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79585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2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成像系统,其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第一透镜组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和第九透镜。第二透镜组包括第十透镜。成像系统还包括位于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之间的光阑;第一透镜组沿光轴的位置可调。组沿光轴的位置可调。组沿光轴的位置可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像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光学元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成像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机器视觉是指用机器代替人眼进行测量和判断。在机器视觉应用中,搭载于机器上的成像系统(如镜头)捕捉画面,图像摄取装置(如工业相机)将成像系统捕捉到的画面转换成图像信号,并将转换成的图像信号,如位置、尺寸、外观等传送至图像处理系统。图像处理系统根据预设条件输出获取结果,以实现自动识别、判断、测量等功能。
[0003]由此可见,成像系统在机器视觉应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像素、画面均匀度、畸变、亮度以及色彩还原度等直接影响着机器视觉系统的优劣。然而,目前应用于机器视觉系统的成像系统普遍存在着成像画幅较小、畸变较大、画面清晰度不均匀、工作物距的范围较小、透过率偏差较大以及受温度影响较大等中至少之一的问题。因此,目前市场上的成像系统的应用领域受到了一定限制,尤其在一些高精度、高科技领域中还无法很好地发挥期望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成像系统,该成像系统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第一透镜组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和第九透镜。第二透镜组包括第十透镜。成像系统还包括位于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之间的光阑;第一透镜组沿光轴的位置可调。
[000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八透镜均具有正光焦度;以及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七透镜和第九透镜均具有负光焦度。
[000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十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000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第八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第九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
[000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十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00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胶合形成第一胶合透镜;以及第八透镜和第九透镜胶合形成第二胶合透镜。
[00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胶合形成第三胶合透镜。
[00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成像系统可满足:0.65≤f2/f1≤1.86,其中,f1是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2是第二透镜组的有效焦距。
[00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成像系统可满足:1.30≤f1/f≤1.89,其中,f1是第一透镜组
的有效焦距,f是成像系统处于中间状态时的总有效焦距。
[00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成像系统可满足:0.93≤f
12
/f
13
≤1.81,其中,f
12
是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
13
是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
[00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胶合透镜和第二胶合透镜中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中的至少一个透镜可满足:59.3≤Vd
+
≤86.1和1.47≤Nd
+
≤1.65,其中,Vd
+
是至少一个透镜的阿贝数,Nd
+
是至少一个透镜的折射率。
[00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胶合透镜、第二胶合透镜和第三胶合透镜中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中的至少一个透镜可满足:59.3≤Vd
+
≤86.1和1.47≤Nd
+
≤1.65,其中,Vd
+
是至少一个透镜的阿贝数,Nd
+
是至少一个透镜的折射率。
[00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成像系统可满足:1.62≤Nd
L2
≤1.92和36.4≤Vd
L2
≤65.0,其中,Nd
L2
是第二透镜的折射率,Vd
L2
是第二透镜的阿贝数。
[00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成像系统可满足:

0.76≤f9/f≤

0.37,其中,f9是第九透镜的有效焦距,f是成像系统处于中间状态时的总有效焦距。
[001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成像系统可满足:0.33≤Y/TTL≤0.38,其中,Y是成像系统处于中间状态时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TTL是成像系统处于中间状态时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成像系统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0019]在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过合理设置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的透镜组成以及各透镜组和各透镜的光焦度、第一透镜组的位置以及主要技术参数等,可以使本申请提供的成像系统具有大靶面、低畸变、画质均匀、工作距范围广以及温度性能佳等至少之一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20]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1]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成像系统在从初始状态切换到最终状态的过程中的中间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A至图2C分别示出了实施例1的成像系统处于中间状态时的调制传递函数(MTF)曲线、轴上色差曲线、场曲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0023]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成像系统在从初始状态切换到最终状态的过程中的中间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A至图4C分别示出了实施例2的成像系统处于中间状态时的调制传递函数(MTF)曲线、轴上色差曲线、场曲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0025]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成像系统在从初始状态切换到最终状态的过程中的中间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A至图6C分别示出了实施例3的成像系统处于中间状态时的调制传递函数(MTF)曲线、轴上色差曲线、场曲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0027]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成像系统在从初始状态切换到最终状态的过程中的中间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8]图8A至图8C分别示出了实施例4的成像系统处于中间状态时的调制传递函数
(MTF)曲线、轴上色差曲线、场曲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0030]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0031]在附图中,为了便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和第九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包括第十透镜;所述成像系统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之间的光阑;以及所述第一透镜组沿所述光轴的位置可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胶合形成第一胶合透镜;以及所述第八透镜和所述第九透镜胶合形成第二胶合透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胶合形成第三胶合透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系统满足:0.65≤f2/f1≤1.86,其中,f1是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2是所述第二透镜组的有效焦距。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系统满足:1.30≤f1/f≤1.89,其中,f1是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是所述成像系统处于中间状态时的总有效焦距。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系统满足:0.93≤f
12
/f
13
≤1.81,其中,f
12
是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
13
是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合透镜和所述第二胶合透镜中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中的至少一个透镜满足:59.3≤Vd
+
≤86.1和1.47≤Nd
+
≤1.65,其中,Vd
+
是所述至少一个透镜的阿贝数,Nd
+
是所述至少一个透镜的折射率。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合透镜、所述第二胶合透镜和所述第三胶合透镜中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中的至少一个透镜满足:59.3≤Vd
+
≤86.1和1.47≤Nd
+
≤1.65,其中,Vd
+
是所述至少一个透镜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何梁伟朝应永茂
申请(专利权)人: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