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电机驱动行星式抛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9957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电机驱动行星式抛光装置,属于机器人末端抛光装置技术领域,单电机驱动行星式抛光装置包括机架、驱动机构、行星轮机构,行星轮机构包括中心输出轴、中心轮组件、行星轮以及行星架组件,中心输出轴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中心轮组件的外齿端套接在中心输出轴的外圆面上,中心轮组件的内齿端的顶面与机架相固接,中心轮组件的外齿端以及中心轮组件的内齿端分别与行星轮的齿面相啮合,行星轮的中心套接在行星架组件的动力输入端上,行星架组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抛光工具头相固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单电机驱动行星式抛光装置,可保证面形误差收敛可控,保证传动过程更平稳可靠,进而提高工件表面磨抛加工质量。进而提高工件表面磨抛加工质量。进而提高工件表面磨抛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电机驱动行星式抛光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机器人末端抛光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单电机驱动行星式抛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光学元件的应用愈发广泛,伴随着更高的表面质量要求,使得抛光过程更加复杂。目前,手工抛光存在工作效率低下,过度依赖劳动者经验,无法保证大批量加工中的精度要求。末端抛光装置是用于机床或者机器人在连续接触式抛光过程中改变工具与工件间运动方式和接触力大小的一种执行器,其性能对于提升抛光面形质量和拓展应用范围具有重要影响。
[0003]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CN217619918U公开的一种末端主动力控磨抛装置,包括连接法兰、两个导向组件、可反馈音圈电机位置的位移传感器、磨抛模块以及用于检测该磨抛模块接触力和力矩的力传感器;所述音圈电机包括定子和动子;所述导向组件对称分布在所述音圈电机的两侧,该导向组件包括导轨安装板、导轨及与该导轨滑动配合的滑块,所述导轨及滑块安装在该导轨安装板上;所述连接法兰下端同时与音圈电机的定子和导轨安装板连接,所述音圈电机的动子与所述滑块直接或间接连接;所述位移传感器设置在导向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电机驱动行星式抛光装置,包括机架(1)以及驱动机构(2),所述驱动机构(2)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电机驱动行星式抛光装置包括行星轮机构(3);所述驱动机构(2)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行星轮机构(3)的动力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行星轮机构(3)的动力输出端固接有抛光工具头(4);所述行星轮机构(3)包括中心输出轴(31)、中心轮组件(32)、行星轮(33)以及行星架组件(34);所述中心轮组件(32)的内齿端的底面固接有第一轴承座(5);所述行星架组件(34)通过第一轴承组件(6)装配在所述第一轴承座(5)内;所述中心输出轴(31)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2)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中心输出轴(3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组件(7)与所述行星架组件(34)相连接;所述中心轮组件(32)的外齿端套接在所述中心输出轴(31)的外圆面上,所述中心轮组件(32)的内齿端的顶面与所述机架(1)相固接;所述中心轮组件(32)的外齿端以及所述中心轮组件(32)的内齿端分别与所述行星轮(33)的齿面相啮合;所述行星轮(33)的中心套接在所述行星架组件(34)的动力输入端上,所述行星架组件(34)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抛光工具头(4)相固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电机驱动行星式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架组件(34)包括抛光主轴(341)、第二轴承座(342)以及第三轴承组件(343);所述行星轮(33)的中心套接在所述抛光主轴(341)的动力输入端上,所述抛光主轴(341)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抛光工具头(4)相固接;所述中心输出轴(31)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2)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中心输出轴(3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轴承组件(7)装配在所述第二轴承座(342)内;所述抛光主轴(341)的外圆面通过所述第三轴承组件(343)装配在所述第二轴承座(342)内;所述第二轴承座(342)通过所述第一轴承组件(6)装配在所述第一轴承座(5)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电机驱动行星式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座(342)的底部固接有第三轴套(344);所述第三轴承组件(343)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二轴承座(342)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第三轴承组件(343)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三轴套(344)的一端相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电机驱动行星式抛光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同特傅亭硕邹朝圣廖妮兰林海森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万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