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立体拦污栅的河道净化取水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1083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雨洪径流取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立体拦污栅的河道净化取水系统及方法。包括:坝体,所述坝体布置于河流中,所述坝体一侧沿河流上游方设有竖直布置的导流部,下游方依次设有消能池、沉淀池和蓄水池;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贯穿坝体,且两端分别连接导流部和消能池;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在河道水量暴涨阶段,对内部水流的引导储存利用,并完成水过滤处理,满足日后干旱季节的日常用水。满足日后干旱季节的日常用水。满足日后干旱季节的日常用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立体拦污栅的河道净化取水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雨洪径流取水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立体拦污栅的河道净化取水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以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为代表的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全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特别是一些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国家,需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积极应对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所带来的风险挑战;
[0003]季节性河流指一年内受季节影响特别明显的河流,河流季节变化规律随各种类型河流水源补给不同而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主要是随降雨季节变化而变化,夏秋多,冬季少,甚至断流,以冰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主要是随气温变化而变化,春季由于冰雪融水携带着冰块下泄而形成春汛,季节性河流因水量不稳定,满足不了用水的需要,在洪水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而在枯水期容易发生断流,为此亟需一种可以根据河道水量及时调整的水利工程,是保证人们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必要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立体拦污栅的河道净化取水系统及方法,可以在河道水量暴涨阶段,对内部水流的引导储存利用,并完成水过滤处理,满足日后干旱季节的日常用水。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
[0006]坝体,所述坝体布置于河流中,所述坝体一侧沿河流上游方设有竖直布置的导流部,下游方依次设有消能池、沉淀池和蓄水池;
[0007]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贯穿坝体,且两端分别连接导流部和消能池。
[0008]优选的,所述导流部迎水面的上方设有拦污栅,所述导流部为中空结构,并与所述连接通道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导流部的水平截面形状为空心的四棱柱。
[0010]优选的,所述消能池的进水处设有挑流台,且中部设有阻挡壁,所述阻挡壁上设有多个溢流孔。
[0011]优选的,所述沉淀池的进水处设有过滤空间,所述沉淀池的右侧设有立壁。
[0012]优选的,所述过滤空间上方设有用于水源洁净的过滤层,所述过滤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布置的鹅卵石层、细砂层、粗砂层和石块层。
[0013]优选的,所述过滤空间的两侧对称设有两组溢流通道。
[0014]优选的,其中一组所述溢流通道的高度小于另一组的高度。
[0015]优选的,所述蓄水池内漂浮有多个用于屏蔽阳光的遮挡物。
[0016]优选的,所述遮挡物内部为中空,且自身为塑料材质,所述遮挡物的截面形状为六棱柱,所述遮挡物内部设有隔热层。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8]1、在河道水量增多后,通过导流部实现水流的分流,并经过处理后,实现净化存储,可在干旱季节供居民用水,解决用水问题,并且在水量上涨中,实现水量的调节,以及多余水量的合理利用;
[0019]2、整体结构布局合理,通过连接通道贯穿坝体,将河道中增长水流引流至储水池中,并在流动中,经消能和过滤沉淀处理,提高水质情况,符合人们日常生活使用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一种基于立体拦污栅的河道净化取水系统及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一种基于立体拦污栅的河道净化取水系统及方法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一种基于立体拦污栅的河道净化取水系统及方法的消能池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一种基于立体拦污栅的河道净化取水系统及方法的沉淀池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一种基于立体拦污栅的河道净化取水系统及方法的过滤层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一种基于立体拦污栅的河道净化取水系统及方法的挑流台截面示意图;
[0026]图7为一种基于立体拦污栅的河道净化取水系统及方法的遮挡物全剖视图。
[0027]图中:1、坝体;2、导流部;3、消能池;4、沉淀池;5、蓄水池;6、连接通道;201、拦污栅;301、挑流台;302、阻挡壁;303、溢流孔;401、过滤空间;402、立壁;403、过滤层;404、鹅卵石层;405、细砂层;406、粗砂层;407、石块层;408、溢流通道;501、遮挡物;502、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
[0029]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

7所示,一种基于立体拦污栅的河道净化取水系统,包括:坝体1,坝体1布置于河流中,坝体1一侧沿河流上游方设有竖直布置的导流部2,下游方依次设有消能池3、沉淀池4和蓄水池5;连接通道6,连接通道6贯穿坝体1,且两端分别连接导流部2和消能池3;当发生暴雨时,流域内的产流将在河道内不断汇集,由于坝体1的作用,坝前水位将不断上升,大量的雨洪径流将进入到导流部2中,然后通过连接通道6到达消能池3,水能降低后的径流,沿输水渠进入到沉淀池4,泥沙含量大量降低后的径流再通过输水渠进入到蓄水池5备用,统筹防洪与抗旱,实现旱涝问题的协同解决,具有稳定、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环保的特点;其中,连接通道6可以为涵洞结构。
[0030]结合图1和图2所示,导流部2迎水面的上方设有拦污栅201,导流部2为中空结构,并与连接通道6连通;河道中上涨的水面位于拦污栅处后,经拦污栅201过滤后进入到中空的导流部2中,并依靠连接通道6引流至消能池3中,实现分流和水量调节的作用;
[0031]优选的实施例,导流部2的水平截面形状为空心的四棱柱,便于在河道中的基岩上进行建造。
[0032]结合图3和图6所示,消能池3的进水处设有挑流台301,且中部设有阻挡壁302,阻挡壁302上设有多个溢流孔303,通过挑流台301将水流挑射到消能池3中,在尾水水深中发
生漩涡、冲击、掺搅、紊动、扩散、剪切,以消除能量,保证后续的沉淀处理;
[0033]其中,还可在消能池3底部铺设石料形成坑底,通过与底部石料冲刷,进一步消能。
[0034]结合图4和图5所示,沉淀池4的进水处设有过滤空间401,沉淀池4的右侧设有立壁402;消能后的水平稳流入过滤空间401内,过滤空间401上的小孔对水中杂质初步过滤,随后落入沉淀池401的底部,再次沉淀泥沙,而立壁402将沉淀池4划分为左、右两个空间,沉淀后的水溢流到右侧再次实现沉淀,完成多次洁净处理,保证水质情况;
[0035]优选的实施例,过滤空间401上方设有用于水源洁净的过滤层403,过滤层403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布置的鹅卵石层404、细砂层405、粗砂层406和石块层407,水流依次经过鹅卵石层404、细砂层405、粗砂层406和石块层407,进一步提高了洁净效果,减少后续沉淀区域的工作量;
[00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立体拦污栅的河道净化取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坝体(1),所述坝体(1)布置于河流中,所述坝体(1)一侧沿河流上游方设有竖直布置的导流部(2),下游方依次设有消能池(3)、沉淀池(4)和蓄水池(5);连接通道(6),所述连接通道(6)贯穿坝体(1),且两端分别连接导流部(2)和消能池(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立体拦污栅的河道净化取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2)迎水面的上方设有拦污栅(201),所述导流部(2)为中空结构,并与所述连接通道(6)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立体拦污栅的河道净化取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2)的水平截面形状为空心的四棱柱。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立体拦污栅的河道净化取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池(3)的进水处设有挑流台(301),且中部设有阻挡壁(302),所述阻挡壁(302)上设有多个溢流孔(30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立体拦污栅的河道净化取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4)的进水处设有过滤空间(4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建生沈彦俊闵雷雷阳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