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缝管焊接工艺;属于无缝管焊接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下述步骤:(1)选取陶瓷内衬套套在放置取出器上并固定;(2)把放置取出器连同陶瓷内衬套从已加工好坡口的管接头非焊接端放入并从另一端把陶瓷内衬套伸出管接头焊接端面;(3)将放置取出器固定在管接头上,把带着陶瓷内衬套和放置取出器的管接头与无缝管对接,在陶瓷内衬的定位下无缝管与管接头实现同轴定位,使管接头与无缝管端面保持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无缝管焊接的易碎陶瓷内衬套及其放置取出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焊接工艺,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无缝管焊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液压系统无缝钢管的焊接主要有三种方式:专业生产液压管路的企业大多采用专用焊接设备进行焊接,其特点是焊接质量好效率高,但要求批量大需要制作较多的辅助工装;第二种形式是简易焊接专机和机器人焊接,同样需要有一定批量以及需要一些辅助工装;第三是纯手工焊接,无需较多的工装夹具,适应特种设备定制、设备改造、少批量个性化的设备定制等,但要求焊接技术人员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而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工程机械的应用的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对设备的功能的多样性需求也越来越多,定制化的设备生产越趋于普遍。满足高质量少批量多规格管路的生产焊接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可实现精准对位且焊接效果好的无缝管焊接工艺。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缝管焊接工艺,包括下述步骤:(1)选取与待焊接无缝管内径一致的陶瓷内衬套套在配套的放置取出器上并固定使陶瓷内衬套不会脱出;
[0005](2)把放置取出器连同陶瓷内衬套从已加工好坡口的管接头非焊接端放入并从另一端把陶瓷内衬套伸出管接头焊接端面;
[0006](3)将放置取出器固定在管接头上,把带着陶瓷内衬套和放置取出器的管接头与无缝管对接,陶瓷内衬自由端放入无缝管端内,在陶瓷内衬的定位下无缝管与管接头实现同轴定位,使管接头与无缝管端面保持1
‑
2mm的间隙,在接口圆周上点焊2
‑
3点把管接头与无缝管固定;
[0007](4)按常规工艺要求使用手工氩弧焊、气保焊、电弧焊或机器人完成接口的焊接;
[0008]所述放置取出器由导向杆、设置在导向杆其中一端近端部且与易碎陶瓷内衬套内径相适应的定位部、设置在导向杆另一端近端部且与外部待焊接的管接头相适应的涨紧机构及活动套设在涨紧机构远离定位部一侧的导向杆上的冲击套组成。
[0009]上述的一种无缝管焊接工艺中,所述导向杆的外径与待固定易碎陶瓷内衬套的内径相适应;所述定位部由一体成型在导向杆外壁上的第一定位环、设置在导向杆近端部的环形定位凹槽和活动套设在环形定位凹槽内的第一活动挡环组成;所述第一定位环与第一活动挡环之间的间距与待固定易碎陶瓷内衬套相适应;所述第一活动挡环的外圆与内圆不同心,待固定易碎陶瓷内衬套通过第一定位环和第一活动挡环配合固定。
[0010]上述的一种无缝管焊接工艺中,所述定位部由设置在导向杆外壁上且与待固定的易碎陶瓷内衬套内径相适应的定位套、设置在定位套靠近导向杆中心一端的第二定位环、
设置在导向杆靠近定位套一端端部且与定位套外径相同的第一定位板及活动套设在第一定位板和定位套之间的导向杆外围的第二活动挡环组成;所述第二活动挡环的外圆与内圆不同心,待固定易碎陶瓷内衬套通过第二定位环和第二活动挡环配合固定。
[0011]上述的一种无缝管焊接工艺中,所述涨紧机构由设置在导向杆另一端近端部的第三定位环、由内至外依序设置在导向杆外壁上的橡胶涨紧套、压板和压紧螺母组成,在导向杆外壁上设有与压紧螺母相适合的外螺纹;在初始状态下,橡胶涨紧套、第三定位环和压板的外径相同且均小于待焊接管接头的内径,所述压板活动套设在导向杆上;当易碎陶瓷内衬套位于焊接位时,压紧螺母位于待焊接管接头外侧。
[0012]上述的一种无缝管焊接工艺中,所述导向杆另一端端部设有第二定位板,第二定位板的外径大于冲击套的内径。
[0013]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工艺后,放置取出器的结构,可以使易碎陶瓷内衬套方便快捷且稳固、准确地放置在管接头与无缝管的焊接位置,保证焊接的效果。同时,通过冲击套撞击第二定位板,可以方便快捷地把放置取出器和陶瓷内衬套取出。
