于半自转状态,第一旋翼系统和所述第二旋翼系统提供前飞推力,且飞行器升力主要由第一推进系统和第二推进系统提供;
[0024]第一旋翼系统和第二旋翼系统上的交叉旋翼使飞行器具备垂直起降和空中悬停能力,并提高了其抗风性能,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的双机身布局型式,有利于布置大展弦比机翼,提高了飞行器的载重能力和巡航效率,改善了常规直升机前飞时旋翼前行桨叶激波和后行桨叶失速问题,具备高速巡航性能,而且飞行器整体为对称式结构,操稳特性较好。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双机身交叉旋翼飞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双机身交叉旋翼飞行器的三种飞行模式的状态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第一机身;
[0030]2、第二机身;
[0031]3、机翼;31、第一段;311、第一调节板;32、连接段;33、第二段;331、第二调节板;
[0032]4、第一旋翼系统;
[0033]5、第二旋翼系统;
[0034]6、第一推进系统;
[0035]7、第二推进系统;
[0036]8、平垂尾翼结构;81、第一垂直尾翼;811、第三调节板;82、第二垂直尾翼;821、第四调节板;83、水平尾翼;831、第五调节板;
[0037]9、第一起落装置;
[0038]10、第二起落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机身交叉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为对称式结构且包括第一机身(1)、第二机身(2)和机翼(3),所述第一机身(1)与所述第二机身(2)平行间隔布置,所述机翼(3)水平贯穿所述第一机身(1)和所述第二机身(2)的中部且三者连接为一体,所述机翼(3)的一端伸出于所述第一机身(1)远离所述第二机身(2)的一侧,所述机翼(3)的另一端伸出于所述第二机身(2)远离所述第一机身(1)的一侧,所述机翼(3)垂直于所述第一机身(1)和所述第二机身(2);所述第一机身(1)的顶部中间设置有第一旋翼系统(4),所述第二机身(2)的顶部中间设置有第二旋翼系统(5),所述第一旋翼系统(4)和所述第二旋翼系统(5)的转动轴线竖向布置;所述机翼(3)上设置有第一推进系统(6)和第二推进系统(7),所述第一推进系统(6)位于所述第一机身(1)远离所述第二机身(2)的一侧,所述第二推进系统(7)位于所述第二机身(2)远离所述第一机身(1)的一侧,所述第一推进系统(6)和所述第二推进系统(7)的转动轴线水平布置且平行于所述第一机身(1)/所述第二机身(2)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机身(1)和所述第二机身(2)的尾部之间设置有平垂尾翼结构(8),所述第一机身(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起落装置(9),所述第二机身(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起落装置(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机身交叉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翼系统(4)和所述第二旋翼系统(5)均采用二叶桨叶型式,桨叶均采用复合材料制作而成,桨叶与所述第一机身(1)/所述第二机身(2)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机身交叉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进系统(6)和所述第二推进系统(7)均包括伺服电机和螺旋桨,所述第一推进系统(6)和所述第二推进系统(7)均采用三叶叶片型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机身交叉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进系统(6)和所述第二推进系统(7)的螺旋桨均安装于所述机翼(3)靠近机头的一侧;或,所述第一推进系统(6)和所述第二推进系统(7)的螺旋桨均安装于所述机翼(3)靠近机尾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机身交叉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家涛黄晓龙李康伟付中乐张达韩磊刘亮许凯通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航天飞行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