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润滑高频防粘电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0631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润滑高频防粘电刀,包括壳体、电刀、电控单元和润滑给液机构,壳体内设置有电控单元和润滑给液机构,电刀与电控单元电连接,电刀插接于壳体的一端,润滑给液机构能够与电刀的内端相抵触,电刀上设置有便于润滑液流动的纹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自润滑高频电刀,增加润滑给液机构,通过电刀上的纹理可将润滑液定向铺展至电刀表面,形成了连续自润滑液膜,改善了现有高频电刀的表面防粘性及散热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润滑高频防粘电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润滑高频防粘电刀。

技术介绍

[0002]电刀表面防粘性和自润滑性研究在医疗器械
、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对高频电刀表面微结构实现液体定向调控手段包括仿洋紫荆叶结构的防粘功能高频电刀、仿生泥鳅皮微结构高频电刀等。
[0003]但现有高频电刀切割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诱使血液及软组织脱水结痂甚至炭化,粘连并包覆在高频电刀表面,易造成电流密度降低,阻碍能量传递,进而影响切割和止血效果;同时,电刀表面结痂可能与切口相邻组织发生粘连,手术过程中极易造成邻近组织二次撕裂和出血,诱发切口畸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润滑高频防粘电刀,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电刀实现自润滑,改善电刀的表面防粘性及散热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润滑高频防粘电刀,包括壳体、电刀、电控单元和润滑给液机构,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所述电控单元和所述润滑给液机构,所述电刀与所述电控单元电连接,所述电刀插接于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润滑给液机构能够与所述电刀的内端相抵触,所述电刀上设置有便于润滑液向电刀工作区定向流动的纹理。
[0007]优选的,所述润滑给液机构包括给液按钮、传压部件、弹性液箱和导液管,所述给液按钮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键孔内,所述给液按钮通过所述传压部件与所述弹性液箱相抵触,所述弹性液箱上可拆卸连接有所述导液管,所述弹性液箱用于容纳润滑液,所述导液管与所述电刀的表面相抵触。
[0008]优选的,所述传压部件为弹簧,所述给液按钮的下方设置有导向柱,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导向柱上,所述弹簧与所述弹性液箱的上表面相抵触。
[0009]优选的,所述弹性液箱粘贴于所述电控单元的电路板上,所述导液管的末端采用束口抑流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相互卡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电切按钮和电凝按钮,所述电切按钮和所述电凝按钮分别与所述电控单元上对应的导电橡胶相匹配。
[0011]优选的,所述电刀的内端通过弹性卡扣与所述电控单元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电刀与所述壳体的端部之间设置有绝缘刀套。
[0013]优选的,所述电刀的表面设置有多级锥尖阵列排布的仿生微结构纹理,所述仿生微结构纹理能够将所述润滑液定向铺展至所述电刀工作区的表面。
[0014]优选的,所述电控单元包括电路板和电缆,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电缆电连接,所述电
缆穿过所述壳体与电源连接。
[0015]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的自润滑高频电刀,增加润滑给液机构,通过电刀上的纹理可将润滑液定向铺展至电刀表面,形成了连续自润滑液膜,改善了现有高频电刀的表面防粘性及散热性。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自润滑高频防粘电刀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自润滑高频防粘电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自润滑高频防粘电刀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润滑给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1

上壳体,2

下壳体,3

电刀,31

绝缘刀套,4

给液按钮,41

弹簧,5

电切按钮,6

电凝按钮,7

润滑给液机构,71

导液管,72

弹性液箱,8

电路板,81

电缆,9

弹性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润滑高频防粘电刀,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电刀实现自润滑,改善电刀的表面防粘性及散热性。
[0025]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6]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润滑高频防粘电刀,包括壳体、电刀3、电控单元和润滑给液机构7,壳体内设置有电控单元和润滑给液机构7,电刀3与电控单元电连接,电刀3插接于壳体的一端,润滑给液机构7能够与电刀3的内端相抵触,电刀3上设置有便于润滑液向电刀工作区定向流动的纹理。
[0027]润滑给液机构7包括给液按钮4、传压部件、弹性液箱72和导液管71,给液按钮4设置于壳体的键孔内,给液按钮4通过传压部件与弹性液箱72相抵触,弹性液箱72上可拆卸连接有导液管71,弹性液箱72用于容纳润滑液,导液管71与电刀3的表面相抵触。传压部件为弹簧41,给液按钮4的下方设置有导向柱,弹簧41套设于导向柱上,弹簧41与弹性液箱72的上表面相抵触。弹性液箱72通过环氧树脂胶粘贴于电控单元的电路板8上,电路板8卡接于壳体内。本实施例的给液按钮4静止状态时导向柱下端与弹性液箱72接触,弹性液箱72的容量至少为5mL,可满足单次手术的润滑需求;导液管71的末端采用束口抑流结构,可防止不挤压时润滑液外泄。
[0028]壳体包括相互卡接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上设置有电切按钮5和电凝按钮6,电切按钮5和电凝按钮6分别与电控单元上对应的导电橡胶相匹配,通过按压实现电切和电凝操作。电控单元包括电路板8和电缆81,电路板8与电缆81电连接,电缆81穿过壳体与电源连接。
[0029]电刀3的内端通过弹性卡扣9与电控单元固定连接。电刀3与壳体的端部之间设置有绝缘刀套31。电刀3过盈安装在绝缘刀套31内,带有仿生微结构的电刀3末端通过弹性卡扣9固定在电路板8的下表面,通过弹性卡扣9与绝缘刀套31之间的限位,可保证电刀3的安装精度。电刀3的表面设置有多级锥尖阵列排布的仿生微结构纹理,仿生微结构纹理能够将润滑液定向铺展至电刀工作区的表面,仿生微结构纹理可通过激光蚀刻的方法制备,制备工艺流程简单,通过在电刀3表面加工出多级锥尖阵列排布的仿生微结构,实现了润滑液向刀尖工作区定向自驱动,提升了电刀3的自润滑性能,达到长效防粘效果,可以实现实时润滑液定向给液及电刀3表面液体定向铺展,并通过连续的自润滑液膜进给提高了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润滑高频防粘电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刀、电控单元和润滑给液机构,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所述电控单元和所述润滑给液机构,所述电刀与所述电控单元电连接,所述电刀插接于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润滑给液机构能够与所述电刀的内端相抵触,所述电刀上设置有便于润滑液向电刀工作区定向流动的纹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润滑高频防粘电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给液机构包括给液按钮、传压部件、弹性液箱和导液管,所述给液按钮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键孔内,所述给液按钮通过所述传压部件与所述弹性液箱相抵触,所述弹性液箱上可拆卸连接有所述导液管,所述弹性液箱用于容纳润滑液,所述导液管与所述电刀的表面相抵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润滑高频防粘电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压部件为弹簧,所述给液按钮的下方设置有导向柱,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导向柱上,所述弹簧与所述弹性液箱的上表面相抵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润滑高频防粘电刀,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光牛虎力杨佳俊闫海鹏朱金达张嘉钰杨光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