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下向式回采进路粉矿回收率的施工方法,属于金属矿山下向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矿废分界线划定、粉矿石铺设及粉废石铺设,矿废分界线在上分层矿房内划分,用于确定下分层矿房相对上分层矿房的偏移区域,粉矿石铺设在上分层矿房与下分层矿房重叠区域,粉废石铺设在上分层矿房偏移区域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偏移区域内的粉废石既可缓冲下分层矿房的爆破冲击波,也可作为粉矿石的替代材料,进而解决传统假顶制作工艺中近下盘侧矿房粉矿损失严重的问题,在矿山下向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生产实际中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经济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下向式回采进路粉矿回收率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矿山下向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提高下向式回采进路粉矿回收率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充填采矿法在国内绿色矿山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可降低矿石损失贫化、控制采场地压和防止地表破坏,且在复杂破碎多变矿体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随着矿体逐步向深部开采,在高地应力作用下,矿岩愈发破碎,使得下向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的应用比例逐步攀升。该方法自上而下回采矿体,下分层矿房在上分层假底保护下安全开采,同时,为防止下分层矿房回采产生的爆破冲击波破坏上分层假底,在上分层矿房制作假底前,通常在矿房内预先铺设一定厚度(约20cm)的粉矿作为缓冲层,该缓冲层可随下分层矿房回采进程同步回收。然而,受矿体倾角影响,近下盘侧上、下分层矿房在水平方向存在一定的偏移距离,使得偏移距离内上分层铺底粉矿损失,且矿体倾角越缓,上、下分层对应矿房偏移距离越大,粉矿损失率越高。为此,提出一种提高下向式回采进路粉矿回收率的施工方法,以下分层矿房下盘分界线作为上分层矿房矿废分界线,在上分层矿房假底制作前,通过铺设部分废石替代矿石,进而提高下向式回采进路粉矿回收率,减小矿山生产成本。该方法对提高下向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经济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下向式回采进路粉矿回收率的施工方法,针对近下盘侧下分层矿房内的粉矿回收,设置缓冲层,用于替换粉矿且能发挥爆破缓冲作用,从而降低矿石损失。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提高下向式回采进路粉矿回收率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划定矿废分界线5:以下分层矿房2的下盘矿岩分界线作为上分层矿房1的矿废分界线5,用于划分上分层矿房1相对下分层矿房2的偏移区域4。
[0005]S2、粉矿石6铺设:粉矿石6铺设在上分层矿房1与下分层矿房2的重合区域。
[0006]S3、粉废石7铺设:粉废石7铺设在上分层矿房1偏移区域4内,用于代替原偏移区域4内的粉矿石6,偏移区域4的粉废石7可缓冲下分层矿房2回采爆破冲击波对上分层矿房1的影响,同时可避免偏移区域4内粉矿石6的损失,进而提高下向式回采进路粉矿回收率。
[0007]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1矿废分界线5在上分层矿房1中划定,并与下分层矿房2下盘分界线重合,下分层矿房2下盘分界线根据采准工程揭露的下盘侧3的分界线确定。
[0008]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2和步骤S3粉矿石6和粉废石7在上分层矿房1假底制作前铺设。
[0009]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2和步骤S3粉矿石6和粉废石7铺设前需保证上分层矿房1与下分层矿房2内场地平整,无明显坑凹与凸起。
[0010]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2和步骤S3粉矿石6和粉废石7铺设厚度为20cm。
