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稻茬弱筋小麦丰产高效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0593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小麦栽培技术领域的长江中游稻茬弱筋小麦丰产高效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品种选择:步骤2,整地:步骤3,施肥;步骤4,播种;步骤5,田间管理步骤6,病、虫、草害防治;步骤7,收获。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为解决长江中游稻茬麦区出现的品种选择难,小麦播期易遭遇低温渍水为害导致出苗难、麦苗素质差,水肥运筹不合理导致的产量低而不稳、品质差而不齐等问题而制定的针对性的栽培技术方法。本技术有利于提高该区域稻茬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提高从业者生产积极性和收入,进而保证粮食安全问题。进而保证粮食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长江中游稻茬弱筋小麦丰产高效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小麦栽培
,具体是长江中游稻茬弱筋小麦丰产高效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长江中游是我国重要的弱筋小麦主产区,且主要分布在湖北省。据统计,湖北省弱筋小麦常年播种面积在900万亩左右,单产较低、品质不高导致农民收益低是限制弱筋小麦在本区域发展的主要原因。
[0003]研究表明,本区域弱筋小麦产量低、品质差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当前生产中弱筋小麦品种较少,现有品种品质不稳,部分指标达不到优质弱筋的标准;(2)前茬水稻长期淹水种植,导致大田土壤质地湿重,同时近年来水稻收获时间推迟,造成小麦适播种期推迟,如若遇到秋季雨水连绵,低温渍水严重影响了小麦播种质量,麦种萌发出苗质量低;(3)该区域小麦生育季内,尤其是生育中后期(一般在3

5月)平均日气温较高、气温日较差小、降水较高、太阳辐射不足,严重影响籽粒灌浆,同时生育中后期高温高湿等气候灾害极易引发赤霉病、蚜虫和高温逼熟等问题。此外,由于稻草秸秆大多采用还田处理,进一步加大了播种难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长江中游稻茬弱筋小麦丰产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品种选择:选择适宜在长江中游种植的春性或偏春性,且抗耐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和穗发芽优质弱筋的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2008中的要求,品质指标应符合GB/T17892中的要求;步骤2,整地:S11:前茬处理,水稻收获前10~15天晒田,降低田间土壤含水量,且水稻收获同时将水稻秸秆粉碎还田;S12:播前整地,深松整地,耕深30cm以上,深浅一致,晒田4~5天,土壤含水量进一步降至70%~75%时,使用小麦播种施肥机旋耕小麦播种带、深施基肥,旋耕深度要求达到15cm以上,旋耕两次使土垡破碎,深浅一致,旋耕耱平后随即播种;步骤3,施肥增施有机肥,氮、磷、钾配合,肥料应符合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步骤4,播种播前用50%辛硫磷乳油50ml+15%粉锈宁75g+水3kg搅匀,拌麦种50kg,边喷边拌,稍晾干后播种;步骤5,田间管理S51,苗期管理:春性品种5叶1心至6叶、有2~3个分蘖为壮苗时,总茎蘖数50万/667m2~70万/667m2;S52,中后期管理:小麦拔节、孕穗、开花灌浆阶段,遇涝要及时排涝,做到雨住田干;步骤6,病、虫、草害防治步骤7,收获人工收获期为蜡熟期,联合收割机收获期为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并防止后期阴雨造成穗发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江中游稻茬弱筋小麦丰产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2008中的要求为:种子纯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85%,净度不低于98%,水分不高于13%;品质指标应符合GB/T17892中的要求为:容重≥750g/L,水分≤12.5%,不完善粒≤6.0%,粗蛋白质含量≤11.5%,湿面筋含量≤22.0%,降落数值≥300s,面团稳定时间≤2.5min。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江中游稻茬弱筋小麦丰产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水稻秸秆粉碎后应达到85%以上的秸秆长度≤10cm,且加入秸秆催腐剂,然后抛撒均匀至田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江中游稻茬弱筋小麦丰产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满建国李枫李丰丰周杨聂立孝王小燕黄见良彭少兵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