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丝绸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0471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双层丝绸面料,包括第一编织层和第二编织层,在纬线方向两端的第一编织层与第二编织层的经线、纬线编织在一起形成边际连接部,在边际连接部之间的第一编织层与第二编织层中间隔设置有若干中间连接部,边际连接部与其相邻的中间连接部之间及相邻的两个中间连接部之间的第一编织层的纬线方向的宽度大于第二编织层的纬线方向的宽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得到的一种双层丝绸面料及织造方法,其能保持第二编织层保持平整,而第一编织层上形成凸起的褶皱,实现外表面具有褶皱感,内表面顺滑,保留丝绸的舒适性,进而提升了丝绸面料的品质与使用舒适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丝绸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面料
,尤其是一种双层丝绸面料。

技术介绍

[0002]丝绸一般都是有蚕茧纺丝后经过经纬编织形成的面料,丝绸面料都较为顺滑平整,所以用丝绸面料制作的服装及其他用品的美观性及附加值相对较低。
[0003]目前对于行业内采用熨烫等形式制作成具有一定褶皱的丝绸面料,但是随着实际使用或者清洗的次数、时间等,丝绸面料表面的褶皱会逐渐淡化,从而影响质感及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双层丝绸面料,能在使用过程中持续保持面料表面的良好褶皱,以提升丝绸面料品质。
[000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丝绸面料,包括第一编织层和第二编织层,所述第一编织层和第二编织层均有经线和纬线编织而成,在纬线方向两端的第一编织层与第二编织层的经线、纬线编织在一起形成边际连接部,在边际连接部之间的第一编织层与第二编织层中间隔设置有若干中间连接部,每一条中间连接部均沿经线方向设置,所有的中间连接部沿纬线方向间隔排列,中间连接部范围内的第一编织层与第二编织层的经线、纬线编织在一起,边际连接部与其相邻的中间连接部之间及相邻的两个中间连接部之间的第一编织层的纬线方向的宽度大于第二编织层的纬线方向的宽度。
[0006]经线为2/20/20D厂丝浸渍14T/S,纬线分为甲纬、乙纬、丙纬,其中甲纬为2/20/20D厂丝浸渍2T/S,乙纬为2/20/20D厂丝浸渍25T/S,丙纬为2/20/20D厂丝浸渍25T/Z。
[0007]一种双层丝绸面料的织造方法,其采用8块综板,穿综顺序为:1、2、3、4,重复24次,5、6、7、8;上述顺序为循环,直至所有丝线穿完;纹板起法:起第1、5综板,进甲纬,起第1、2、3、5、6、7综板,进乙纬,起第3、7综板,进甲纬,起第1、3、4、5、7、8综板,进丙纬,上述过程重复16次,起第1、5综板,进甲纬,起第1、2、3、5、6、7综板,进乙纬,起第3、6、7综板,进甲纬,起第1、3、4、5、7、8综板,进丙纬;以上述纹板起法为循环,进行编织。
[0008]具体织造整理方法:经线、纬线在织造前,在60

