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温耐磨锦粘梭织弹力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0234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温耐磨锦粘梭织弹力布,涉及纺织技术领域,旨在解决水杯套表面面料会磨损导致保温能力下降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耐磨层和隔温层,耐磨层包括摩擦部和隔温部,隔温部和隔温层粘接,摩擦部和隔温层相接,摩擦部朝向隔温层的一面阵列分布有若干摩擦凸起,隔温层朝向耐磨层的一面阵列分布有若干凹陷部,若干摩擦凸起均伸入若干凹陷部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隔温耐磨锦粘梭织弹力布,通过使用维伦纤维和涤纶纤维达到了耐磨隔温的技术效果。温的技术效果。温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温耐磨锦粘梭织弹力布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隔温耐磨锦粘梭织弹力布。

技术介绍

[0002]梭织面料是织机以投梭的形式,将纱线通过经、纬向的交错而组成,其组织一般有平纹、斜纹和缎纹三大类以及它们的变化。此类面料因织法经纬交错而牢固、挺括、不易变形。从组成成份来分类包括棉织物、丝织物、毛织物、麻织物、化纤织物及它们的混纺和交织织物等等。梭织面料在服装中的使用无论在品种上还是在生产数量上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广泛用于各种高档服饰,梭织服装因其款式、工艺、风格等因素的差异在加工流程及工艺手段上有很大的区别。
[0003]水杯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喝水器材,一般人再办公室会应用玻璃水杯喝热水,为了增加玻璃水杯的保温能力和保证拿起杯子喝水时不会烫伤,一般会在外面套设水杯套,水杯套是通过一定弹力的锦粘梭织面料编织而成,但是随着水杯套的使用,表面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磨损效果,导致水杯套的表面面料结构发生损坏,尤其是瓶身部分经常拿起放下很容易发生结构性磨损,从而降低水杯套的保温性能,因此现有技术的水杯套存在耐磨能力不足导致的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保温能力会显著下降的问题。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温耐磨锦粘梭织弹力布,通过结构的设置达到提升水杯套表面面料耐磨耐用能力从而强化水杯套保温能力的技术效果。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隔温耐磨锦粘梭织弹力布,包括耐磨层和隔温层,所述耐磨层包括摩擦部和隔温部,所述隔温部和所述隔温层粘接,所述摩擦部和所述隔温层相接,所述摩擦部朝向所述隔温层的一面阵列分布有若干摩擦凸起,所述隔温层朝向所述耐磨层的一面阵列分布有若干凹陷部,若干所述摩擦凸起均伸入若干所述凹陷部内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温部朝向所述隔温层的一面表面开设有若干隔温凹陷,所述隔温凹陷与所述隔温层之间形成隔温空腔,所述隔温空腔内填充满隔温纤维球,若干所述隔温纤维球通过若干维伦短纤维相捻而成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磨层远离所述隔温层的一面表面阵列分布有若干耐磨条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磨层通过第一复合纱和第二复合纱经纬编织形成凸条组织,所述凸条组织为8页综且经浮点为浮,纬浮点为沉,所述凸条组织自左向右自下向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沉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浮
浮沉、沉浮沉浮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复合纱通过若干涤纶纤维和若干锦纶纤维相捻而成,所述第二复合纱通过若干涤纶异形截面纤维和氨纶纤维相捻而成,所述涤纶异形截面纤维的截面为三角形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温层通过第三复合纱和第四复合纱经纬编织形成蜂巢组织,所述蜂巢组织为8页综且经浮点为浮,纬浮点为沉,所述蜂巢组织自左向右自下向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沉浮浮浮浮浮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沉沉浮沉沉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浮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复合纱通过芯纱和若干氨纶异形截面纤维相捻而成,所述氨纶异形截面纤维的截面为圆形中空型,所述芯纱通过若干粘胶纤维相捻而成,所述第四复合纱通过维伦纤维和包覆所述维伦纤维的包覆纱构成,所述包覆纱通过若干维伦纤维和若干氨纶纤维加捻而成
[0013]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包括耐磨层和隔温层,耐磨层包括摩擦部和隔温部,隔温部能够隔绝水杯的温度,防止拿起的时候烫伤,摩擦部具备强摩擦力,能够大幅度提升水杯套的内部摩擦力和结构稳定度,防止内部摩擦从而结构损坏,隔温层能够进一步加强水杯套的隔温能力,隔温部和隔温层粘接,实现双层隔温的技术效果,摩擦部和隔温层相接,使得摩擦部和隔温层之间产生巨大的摩擦力,方便对面料进行抓取,摩擦部朝向隔温层的一面阵列分布有若干摩擦凸起,使得面料内部的摩擦力增大,隔温层朝向耐磨层的一面阵列分布有若干凹陷部,摩擦凸起伸入凹陷部内,进一步增大了面料表面的摩擦力,防止面料内部结构不稳定导致的摩擦解体,从而达到了保证面料摩擦力并保证面料结构完整度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凸条组织的组织结构图;
[0016]图3为本技术蜂巢组织的组织结构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第一复合纱的剖面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第二复合纱的剖面图;
[0019]图6为本技术第三复合纱的剖面图;
[0020]图7为本技术第四复合纱的剖面图;
[0021]图中:1、摩擦部;2、耐磨条;3、隔温部;4、隔温纤维球;5、隔温空腔;6、隔温层;7、凹陷部;8、涤纶纤维;9、锦纶纤维;10、第一复合纱;11、涤纶异形截面纤维;12、氨纶纤维;13、第二复合纱;14、粘胶纤维;15、芯纱;16、氨纶异形截面纤维;17、第三复合纱;18、包覆纱;19、维伦纤维;20、第四复合纱。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3]一种隔温耐磨锦粘梭织弹力布,如图1所示,包括耐磨层和隔温层6,耐磨层包括摩
擦部1和隔温部3,隔温部3和隔温层6粘接,摩擦部1和隔温层6相接,摩擦部1朝向隔温层6的一面阵列分布有若干摩擦凸起,隔温层6朝向耐磨层的一面阵列分布有若干凹陷部7,若干摩擦凸起均伸入若干凹陷部7内。
[0024]如图1