[0014]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可用于小的手工焊接和大批量的机器人焊接。其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等显著的特点。可以为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节约大量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陶瓷内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中A
‑
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放置取出器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放置取出器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本体1、三角形凹槽2、导向杆3、定位部4、第一定位环4a、环形定位凹槽4b、第一活动挡环4c、定位套4d、第二定位环4e、第一定位板4f、第二活动挡环4g、涨紧机构5、第三定位环5a、橡胶涨紧套5b、压板5c、压紧螺母5d、冲击套6、第二定位板7。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1
[002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无缝管焊接工艺,包括下述步骤:(1)选取与待焊接无缝管内径一致的陶瓷内衬套套在配套的放置取出器上并固定使陶瓷内衬套不会脱出。
[0023](2)把放置取出器连同陶瓷内衬套从已加工好坡口的管接头非焊接端放入并从另一端把陶瓷内衬套伸出管接头焊接端面。
[0024](3)将放置取出器固定在管接头上,把带着陶瓷内衬套和放置取出器的管接头与无缝管对接,陶瓷内衬自由端放入无缝管端内,在陶瓷内衬的定位下无缝管与管接头实现同轴定位,使管接头与无缝管端面保持1
‑
2mm的间隙,在接口圆周上点焊2
‑
3点把管接头与无缝管固定。
[0025](4)按常规工艺要求使用手工氩弧焊、气保焊、电弧焊或机器人完成接口的焊接。
[0026]参阅图3所示,所述放置取出器由导向杆3、设置在导向杆3其中一端近端部且与易碎陶瓷内衬套内径相适应的定位部4、设置在导向杆3另一端近端部且与外部待焊接的管接头相适应的涨紧机构5及活动套设在涨紧机构5远离定位部4一侧的导向杆3上的冲击套6组成。
[0027]为避免冲击套掉落遗失,在导向杆3另一端端部设有第二定位板7,第二定位板7的外径大于冲击套6的内径。通过第二定位板限制冲击套,可以使结构更加紧凑。
[00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杆3的外径与待固定易碎陶瓷内衬套的内径相适应;所述定位部4由一体成型在导向杆3外壁上的第一定位环4a、设置在导向杆3近端部的环形定位凹槽4b和活动套设在环形定位凹槽4b内的第一活动挡环4c组成;所述第一定位环4a与第一活动挡环4c之间的间距与待固定易碎陶瓷内衬套相适应;所述第一活动挡环4c的外圆与内圆不同心,待固定易碎陶瓷内衬套通过第一定位环4a和第一活动挡环4c配合固定。这种结构的定位部,主要适用于内径较小的内衬套。
[0029]所述涨紧机构5由设置在导向杆3另一端近端部的第三定位环5a、由内至外依序设置在导向杆3外壁上的橡胶涨紧套5b、压板5c和压紧螺母5d组成,在导向杆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缝管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1)选取与待焊接无缝管内径一致的陶瓷内衬套套在配套的放置取出器上并固定使陶瓷内衬套不会脱出;(2)把放置取出器连同陶瓷内衬套从已加工好坡口的管接头非焊接端放入并从另一端把陶瓷内衬套伸出管接头焊接端面;(3)将放置取出器固定在管接头上,把带着陶瓷内衬套和放置取出器的管接头与无缝管对接,陶瓷内衬自由端放入无缝管端内,在陶瓷内衬的定位下无缝管与管接头实现同轴定位,使管接头与无缝管端面保持1
‑
2mm的间隙,在接口圆周上点焊2
‑
3点把管接头与无缝管固定;(4)按常规工艺要求使用手工氩弧焊、气保焊、电弧焊或机器人完成接口的焊接;所述放置取出器由导向杆(3)、设置在导向杆(3)其中一端近端部且与易碎陶瓷内衬套内径相适应的定位部(4)、设置在导向杆(3)另一端近端部且与外部待焊接的管接头相适应的涨紧机构(5)及活动套设在涨紧机构(5)远离定位部(4)一侧的导向杆(3)上的冲击套(6)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管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3)的外径与待固定易碎陶瓷内衬套的内径相适应;所述定位部(4)由一体成型在导向杆(3)外壁上的第一定位环(4a)、设置在导向杆(3)近端部的环形定位凹槽(4b)和活动套设在环形定位凹槽(4b)内的第一活动挡环(4c)组成;所述第一定位环(4a)与第一活动挡环(4c)之间的间距与待固定易碎陶瓷内衬套相适应;所述第一活动挡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柏强,李仲浩,郭佳,陈伟,温福雄,林金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鸿荣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