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器及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0758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混合器及发动机。混合器包括混合器壳体和燃气接头;混合器壳体具有沿第一方向依次连通的空气入口、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和混合气出口,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通过变径机构连通;燃气接头与第一内腔连通;变径机构包括定盘、挡片以及驱动组件;定盘与混合器壳体相对固定,且定盘的轴线方向与第一方向平行,且定盘上具有连通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的通孔;挡片通过旋转轴转动安装于定盘,用于遮蔽或者暴露通孔;驱动组件与挡片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挡片绕旋转轴转动以调节挡片对通孔的遮蔽面积。混合器进气流量大时,使流通面积变大,减小进气阻力;进气流量小时,使流通面积变小,强行建立压差,使测量准确,提高控制精度,适应不同工况。不同工况。不同工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器及发动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
,特别涉及一种混合器及发动机。

技术介绍

[0002]针对国六天然气发动机采用当量比、单点预混技术路线,扭矩的输出取决于进气量的大小,一味的增加燃气量并不能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相反可能会带来燃烧恶化,排放超标的问题。燃气量是基于空气量喷射的,因此精确测量空气量尤为重要。在混合器中采用文丘里结构与压力传感器,测量空气量,在进气流量大的时候测量精度较高。但进气流量小时,无法建立压差,测量精度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器及发动机,用于改变流通面积以适应天然气发动机工况的变化。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合器,包括:混合器壳体和燃气接头;
[0006]所述混合器壳体具有沿第一方向依次连通的空气入口、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和混合气出口,所述第一内腔和所述第二内腔通过变径机构连通;所述燃气接头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
[0007]所述变径机构包括定盘、挡片以及驱动组件;所述定盘与所述混合器壳体相对固定,且所述定盘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且所述定盘上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内腔和所述第二内腔的通孔;所述挡片通过旋转轴转动安装于所述定盘,用于遮蔽或者暴露所述通孔;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挡片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挡片绕所述旋转轴转动以调节所述挡片对所述通孔的遮蔽面积。
[0008]上述混合器中,空气自空气入口进入第一内腔,燃气自燃气接头进入第一内腔,燃气与空气混合后经过变径机构进入第二内腔;具体地,变径机构中定盘与混合器壳体相对固定,如定盘安装于第一内腔或者第二内腔,且定盘上具有连通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的通孔,挡片通过旋转轴转动安装于定盘上,驱动组件可以驱动挡片绕旋转轴转动,从而使挡片在相对定盘转动过程中遮蔽或者暴露该通孔,进而调节挡片对通孔的遮蔽面积大小,从而使得该通孔的流通面积改变,适应不同工况。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合器,进气流量大时,使流通面积变大,减小进气阻力;进气流量小时,使流通面积变小,强行建立压差,使测量准确,提高控制精度。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片为多个,多个所述挡片围绕所述定盘的轴线环形排列,拼接形成变径结构,多个挡片的边缘在所述变径结构的中部拼接成与所述通孔连通的过孔;
[0010]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至少一个挡片绕其对应的旋转轴沿第二方向转动以调节所述过孔的尺寸,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挡片围绕所述定盘的轴线均匀分布;和/或,
[0012]多个所述挡片沿所述定盘的轴线依次排列。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片靠近所述定盘轴线一侧具有弧形拼接部,所述弧形拼接部朝向所述定盘一侧边缘为弧形;多个所述挡片拼接形成的变径结构中,所述过孔的外轮廓为多段弧首尾连接形成的封闭图形。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部以及传动齿轮副,所述传动齿轮副包括主动齿轮和与所述主动齿轮传动连接的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驱动部传动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挡片传动连接。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片位于所述定盘和所述从动齿轮之间;
[0016]所述从动齿轮朝向所述挡片一侧表面设置有与所述挡片一一对应的拨动轴,每个所述挡片朝向所述从动齿轮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拨动轴滑动配合的轨迹槽;或者,
[0017]每个所述挡片朝向所述从动齿轮一侧设置有拨动轴,所述从动齿轮朝向所述挡片一侧表面设置有与每个所述拨动轴分别滑动配合的轨迹槽。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轨迹槽为弧形,且弧形的开口朝向所述定盘的轴线;或者,
[0019]当所述挡片上设置有轨迹槽时,所述轨迹槽为通槽,且所述定盘朝向所述挡片一侧设置有环形槽,所述拨动轴贯穿所述轨迹槽与所述环形槽滑动配合。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合器壳体内部设置有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混合器芯和第二混合器芯,所述第一混合器芯插入所述第二混合器芯并形成所述第一内腔,所述第二混合器芯与所述第一混合器芯配合形成所述第二内腔;
[0021]所述从动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二混合器芯内部,所述主动齿轮嵌于所述混合器壳体内部并贯穿所述第二混合器芯的外壁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包括电动机或者液压马达或者气动马达。
[0023]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器。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器的三维立体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器的主视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器的左视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器的后视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器的俯视图;
[0029]图6为图2中A

A剖视图;
[0030]图7为图5中B

B剖视图;
[0031]图8为图7中变径机构的放大图;
[0032]图9为变径机构中定盘、挡片和从动齿轮装配三维立体图;
[0033]图10为变径机构中定盘、挡片和从动齿轮装配主视图;
[0034]图11为变径机构中定盘、挡片和从动齿轮装配俯视图;
[0035]图12为变径机构中定盘、挡片和从动齿轮装配结构的爆炸图一;
[0036]图13为变径机构中定盘、挡片和从动齿轮装配结构的爆炸图二;
[0037]图14为变径机构中定盘上挡片的分布示意图一;
[0038]图15为变径机构中定盘上挡片的分布示意图二;
[0039]图16为变径机构中定盘的三维立体图;
[0040]图17为变径机构中定盘的主视图;
[0041]图18为图17中C

C剖视图;
[0042]图19为变径机构中从动齿轮的主视图;
[0043]图20为变径机构中从动齿轮的左视图;
[0044]图21为变径机构中的挡片处于第一极限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22为变径机构中的挡片处于第二极限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标:1

混合器壳体;11

空气入口;12

第一内腔;13

第二内腔;14

混合气出口;15

废气再循环入口;2

燃气接头;21

燃气喷管;3

废气再循环阀;4

测量元件;41

废气再循环温度传感器;42

废气再循环压力传感器;43

温度压力传感器;5

变径机构;6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器壳体和燃气接头;所述混合器壳体具有沿第一方向依次连通的空气入口、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和混合气出口,所述第一内腔和所述第二内腔通过变径机构连通;所述燃气接头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所述变径机构包括定盘、挡片以及驱动组件;所述定盘与所述混合器壳体相对固定,且所述定盘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且所述定盘上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内腔和所述第二内腔的通孔;所述挡片通过旋转轴转动安装于所述定盘,用于遮蔽或者暴露所述通孔;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挡片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挡片绕所述旋转轴转动以调节所述挡片对所述通孔的遮蔽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为多个,多个所述挡片围绕所述定盘的轴线环形排列,拼接形成变径结构,多个挡片的边缘在所述变径结构的中部拼接成与所述通孔连通的过孔;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至少一个挡片绕其对应的旋转轴沿第二方向转动以调节所述过孔的尺寸,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挡片围绕所述定盘的轴线均匀分布;和/或,多个所述挡片沿所述定盘的轴线依次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靠近所述定盘轴线一侧具有弧形拼接部,所述弧形拼接部朝向所述定盘一侧边缘为弧形;多个所述挡片拼接形成的变径结构中,所述过孔的外轮廓为多段弧首尾连接形成的封闭图形。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锡攀刘晶晶吴自鹏程李永超赵丽敏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