7所示,将若干涤纶纤维8和若干锦纶纤维9放入加捻机中,形成第一复合纱10,涤纶纤维8和锦纶纤维9均具备一定的纤维强度,使得第一复合纱10具备强纤维强度和纱线结构强度,将若干涤纶纤维8置于喷丝板上形成涤纶异形截面纤维11,涤纶异形截面纤维11的截面为三角形,三角型纤维相互之间存在更大的抱合力,能够使得纤维之间的捻合更加紧密稳固,增大了纱线的结构强度,将若干涤纶异形截面纤维11和氨纶纤维12放入加捻机中形成第二复合纱13,氨纶纤维12具备良好的弹性形变性能,使得第二复合纱13在具备很好的纤维强度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弹性。
[0025]如图1

7所示,将第一复合纱10和第二复合纱13放入梭织机中梭织成型耐磨层并形成凸条组织,凸条组织为8页综且经浮点为浮,纬浮点为沉,凸条组织自左向右自下向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沉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浮沉、沉浮沉浮,使得耐磨层表面一体成型了若干耐磨条2,若干耐磨条2能够增大面料和手部的摩擦力,方便抓取。
[0026]如图1

7所示,将氨纶纤维12置于喷丝板上形成氨纶异形截面纤维16,氨纶异形截面纤维16的截面为圆形中空型,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温耐磨锦粘梭织弹力布,其特征在于:包括耐磨层和隔温层(6),所述耐磨层包括摩擦部(1)和隔温部(3),所述隔温部(3)和所述隔温层(6)粘接,所述摩擦部(1)和所述隔温层(6)相接,所述摩擦部(1)朝向所述隔温层(6)的一面阵列分布有若干摩擦凸起,所述隔温层(6)朝向所述耐磨层的一面阵列分布有若干凹陷部(7),若干所述摩擦凸起均伸入若干所述凹陷部(7)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温耐磨锦粘梭织弹力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温部(3)朝向所述隔温层(6)的一面表面开设有若干隔温凹陷,所述隔温凹陷与所述隔温层(6)之间形成隔温空腔(5),所述隔温空腔(5)内填充满隔温纤维球(4),若干所述隔温纤维球(4)通过若干维纶短纤维相捻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温耐磨锦粘梭织弹力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远离所述隔温层(6)的一面表面阵列分布有若干耐磨条(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温耐磨锦粘梭织弹力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通过第一复合纱(10)和第二复合纱(13)经纬编织形成凸条组织,所述凸条组织为8页综且经浮点为浮,纬浮点为沉,所述凸条组织自左向右自下向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沉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倩倩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赛豪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