[0011]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2和步骤S3粉矿石6和粉废石7材料干燥且无大块混入,铺设完成后粉矿石6及粉废石7应保持同一水平,用以保障下盘侧上分层矿房1假底底部的平整性。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测量并划定矿废分界线,在上分层矿房相对下分层矿房的偏移区域内,以粉废石代替粉矿石,既可缓冲下分层矿房回采爆破冲击波对上分层矿房假底的影响,同时可避免偏移区域内粉矿石的损失。该方法已成功运用于生产现场,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可为复杂多变金属矿体下向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回采进路粉矿回收提供一定的借鉴。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分层矿房结构示意图;图中,1
‑
上分层矿房、2
‑
下分层矿房、3
‑
采准工程揭露的下盘侧、4
‑
偏移区域、5
‑
矿废分界线、6
‑
粉矿石、7
‑
粉废石。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0015]如图1所示,所述的提高下向式回采进路粉矿回收率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划定矿废分界线5:以下分层矿房2的下盘矿岩分界线作为上分层矿房1的矿废分界线5,用于划分上分层矿房1相对下分层矿房2的偏移区域4。
[0016]S2、粉矿石6铺设:粉矿石6铺设在上分层矿房1与下分层矿房2的重合区域。
[0017]S3、粉废石7铺设:粉废石7铺设在上分层矿房1偏移区域4内,用于代替原偏移区域4内的粉矿石6,偏移区域4的粉废石7可缓冲下分层矿房2回采爆破冲击波对上分层矿房1的影响,同时可避免偏移区域4内粉矿石6的损失,进而提高下向式回采进路粉矿回收率。
[0018]其中,矿废分界线5在上分层矿房1中划定,并与下分层矿房2下盘分界线重合,下分层矿房2下盘分界线根据采准工程揭露的下盘侧3的分界线确定,以下分层矿房2的下盘矿岩分界线作为上分层矿房1的矿废分界线5。
[0019]粉矿石和粉废石的铺设在上分层矿房假底制作前进行,粉矿石及粉废石铺设工作之前,上分层矿房内粉矿、散矿及大块矿石(废石)必须全部清理,且确保场地平整,无明显坑凹与凸起,同时在矿房底板标出矿废分界线;粉矿石及粉废石铺设时,铺底材料均应干燥且无大块混入,铺底厚度20cm,完成铺底后粉矿石及粉废石应保持同一水平,用以保障上分层假底底部的平整性。
[0020]粉废石铺设主要用于代替原偏移区域内的粉矿石,偏移区域的粉废石可缓冲下分层矿房回采爆破冲击波对上分层矿房的影响,同时可避免偏移区域4内粉矿石的损失,进而提高下向式回采进路粉矿回收率。
[0021]应用实施例:在进行金属矿山向下式分层进路回采时,根据采准工程揭露的下盘侧的分界线确
定下分层矿房下盘分界线,以下分层矿房的下盘矿岩分界线作为上分层矿房的矿废分界线;在上分层矿房假底制作前,确定上分层矿房内粉矿、散矿及大块矿石(废石)必须全部清理,且确保场地平整,无明显坑凹与凸起,确定粉矿石和粉废石的铺底材料均干燥且无大块混入,然后进行粉矿石和粉废石的铺设,粉矿石铺设在上分层矿房与下分层矿房的重合区域,粉废石铺设在上分层矿房偏移区域内,铺设厚度均为20cm。使用该方法以粉废石代替粉矿石,避免了偏移区域内粉矿石的损失,提高下向式回采进路粉矿回收率,减小矿山生产成本减小矿山生产成本。
[0022]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下向式回采进路粉矿回收率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高下向式回采进路粉矿回收率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划定矿废分界线(5):以下分层矿房(2)的下盘矿岩分界线作为上分层矿房(1)的矿废分界线(5);S2、粉矿石(6)铺设:粉矿石(6)铺设在上分层矿房(1)与下分层矿房(2)的重合区域;S3、粉废石(7)铺设:粉废石(7)铺设在上分层矿房(1)偏移区域(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下向式回采进路粉矿回收率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矿废分界线(5)在上分层矿房(1)中划定,并与下分层矿房(2)下盘分界线重合,下分层矿房(2)下盘分界线根据采准工程揭露的下盘侧(3)的分界线确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下向式回采进路粉矿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辉,张仕建,张贤,张泽裕,黎飞,杨志,张晶,刘章龙,李永兴,杜佳辉,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