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R/PP热塑性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0920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39
本申请属于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NBR/PP热塑性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其中,NBR/PP热塑性弹性体包括质量份数的原料组分:丁腈橡胶20~50份,聚丙烯10~40份,增塑剂5~30份,相容剂5~25份,硫化剂2~8份,硫化促进剂0.2~1份,防老剂1~3份,活化剂3~8份,耐热剂0.2~2份,抗氧剂0.2~2份,填料0~30份。通过各原料组分的协同作用,有效改善了NBR/PP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耐热性、耐油性、耐老化等性能,同时具有高强度,经热老化后的材料,拉伸强度保持率达87%。制备的NBR/PP热塑性弹性体能广泛应用于汽车、炼油、工业等对耐热和耐油有着较高要求的领域。较高要求的领域。较高要求的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NBR/PP热塑性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属于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NBR/PP热塑性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丁腈橡胶(NBR)作为耐油性最佳的橡胶之一的在汽车、工业、家用电器等领域广泛使用。NBR/PP经硫化后的热塑性弹性体相比较NBR硫化橡胶具有更好的加工流动性,同时兼具良好的耐油性。NBR作为典型的耐油橡胶,是一种极性较强的材料,具有硬度高,充油困难,传统NBR/PP热塑性弹性体制备工艺较为复杂,存在密炼、开练、硫化等工序多等问题,耗时耗电,而且产品品质多环节生产中难以控制,不稳定,同时由于丁腈橡胶NBR结构中具有不饱和键,在使得材料在高温下易老化。
[0003]现有技术中,NBR/PP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密炼预交联,时间长达13分钟,存在耗时长的问题。或者,材料经过密炼、开练两道工序,最后出来的是片材,对于下游段的注塑挤出工艺用的均为粒料,所以后续加工工艺有很大的限制。同时片材散热时间为3小时,耗时长,大规模量产需要很大的放置场地,增加了大规模量产的难度。另一些现有技术涉及双螺杆加单螺杆制备EPDM/NBR/PP热塑性弹性体,双螺杆只有四节炮筒,材料在螺杆中停留时间短,二者在螺杆中完成动态硫化的过程时,由于剪切分散不够,橡胶相从连续相向分散相过度时相反转不完善,导致橡胶在树脂中的分散尺寸较大且分散不均匀,影响材料的弹性压变、力学性能等物性。同时由于只有一个侧喂,抗氧剂在主喂料中加入,这使得在前期硫化过程中消耗大部分抗氧剂,对材料后续的耐老化性能有很大影响。<br/>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NBR/PP热塑性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NBR/PP耐热、耐油、耐老化、强度等综合性能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NBR/PP热塑性弹性体,所述NBR/PP热塑性弹性体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分:
[0007][0008]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NBR/PP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获取上述NBR/PP热塑性弹性体中配方量的原料组分;
[0010]对所述原料组分进行双螺杆挤出造粒,得到NBR/PP热塑性弹性体。
[0011]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NBR/PP热塑性弹性体,通过各原料组分的协同作用,有效改善了NBR/PP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耐热性、耐油性、耐老化等性能,同时使NBR/PP热塑性弹性体具有高强度,经热老化后的材料,拉伸强度保持率达87%。制备的NBR/PP热塑性弹性体能广泛应用于汽车、炼油、工业等对耐热和耐油有着较高要求的领域。
[0012]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NBR/PP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方法,获取上述NBR/PP热塑性弹性体中配方量的原料组分后,通过双螺杆挤出造粒即可制得NBR/PP热塑性弹性体。双螺杆挤出机一步法工艺即可制得产品,工艺简单,速度快,效率高,且工艺稳定性好,能耗低,适用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和应用。并且,通过NBR/PP热塑性弹性体中各原料组分的协同作用,改善了材料的耐热性、耐油性、耐老化等性能,同时具有高强度。制备的高力学性能、高耐油、耐高温、品质稳定的NBR/PP热塑性弹性体,能广泛应用于汽车、炼油、工业等对耐热和耐油有着较高要求的领域。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NBR/PP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16]本申请中,术语“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17]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或,“a,b和c中的至少一项(个)”,均可以表示:a,b,c,a

b(即a和b),a

c,b

c,或a

b

c,其中a,b,c分别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0018]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部分或全部步骤可以并行执行或先后执行,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0019]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0020]本申请说明书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相关成分的重量不仅仅可以指代各组分的具体含量,也可以表示各组分间重量的比例关系,因此,只要是按照本申请说明书实施例相关组分的含量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均在本申请说明书实施例公开的范围之内。具体地,本申请说明书实施例中的质量可以是μg、mg、g、kg等化工领域公知的质量单位。
[0021]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用来将目的如物质彼此区分开,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XX也可以被称为第二XX,类似地,第二XX也可以被称为第一XX。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22]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NBR/PP热塑性弹性体,该NBR/PP热塑性弹性体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分:
[0023][0024][0025]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NBR/PP热塑性弹性体,通过各原料组分的协同作用,有效改善了NBR/PP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耐热性、耐油性、耐老化等性能,同时使NBR/PP热塑性弹性体具有高强度,经热老化后的材料,拉伸强度保持率达87%。制备的NBR/PP热塑性弹性体能广泛应用于汽车、炼油、工业等对耐热和耐油有着较高要求的领域。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NBR/PP热塑性弹性体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分:
[0027][0028]本申请实施例NBR/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NBR/PP热塑性弹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NBR/PP热塑性弹性体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NBR/PP热塑性弹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NBR/PP热塑性弹性体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分: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分: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NBR/PP热塑性弹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包括高熔脂聚丙烯和低熔脂聚丙烯,其中,所述高熔脂聚丙烯的熔融指数不低于30g/10min,所述低熔
脂聚丙烯的熔融指数不高于10g/10min;和/或,所述丁腈橡胶中,门尼粘度为40~60N
·
m,丙烯腈含量小于50wt%。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NBR/PP热塑性弹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中,所述高熔脂聚丙烯和所述低熔脂聚丙烯的质量比为(2~5):(1~3);和/或,所述高熔脂聚丙烯的熔融指数不低于50g/10min,所述低熔脂聚丙烯的熔融指数不高于3g/10min;和/或,所述丁腈橡胶中,门尼粘度为40~60N
·
m,丙烯腈含量为30~50wt%。5.如权利要求1、2或4任一项所述的NBR/PP热塑性弹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包括环氧大豆油、癸二酸二丁酯、偏苯三酸三辛酯、对苯二甲酸二辛脂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相容剂包括马来酸酐接枝聚合物、马来酸酐缩水甘油酯接枝聚合物、氯化聚乙烯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硫化剂包括酚醛树脂、硫磺、过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硫化促进剂包括氯化亚锡、水合氯化亚锡、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硫醇基苯并噻唑、二硫化二苯并噻唑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防老剂包括2,2,4

三甲基

1,2

二氢喹啉聚合物、N

苯基

α

萘胺、N

异丙基

N
′‑
苯基对苯二胺、4,4

一双(α,α

二甲基苄基)二苯胺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活化剂包括氧化锌和硬脂酸;和/或,所述抗氧剂包括四[β

(3,5

二叔丁基
‑4‑
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和三(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佘桂锡黄慧佘宋丹俞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海源恒业高新材料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