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像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光学元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成像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机器视觉是指用机器代替人眼进行测量和判断。在机器视觉应用中,搭载于机器上的成像系统(如镜头)捕捉画面,图像摄取装置(如工业相机)将成像系统捕捉到的画面转换成图像信号,并将转换成的图像信号,如位置、尺寸、外观等传送至图像处理系统。图像处理系统根据预设条件输出获取结果,以实现自动识别、判断、测量等功能。
[0003]由此可见,成像系统在机器视觉应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像素、画面均匀度、畸变、亮度以及色彩还原度等直接影响着机器视觉系统的优劣。然而,目前应用于机器视觉系统的成像系统普遍存在着成像画幅较小、畸变较大、画面清晰度不均匀、工作物距的范围较小、透过率偏差较大以及受温度影响较大等中至少之一的问题。因此,目前市场上的成像系统的应用领域受到了一定限制,尤其在一些高精度、高科技领域中还无法很好地发挥期望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成像系统,该成像系统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第一透镜组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和第九透镜。第二透镜组包括第十透镜。成像系统还包括位于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之间的光阑;第一透镜组沿光轴的位置可调。
[000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八透镜均具有正光焦度;以及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七透镜和第九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和第九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包括第十透镜;所述成像系统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之间的光阑;以及所述第一透镜组沿所述光轴的位置可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胶合形成第一胶合透镜;以及所述第八透镜和所述第九透镜胶合形成第二胶合透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胶合形成第三胶合透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系统满足:0.65≤f2/f1≤1.86,其中,f1是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2是所述第二透镜组的有效焦距。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系统满足:1.30≤f1/f≤1.89,其中,f1是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是所述成像系统处于中间状态时的总有效焦距。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系统满足:0.93≤f
12
/f
13
≤1.81,其中,f
12
是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
13
是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合透镜和所述第二胶合透镜中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中的至少一个透镜满足:59.3≤Vd
+
≤86.1和1.47≤Nd
+
≤1.65,其中,Vd
+
是所述至少一个透镜的阿贝数,Nd
+
是所述至少一个透镜的折射率。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合透镜、所述第二胶合透镜和所述第三胶合透镜中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中的至少一个透镜满足:59.3≤Vd
+
≤86.1和1.47≤Nd
+
≤1.65,其中,Vd
+
是所述至少一个透镜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何,梁伟朝,应永茂,
申请(专利权)人: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