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制品配合度检测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0587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制品配合度检测系统及方法,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包括测量单元、获取模具规格的测量值及的标准值,将测量值与标准值进行对比,判断是否存在偏差并进行修正,获取修正值;建模单元、基于模具的标准值、测量值,形成修正值,分别建立模具的三维模型,并对实际值及替换值处分别做出标记;判断单元、对模具的运动过程进行成像,构建运动模型,对模具的运动状态进行模拟测试,并确定模拟测试后的配合度;修正单元、确定修正顺序并对模具参数进行修正,重新确定模具配合度。在完成模具适配度检测的基础上,对模具参数及相应的模具适配度进行优化,最终获取最佳的模具适配度及相应的参数,最终完成整个模具适配度检测流程。程。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制品配合度检测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为一种模具制品配合度检测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
[0003]公差配合就是说孔和轴配合之间的一个间隙值,因为在制造过程中因设备、人为成本、技术要求等的问题,模具的制造精度的误差,而在这误差间选择一个合理的数值,这个数值即是模具配合度,其中,配合间隙又分为过渡配合、过盈配合及间隙配合。
[0004]在模具进行一段时间的使用后,需要对模具的配合度进行检测,从而判断模具的精度是否还满足需求。现有的模具配合度的检测方法通常先对模具的规格参数进行测量,依据参数进行建模,基于三维模型来计算模具的配合度,但是由于模具测量时,数据会存在一定的误差,这就会导致实际配合度和测算出的配合度不一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具制品配合度检测系统及方法,通过设置测量单元、获取模具规格的测量值及的标准值,将测量值与标准值进行对比,判断是否存在偏差并进行修正,获取修正值;建模单元、基于模具的标准值、测量值,形成修正值,分别建立模具的三维模型,并对实际值及替换值处分别做出标记;判断单元、对模具的运动过程进行成像,构建运动模型,对模具的运动状态进行模拟测试,并确定模拟测试后的配合度;修正单元、确定修正顺序并对模具参数进行修正,重新确定模具配合度,对模具参数及相应的模具适配度进行优化,最终获取最佳的模具适配度及相应的参数,最终完成整个模具适配度检测流程,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模具制品配合度检测方法,包括,步骤一、对模具的规格进行测量并获取到测量值,同时获取模具设计的标准值,将测量值与标准值进行对比,判断是否存在偏差;如果存在,评估偏差是否超过预期,如果超过,则进行修正,获取修正值;
[0009]步骤一包括:步骤101、确定模具的使用时间后,对模具进行清理,使模具表面保持模具表面光洁,不影响对模具的测量;步骤102、结合模具设计图纸,对模具的规格进行测量,测量若干次后,获取平均值后,记录为测量值,并记录形成相应数据的位置;步骤103、从模具设计图纸中获取模具规格的标准值,将测量值与平均值比较,确定误差的比例,将误差比例输出;步骤104、将所有误差比例累加,获取误差值并与相应阈值进行对比,判断误差值是否超过阈值,如果未超过阈值,则将测量值输出;如果超过阈值,则将测量值及标准值输
出;
[0010]步骤二、基于模具的标准值、测量值,形成修正值,分别建立模具的三维模型,并对实际值及替换值处分别做出标记;步骤三、获取模具三维模型后,对模具的运动过程进行成像,基于成像信息,构建运动模型,对模具的运动状态进行模拟测试,并确定模拟测试后的配合度,判断配合度是否达成要求;步骤四、确定修正顺序,对模具参数进行修正,并且依据修正后的数据进行建模,依据模具的运动模型,重新确定模具配合度。
[0011]进一步的,步骤二包括:步骤201、依次获取模具的标准值、测量值,建立标准值数据集、测量值数据集;步骤202、对应模具的设计图纸,确定各个测量值的误差比例,在误差比例超过相应阈值时,确定相应位置上的测量值与标准值,获取两者的平均值,确定为修正值;以修正值对测量值进行替换,并标记替换位置,形成修正值数据集;步骤203、基于标准值数据集、测量值数据集及修正值数据集,分别建立模具的三维模型,记录为标准模型、测量模型及修正模型;在修正模型中,对涉及修正值的位置进行标记。
[001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包括:步骤301、沿着模具外周设置成像装置,对模具的工作状态进行成像,获取成像信息,将获取到成像信息上传至云端;步骤302、通过图像识别,依据成像信息确定模具的常规的工作状态,其中,所述常规的工作状态是指模具在正常工作时的状态,提取工作状态数据;步骤303、基于成像信息及工作状态数据,将模具在正常状态下的工作过程进行可视化处理,形成过程信息。
[001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03之后还存在:步骤304、结合过程信息及模具三维模型,对模具的工作状态进行仿真,建立模具运动模型,将模具运动模型上传至云端,进行备份;步骤305、重复实现模具运动模型多次,实现模拟测试,在结束模拟测试后,获取模具的配合度,分别形成标准配合度、测量配合度及修正配合度;步骤306、结合标准配合度、测量配合度及修正配合度,进行关联后,获取三者之间的偏差值,如果偏差值在预期之外,则重新对模具数据进行测量。
[0014]进一步的,计算偏差值的方法如下:获取标准配合度Bp、测量配合度Cp及修正配合度Xp,进行归一化处理,获取平均配合度Pp,关联形成偏差值Pc,关联方法符合如下公式:
[0015][0016]其中,0≤α≤1,0≤β≤1,0≤γ≤1,且α+β+γ=1,α、β、γ为权重,其具体值由用户调整设置,C为修正系数,修正系数由用户设置或者函数模拟得出。
[0017]进一步的,在步骤306之后,还存在:步骤307、将标准配合度、测量配合度及修正配合度与配合度的阈值进行对比,判断模具的配合度是否在阈值之内;如果准配合度、测量配合度及修正配合度中至少一个不符合配合度阈值,则向外部通信;步骤308、确定准配合度、测量配合度及修正配合度与配合度阈值最为远的一个,确定为模具配合度,并确定该模型各个位置上的数据,确定为模具参数的预期值。
[0018]进一步的,步骤四包括:步骤401、基于模具的运动状态,判断模具每个部分参与部件成型的参与度,依据参与度的高低进行赋值,从而形成参与值;步骤402、获取相应尺寸信息及各个尺寸上偏差比例值,将两者相关联,获取修正优先级。
[0019]进一步的,修正优先级的关联方法如下:获取参与值Cy及偏差比例Pl,进行归一化处理,关联形成修正优先级Xz,关联方法符合如下公式:
[0020][0021]其中,0≤δ≤1,0≤θ≤1,且δ+θ=1,δ、θ为权重,其具体值由用户调整设置,参与值Cy及偏差比例Pl之间的相关性系数为R。
[0022]进一步的,步骤402之后还包括:步骤403、将修正优先级进行排序,确定修正顺序,依据修正顺序,在模具参数的预期值的基础上,先后对各个尺寸位置进行修正,确定修正结果;步骤404、获取修正结果并确定对模具配合度的影响程度,确定模具配合度能否正向变化,如果能够正向变化,也即能够对模具配合度能够被优化,则继续经过多次测试,直至模具配合度不再正向变化;步骤405、继续依照修正顺序,对其他的位置进行依次修正,直至所有的为位置完成修正,并将修正后的数据后输出,确定为模具参数的优化值;步骤406、获取模具部件尺寸数据修正后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制品配合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对模具的规格进行测量并获取到测量值,同时获取模具设计的标准值,将测量值与标准值进行对比,判断是否存在偏差;如果存在,评估偏差是否超过预期,如果超过,则进行修正,获取修正值;步骤一包括:步骤101、确定模具的使用时间后,对模具进行清理,使模具表面保持模具表面光洁,不影响对模具的测量;步骤102、结合模具设计图纸,对模具的规格进行测量,测量若干次后,获取平均值后,记录为测量值,并记录形成相应数据的位置;步骤103、从模具设计图纸中获取模具规格的标准值,将测量值与平均值比较,确定误差的比例,将误差比例输出;步骤104、将所有误差比例累加,获取误差值并与相应阈值进行对比,判断误差值是否超过阈值,如果未超过阈值,则将测量值输出;如果超过阈值,则将测量值及标准值输出;步骤二、基于模具的标准值、测量值,形成修正值,分别建立模具的三维模型,并对实际值及替换值处分别做出标记;步骤三、获取模具三维模型后,对模具的运动过程进行成像,基于成像信息,构建运动模型,对模具的运动状态进行模拟测试,并确定模拟测试后的配合度,判断配合度是否达成要求;步骤四、确定修正顺序,对模具参数进行修正,并且依据修正后的数据进行建模,依据模具的运动模型,重新确定模具配合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制品配合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包括:步骤201、依次获取模具的标准值、测量值,建立标准值数据集、测量值数据集;步骤202、对应模具的设计图纸,确定各个测量值的误差比例,在误差比例超过相应阈值时,确定相应位置上的测量值与标准值,获取两者的平均值,确定为修正值;以修正值对测量值进行替换,并标记替换位置,形成修正值数据集;步骤203、基于标准值数据集、测量值数据集及修正值数据集,分别建立模具的三维模型,记录为标准模型、测量模型及修正模型;在修正模型中,对涉及修正值的位置进行标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制品配合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包括:步骤301、沿着模具外周设置成像装置,对模具的工作状态进行成像,获取成像信息,将获取到成像信息上传至云端;步骤302、通过图像识别,依据成像信息确定模具的常规的工作状态,其中,所述常规的工作状态是指模具在正常工作时的状态,提取工作状态数据;步骤303、基于成像信息及工作状态数据,将模具在正常状态下的工作过程进行可视化处理,形成过程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具制品配合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03之后还存在:步骤304、结合过程信息及模具三维模型,对模具的工作状态进行仿真,建立模具运动模型,将模具运动模型上传至云端,进行备份;步骤305、重复实现模具运动模型多次,实现模拟测试,在结束模拟测试后,获取模具的
配合度,分别形成标准配合度、测量配合度及修正配合度;步骤306、结合标准配合度、测量配合度及修正配合度,进行关联后,获取三者之间的偏差值,如果偏差值在预期之外,则重新对模具数据进行测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具制品配合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偏差值的方法如下:获取标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风平刘文何杰徐思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磐锋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