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镜头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大广角光学镜头模组,包括前端镜片模组、后端镜片模组以及位于前端镜片模组与后端镜片模组之间的光阑,前端镜片模组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第三透镜,后端镜片模组包括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平面镜,第一透镜为负焦距的凸凹透镜,第二透镜为负焦距的凸凹透镜,第三透镜为正焦距的双凸透镜,第四透镜为负焦距的双凹透镜,第五透镜为正焦距的双凸透镜,第六透镜为正焦距的双凸透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大广角光学镜头模组,具有更大的广角,视野宽,不管白天,还是低照度环境下,不需做任何切换,都有较好的成像分辨率,可以降低算法软件难度,提高其准确度。提高其准确度。提高其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广角光学镜头模组及车内人员监控光学镜头
[0001]本技术涉及镜头
,尤其是指一种大广角光学镜头模组及车内人员监控光学镜头。
技术介绍
[0002]从驾驶员监控系统DMS(Driver monitoring System),到车内人员监控系统OMS(Occupancy Monitoring System),然后再到车内整体环境的检测,首要的是安全,全球每年有上百名儿童被父母拉在车内而导致人身安全问题,很容易造成无可挽回的悲剧。
[0003]国内上市的新车已经能够看到越来越多搭载舱内摄像头用于人脸识别、疲劳及分心预警的OMS系统,OMS的功能有以下这些:
[0004]1、乘员存在检测:检测第一排的第二排的座椅占用情况,检查正确的座椅位置;
[0005]2、乘员面部识别:对司机的变化进行检测;
[0006]3、乘员分类:可以对儿童和成人进行分类;
[0007]4、身体姿势:乘员的姿势检测;
[0008]单是上述功能在技术上的难点主要还是各种算法的准确率不高,视觉算法环境光、脸部装饰物影响比较大,因此会导致识别的结果不勾准确,而算法的开发成本高,所以使得上述功能的精确化改进进程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大广角光学镜头模组,通过前端镜片模组和后端镜片模组来获得更大广角,视野宽,不管白天,还是低照度环境下,不需做任何切换,都有较好的成像分辨率,可以降低算法软件难度,提高其准确度。
[0010]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第一方面公开一种大广角光学镜头模组,包括前端镜片模组、后端镜片模组以及位于前端镜片模组与后端镜片模组之间的光阑,所述前端镜片模组包括由从物方到像方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第三透镜,所述后端镜片模组包括由物方到像方依次排列设置的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平面镜,所述第一透镜为负焦距的凸凹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为负焦距的凸凹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为正焦距的双凸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为负焦距的双凹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为正焦距的双凸透镜,所述第六透镜为正焦距的双凸透镜。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均为玻璃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和第六透镜均为塑胶非球面透镜。
[0012]优选的,所述前端镜片模组、光阑和后端镜片模组之间形成的焦距f满足:2.05mm≤f≤2.43mm。
[0013]优选的,所述前端镜片模组、光阑和后端镜片模组之间形成的光圈(F/NO)满足:2.00≤光圈(F/NO)≤2.35。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1为:
‑
4.25mm≤f1≤
‑
3.66mm;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
f2为:
‑
5.15mm≤f2≤
‑
4.70mm;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3为:2.85mm≤f3≤3.28mm;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f4为:
‑
2.61mm≤f4≤
‑
2.15mm;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f5为:2.74mm≤f5≤3.25mm;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f6为:6.05mm≤f6≤6.44mm。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d1为:1.70≤Nd1≤1.86;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d2为:1.48≤Nd2≤1.57;所述第三透镜的折射率Nd3为:1.68≤Nd3≤1.88;所述第四透镜的折射率Nd4为:1.80≤Nd4≤1.95;所述第五透镜的折射率Nd5为:1.71≤Nd5≤1.86;所述第六透镜的折射率Nd6为:1.48≤Nd6≤1.58。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的间隔CV1为:1.35mm≤CV1≤1.71mm;所述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的间隔CV2为:0.37mm≤CV3≤0.76mm;所述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的间隔CV3为:0.46mm≤CV3≤0.77mm;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胶合;所述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的间隔CV4为:0.01mm≤CV4≤0.28mm。
[0017]优选的,所述间隔CV1与间隔CV2之间满足:2.4≤CV1/CV2≤3.55。
[0018]优选的,所述第二透镜的凹面矢高h与口径d的比值满足:0.29≤h/d≤0.42。
[0019]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内人员监控光学镜头,包括镜筒以及上述所述的大广角光学镜头模组,所述大广角光学镜头模组装配于所述镜筒中。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广角光学镜头模组,将光学镜头模组延沿光轴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光阑、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其中第一透镜负焦距的凸凹透镜,第二透镜为负焦距的凹凸透镜,第三透镜为正焦距的双凸透镜,第四透镜为负焦距的双凹透镜,第五透镜为正焦距的双凸透镜,第六透镜为正焦距的双凸透镜,从而本技术具有更大的广角,视野宽,不管白天,还是低照度环境下,不需做任何切换,都有较好的成像分辨率,可以降低算法软件难度,提高其准确度。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大广角光学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镜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在图1至图2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0025]1‑
第一透镜,2
‑
第二透镜,3
‑
第三透镜,4
‑
光阑,5
‑
第四透镜,6
‑
第五透镜,7
‑
第六透镜,8
‑
平面镜,9
‑
镜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7]实施例一:
[0028]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广角光学镜头模组,如图1,包括前端镜片模组、后端镜片模组以及位于前端镜片模组与后端镜片模组之间的光阑4,所述前端镜片模组包括由从物方到像方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以及第三透镜3,所述后端镜片模组包括由物方到像方依次排列设置的第四透镜5、第五透镜6、第六透镜7以及平面镜8,所述第一透镜
1为负焦距的凸凹透镜,所述第二透镜2为负焦距的凹凸透镜,所述第三透镜3为正焦距的双凸透镜,所述第四透镜5为负焦距的双凹透镜,所述第五透镜6为正焦距的双凸透镜,所述第六透镜7为正焦距的双凸透镜。
[0029]具体地,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延沿光轴依次设置有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光阑4、第四透镜5、第五透镜6以及第六透镜7,通过前端镜片模组和后端镜片模组的配合,使本实施例具有更大的广角,视野宽,不管白天,还是低照度环境下,不需做任何切换,都有较好的成像分辨率,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广角光学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镜片模组、后端镜片模组以及位于前端镜片模组与后端镜片模组之间的光阑,所述前端镜片模组包括由从物方到像方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第三透镜,所述后端镜片模组包括由物方到像方依次排列设置的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平面镜,所述第一透镜为负焦距的凸凹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为负焦距的凸凹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为正焦距的双凸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为负焦距的双凹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为正焦距的双凸透镜,所述第六透镜为正焦距的双凸透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大广角光学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均为玻璃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和第六透镜均为塑胶非球面透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大广角光学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镜片模组、光阑和后端镜片模组之间形成的焦距f满足:2.05mm≤f≤2.43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大广角光学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镜片模组、光阑和后端镜片模组之间形成的光圈(F/NO)满足:2.00≤光圈(F/NO)≤2.3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大广角光学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1为:
‑
4.25mm≤f1≤
‑
3.66mm;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2为:
‑
5.15mm≤f2≤
‑
4.70mm;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3为:2.85mm≤f3≤3.28mm;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f4为:
‑
2.61mm≤f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华江,廖升,李焦,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宇瞳玖洲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