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岩性模型的建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0685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36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地质岩性模型的建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地层的三维地震数据并解释,得到第一分界面的第一初始层位数据和第二分界面的第二初始层位数据,目标地层至少包括顺序设置的底层、目标层和顶层,第一分界面为顶层和目标层之间的分界面,第二分界面为底层和目标层之间的分界面;对第一初始层位数据和第二初始层位数据进行校正,得到第一目标层位数据和第二目标层位数据,第一目标层位数据与第一初始层位数据对应,第二目标层位数据与第二初始层位数据对应;至少根据第一目标层位数据和第二目标层位数据,构建目标地层的框架模型;根据三维地震数据中与框架模型对应的目标数据,构建地质岩性模型。质岩性模型。质岩性模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质岩性模型的建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地球物理勘探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质岩性模型的建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煤矿三维地质建模中,需要对煤层厚度及顶底板岩性进行详细与准确的刻画,但传统地质模型以钻孔数据数学插值为主进行构建,存在钻孔间地层信息的不确定性较多,精细程度较低的问题,从而得到的岩性模型精度较低,限制了三维地质模型在煤矿开采的应用。迫切需要能够完整、准确表征复杂地质现象边界条件的高精度三维地质岩性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质岩性模型的建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地质岩性模型精度低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地质岩性模型的建模方法,该建模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地层的三维地震数据并解释,得到第一分界面的第一初始层位数据和第二分界面的第二初始层位数据,其中,目标地层至少包括顺序设置的底层、目标层和顶层,第一分界面为顶层和目标层之间的分界面,第二分界面为底层和目标层之间的分界面;对第一初始层位数据和第二初始层位数据进行校正,得到第一目标层位数据和第二目标层位数据,其中,第一目标层位数据与第一初始层位数据对应,第二目标层位数据与第二初始层位数据对应;至少根据第一目标层位数据和第二目标层位数据,构建目标地层的框架模型;根据三维地震数据中与框架模型对应的目标数据,构建地质岩性模型。
[0005]可选地,解释三维地震数据,得到第一初始层位数据和第二初始层位数据,包括:从三维地震数据中选取出第一数据,其中,第一数据用于层位解释;利用地震同相轴解释第一数据,得到第一初始层位数据和第二初始层位数据。
[0006]可选地,对第一初始层位数据和第二初始层位数据进行校正,得到第一目标层位数据和第二目标层位数据,包括:采用径向基函数校正第一初始层位数据和第二初始层位数据,得到第一目标层位数据和第二目标层位数据。
[0007]可选地,采用径向基函数校正第一初始层位数据和第二初始层位数据,包括:选择目标径向基函数;根据目标径向基函数和第一初始层位数据以及目标径向基函数和第二初始层位数据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第一目标层位数据和第二目标层位数据。
[0008]可选地,还包括:根据第一目标层位数据和第二目标层位数据,确定目标层的地层厚度和目标层的空间位置。
[0009]可选地,至少根据三维地震数据中与框架模型对应的目标数据,构建地质岩性模型,包括:获取目标地层的测井岩性数据和纵波阻抗;从三维地震数据中获取目标数据;根据目标数据、测井岩性数据和纵波阻抗,构建地质岩性模型。
[0010]可选地,根据目标数据、测井岩性数据和纵波阻抗,构建地质岩性模型,包括:根据
目标数据、测井岩性数据和纵波阻抗,确定先验函数和似然函数,先验函数用于表征目标层的岩性和纵波阻抗的概率分布,似然函数用于表征地质岩性模型和实际地震数据的似然概率;采用贝叶斯判别拟合先验函数和似然函数,得到地质岩性模型。
[0011]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地质岩性模型的建模装置,该建模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地层的三维地震数据并解释,得到第一分界面的第一初始层位数据和第二分界面的第二初始层位数据,其中,目标地层至少包括顺序设置的底层、目标层和顶层,第一分界面为顶层和目标层之间的分界面,第二分界面为底层和目标层之间的分界面;校正单元,用于对第一初始层位数据和第二初始层位数据进行校正,得到第一目标层位数据和第二目标层位数据,其中,第一目标层位数据与第一初始层位数据对应,第二目标层位数据与第二初始层位数据对应;第一构建单元,用于至少根据第一目标层位数据和第二目标层位数据,构建目标地层的框架模型;第二构建单元,用于根据三维地震数据中与框架模型对应的目标数据,构建地质岩性模型。
[0012]根据本申请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地质岩性模型的建模方法。
[0013]根据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为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的地质岩性模型的建模方法。
[0014]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获取三维地震数据,通过解释上述三位地震数据,能够首先得到目标层与顶层的第一分界面对应的第一初始层位数据,以及目标层与底层的第二分界面对应的第二初始层位数据,进而将第一初始层位数据和第二初始层位数据进行校正之后,能够得到对应的第一目标层位数据和第二目标层位数据,进而能够根据校正之后的第一目标层位数据和第二目标层位数据构建得到目标地层的框架模型,由于该框架模型能够对目标层的地层厚度及其空间位置的预测起到重要约束作用,从而在基于该框架模型中的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之后,得到地质岩性模型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
附图说明
[001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执行地质岩性模型的建模方法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
[0017]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质岩性模型的建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18]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质岩性模型的建模方法中,第一初始层位数据和第二分界面的第二初始层位数据校正前,底层的等高线图;
[0019]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质岩性模型的建模方法中,第一初始层位数据和第二分界面的第二初始层位数据校正后,底层的等高线图;
[0020]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质岩性模型的建模方法,形成的地
质岩性模型的三维示意图;
[0021]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质岩性模型的建模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3]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4]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质岩性模型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模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地层的三维地震数据并解释,得到第一分界面的第一初始层位数据和第二分界面的第二初始层位数据,其中,所述目标地层至少包括顺序设置的底层、目标层和顶层,所述第一分界面为所述顶层和所述目标层之间的分界面,所述第二分界面为所述底层和所述目标层之间的分界面;对所述第一初始层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初始层位数据进行校正,得到第一目标层位数据和第二目标层位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目标层位数据与所述第一初始层位数据对应,所述第二目标层位数据与所述第二初始层位数据对应;至少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层位数据和所述第二目标层位数据,构建所述目标地层的框架模型;根据所述三维地震数据中与所述框架模型对应的目标数据,构建地质岩性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解释所述三维地震数据,得到所述第一初始层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初始层位数据,包括:从所述三维地震数据中选取出第一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用于层位解释;利用地震同相轴解释所述第一数据,得到所述第一初始层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初始层位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初始层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初始层位数据进行校正,得到第一目标层位数据和第二目标层位数据,包括:采用径向基函数校正所述第一初始层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初始层位数据,得到所述第一目标层位数据和所述第二目标层位数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径向基函数校正所述第一初始层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初始层位数据,包括:选择目标径向基函数;根据所述目标径向基函数和所述第一初始层位数据以及所述目标径向基函数和所述第二初始层位数据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所述第一目标层位数据和所述第二目标层位数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层位数据和所述第二目标层位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层的地层厚度和所述目标层的空间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根据所述三维地震数据中与所述框架模型对应的目标数据,构建地质岩性模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安民任永强靳现平俞才李果康健张博成刘波杨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东煤炭分公司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