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地质空间数据库的图切地质剖面图的自动生成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地质勘查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地质空间数据库的图切地质剖面图的自动生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图切地质剖面图是指在地形地质图上,根据地理和地质要素,按一定的比例尺,用投影方法编绘指定方向的地质剖面图,其能直观反映图区内地层、岩性、构造的空间分布特征。图切地质剖面图在矿产勘查和地质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0003]近年来随着地质矿产工作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基于三维地质模型制作图切剖面图的方式,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建立三维地质模型需要实测钻孔数据,对于没有钻孔数据的地区,比如乡村或者山上,则无法建立相应的三维地质模型,进而无法获得对应的图切地质剖面图。因此急需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没有钻孔数据的地区,无法建立相应的三维地质模型进而无法获得对应的图切地质剖面图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地质空间数据库的图切地质剖面图的自动生成方法。
[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地质空间数据库的图切地质剖面图的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在所述的地质图空间数据库进行建模,包括界线点的属性模型、界线点与相应界线的关联模型、界线点与图切剖面图的投影点对应关系模型、与界线点所在位置相应的左右地质体属性模型以及图形参数模型;获取图形工作区中用户所画的基于地质图的剖面线;基于所述剖面线,进行切割剖面计算,获取所述各个模型对应的参数;根据所述各个模型对应的参数获得图切地质剖面图的制图参数,包括:地层的时代、层序、接触关系,新老地层的分布和延展情况,背斜、向斜情况,轴面产状,枢纽状态,转折端的形态,褶皱的延伸方向,褶皱的长宽比,褶皱的形成时代;利用所述的制图参数自动制图得到图切地质剖面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质空间数据库的图切地质剖面图的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包括要素类——地形等高线、地质体、地质界线、断层、产状;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地质图设置数据图层及对应的属性数据项,并采集相应的数据;其中,所述的数据图层及对应的属性数据项包括:等高线图层,对应的属性数据项为高程值;地质体图层,对应的属性数据项为地质时代、地质符号、岩性描述;地质界线图层,对应的属性数据项为倾向、倾角;断层图层,对应的属性数据项为倾向、倾角;产状图层,对应的属性数据项为倾向、倾角;基于所采集的数据图层及对应的属性数据项的数据,获取模型对应的参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质空间数据库的图切地质剖面图的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于所述剖面线,进行切割剖面计算,获取所述各个模型对应的参数,包括:进行切割剖面线与地形等高线的相交分析,获取交点的高程值,同时获取切割线端点和转折点的高程值,写入界线点的属性模型;其中,所述的界线点的属性模型包括:类别码序号、坐标X、坐标Y、高程、图元ID、累计长度、标注、类型、备注、地层层序、关联ID;和/或进行切割剖面线与地质体的相交分析,获取切割线所穿过的地质体边界线的相交点位信息;通过计算,写入地质体界线点的属性模型; 所述的地质体界线点的属性模型包括:类别码序号、坐标X、坐标Y、高程、图元ID、累计长度、标注、类型、备注、地层层序、关联ID;和/或进行切割剖面线与断层的相交分析,获取切割线所穿过的断层界线的相交点位信息,通过计算,写入相交点的属性模型;所述相交点的属性模型包括:类别码、序号、坐标X、坐标Y,高程、图元ID、倾向、真倾角、累计长度、标注、断层的类型、备注、关联ID。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地质空间数据库的图切地质剖面图的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切割剖面线与地质体的相交分析时,还包括:判断所述切割线所穿过的地质体边界线的相交点是否为断层界线点;如果是断层界线点,则获取断层名称放入类型数据项中,然后再根据断层所在界线获取断层界线的倾向、真倾角信息;若存在倾向、真倾角信
息,则写入到倾向、真倾角数据项中;同理,如果是地质界线点,则将地质界线的接触关系、地质体地质代号、地层层序信息写入数据项中,若存在倾向、真倾角信息,也写入到倾向、真倾角数据项中;若不存在倾向、倾角信息,则获取符合条件的产状的倾向、真倾角值写入倾向、真倾角数据项中;其中,查找与交点最近的产状,若该产状点落在该交点所对应的地层中,则所述产状为符合条件的产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质空间数据库的图切地质剖面图的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法判断地层的背斜、向斜情况:分配顺序号作为新老地层关系顺序码;其中,年代越老的地层,顺序号数值越大;对与切割剖面线相交的地层进行分析,获取各地层的顺序号;通过地层顺序号的突变情况来判断核与翼,进而判断背斜、向斜情况:若地层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勇,袁丽云,刘浩,李瑞宁,刘义海,姜灵芝,邓喻文,邱瑞山,应晓菲,杨帆,李海新,余宙,蔡柔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佛山地质局广东省佛山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技术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