80℃的温度采用EKL

300A泡水剂蒸泡,然后采用甩水机甩干,自然晾干,然后进行加捻、整经、织造,织造后的坯布先进行160℃高温定型,定型至所需的有效门幅和收缩率,再落水精炼,炼白后直接烘干,所述炼白与烘干之间不能停留,一旦停留,面料马上泛黄,会影响品质,最后打卷整理即可。
[0009]本技术所得到的一种双层丝绸面料,其能保持第二编织层保持平整,而第一编织层上形成凸起的褶皱,实现外表面具有褶皱感,内表面顺滑,保留丝绸的舒适性,进而提升了丝绸面料的品质与使用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实现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12]实施例1:
[0013]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丝绸面料,包括第一编织层1和第二编织层2,所述第一编织层1和第二编织层2均有经线和纬线编织而成,在纬线方向两端的第一编织层1与第二编织层2的经线、纬线编织在一起形成边际连接部3,在边际连接部3之间的第一编织层1与第二编织层2中间隔设置有若干中间连接部4,每一条中间连接部4均沿经线方向设置,所有的中间连接部4沿纬线方向间隔排列,中间连接部4范围内的第一编织层1与第二编织层2的经线、纬线编织在一起,边际连接部3与其相邻的中间连接部4之间及相邻的两个中间连接部4之间的第一编织层1的纬线方向的宽度大于第二编织层2的纬线方向的宽度。
[0014]具体地,第一编织层1与第二编织层2连接后,在第一编织层1上间隔设置有凸起的褶皱,而第二编织层2则保持平整顺畅。在后期制作衣服、产品等情况时,可以将第二编织层2设在内层,第一编织层1设在外层,这样既可以保持内部丝绸面料的平整舒适性,也可以保持外部丝绸面料的褶皱质感。而且这种褶皱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淡化,持续保持良好的质感和品质。
[0015]经线为2/20/20D厂丝浸渍14T/S,纬线分为甲纬、乙纬、丙纬,其中甲纬为2/20/20D厂丝浸渍2T/S,乙纬为2/20/20D厂丝浸渍25T/S,丙纬为2/20/20D厂丝浸渍25T/Z。
[0016]其经线密度为970根/分米,纬线密度为650根/分米。
[0017]一种双层丝绸面料的织造方法,其采用8块综板,穿综顺序为:1、2、3、4,重复24次,5、6、7、8;上述顺序为循环,直至所有丝线穿完;纹板起法:起第1、5综板,进甲纬,起第1、2、3、5、6、7综板,进乙纬,起第3、7综板,进甲纬,起第1、3、4、5、7、8综板,进丙纬,上述过程重复16次,起第1、5综板,进甲纬,起第1、2、3、5、6、7综板,进乙纬,起第3、6、7综板,进甲纬,起第1、3、4、5、7、8综板,进丙纬;以上述纹板起法为循环,进行编织。
[0018]其中穿综顺序为第一根丝线穿过第1综板、第二根丝线穿过第2综板、第三根丝线穿过第3综板、第四根丝线穿过第4综板,重复24次是指往后四根丝线为一个重复,在第1、2、3、4综板上进行穿综,共24次,此24此包含第一根丝线。然后第九十七根丝线穿过第5综板,第九十八根丝线穿过第6综板,第九十九根丝线穿过第7综板,第一百根丝线穿过第8综板。上述顺序为循环是指以上述一百根丝线为一个循环单元,重复上述一百根丝线的穿综顺序将后续丝线全部进行穿综。
[0019]上述穿综及纹板起法,能实现双层丝绸面料的织造,且实现表面面料具有一定的褶皱。
[0020]具体织造整理方法:经线、纬线在织造前,在80℃的温度采用EKL

300A泡水剂蒸泡,当然蒸泡温度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60℃或者65℃,然后采用甩水机甩干,自然晾干,然后进行加捻、整经、织造,织造后的坯布先进行160℃高温定型,再落水精炼,炼白后直接烘干,其中炼白与烘干之间不能停留,一旦停留,面料马上会泛黄,影响品质,最后打卷整理即可。
[0021]其中,加捻、整经、织造、定型、精炼、烘干等工序均为现有技术,具体过程不进行赘述。
[0022]上述整理方法,可以将织造后的双层面料表面形成褶皱并进行定型,后续使用过程中也不会逐渐消失。
[0023]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丝绸面料,包括第一编织层和第二编织层,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编织层和第二编织层均有经线和纬线编织而成,在纬线方向两端的第一编织层与第二编织层的经线、纬线编织在一起形成边际连接部,在边际连接部之间的第一编织层与第二编织层中间隔设置有若干中间连接部,每一条中间连接部均沿经线方向设置,所有的中间连接部沿纬线方向间隔排列,中间连接部范围内的第一编织层与第二编织层的经线、纬线编织在一起,边际连接部与其相邻的中间连接部之间及相邻的两个中间连接部之间的第一编织层的纬线方向的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羿明芳浦菊丽周建林羿礼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丰达丝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