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三维隔震装置及其隔震效果的验证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1179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设备三维隔震装置及其隔震效果的验证方法,属于隔震技术领域。解决振动敏感型物品在地震中损坏的问题。包括置物台、第一安装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弹簧座、第二阻尼器、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二安装架、安装座、第一转轴、第一弹簧、第一阻尼器和第四安装架,置物台与第一安装架连接,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与第一安装架连接,第三连杆、第四连杆与第二安装架连接,第四安装架两侧设置弹簧座、第二阻尼器,弹簧座与第一连杆、第三连杆连接,第二阻尼器与第二连杆、第四连杆连接,第一转轴与第二安装架连接,第一转轴与安装座连接,第一转轴两端安装第一弹簧和第一阻尼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降低能量传递,有效防止振动敏感型物品因震动损坏。动损坏。动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设备三维隔震装置及其隔震效果的验证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维隔震装置及其隔震效果的验证方法,属于隔震


技术介绍

[0002]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和毁灭性,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建筑抗震设防提出的“三水准”目标,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一抗震设防目标的实现保证结构在地震中基本不会倒塌,但是,这个要求仅可保证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固,对于建筑物内部的物品来说,其安全防护还远远未达到要求,比如博物馆、文物研究院等场馆中珍贵的文物在地震中遭受到严重的毁坏,智能化工业厂房中的精密仪器设备在震后无法发挥实用功能,电厂中的变电设备易损害导致电力系统的瘫痪。因此,确保建筑物内部的振动敏感型物品的安全防护对保护人类财产安全及正常生活至关重要。
[0003]因此,亟需提出设备三维隔震装置及其隔震效果的验证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研发解决振动敏感型物品在地震中损坏的问题。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专利技术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专利技术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设备三维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置物台(1)、第一安装架(2)、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弹簧座(5)、第二阻尼器(6)、第三连杆(7)、第四连杆(8)、第二安装架(9)、安装座(10)、第一转轴(11)、第一弹簧(12)、第一阻尼器(13)和第四安装架(14),置物台(1)与第一安装架(2)连接,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架(2)建立连接,第三连杆(7)、第四连杆(8)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架(9)建立连接,第四安装架(14)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弹簧座(5)、第二阻尼器(6),两个弹簧座(5)分别与第一连杆(3)、第三连杆(7)的另一端连接,两个第二阻尼器(6)分别与第二连杆(4)、第四连杆(8)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转轴(11)与第二安装架(9)连接,第一转轴(11)与安装座(10)转动连接,第一转轴(11)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弹簧(12)和第一阻尼器(13),第一弹簧(12)与安装座(10)建立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三维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弹簧座(5)包括第二弹簧(51)、第二转轴(52)和第二轴承座(53),第二转轴(52)上套装有第二弹簧(51),第二转轴(52)通过第二轴承座(53)与第四安装架(14)连接,右侧的第二转轴(52)与第一连杆(3)的另一端连接,左侧的第二转轴(52)与第三连杆(7)的另一端连接连接,第二弹簧(51)的一端与第四安装架(14)连接,右侧第二弹簧(51)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3)连接,左侧第二弹簧(51)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7)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三维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安装架(2)包括第一安装板(21)和第一轴承座(22),第一安装板(21)的上下两端各设置有第一轴承座(22),第一连杆(3)的一端与上侧的第一轴承座(22)通过轴连接,第二连杆(4)的一端与下侧的第一轴承座(22)通过轴连接;第四安装架(14)的上侧安装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弹簧座(5),第四安装架(14)的下侧安装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阻尼器(6);第二安装架(9)包括第三轴承座(91)、第二安装板(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文孙刚蔡粮锴戴君武杨永强聂桂波徐磊姜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