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楼梯间的隔震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9532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隔震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楼梯间的隔震层结构,包括梯板组件与隔墙组件,梯板组件设置于楼梯的中部,远离楼梯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框架梁,梯板组件包括悬挑梯板一与悬挑梯板二,悬挑梯板一与悬挑梯板二分别连接于隔震层上下部结构梯梁上,悬挑梯板一与悬挑梯板二为混凝土挑板;隔墙组件包括轻质隔墙一与轻质隔墙二,轻质隔墙一与轻质隔墙二分别分布在框架梁的上下两端,轻质隔墙一与轻质隔墙二之间呈隔开设置,且隔开处设有隔墙水平留缝,隔墙水平留缝沿水平方向贯通。该种用于楼梯间的隔震层结构,可避免完全砌砖的填充墙及楼梯梯段阻碍隔震支座产生变形,从而导致隔震效率降低的现象产生。致隔震效率降低的现象产生。致隔震效率降低的现象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楼梯间的隔震层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隔震施工
,具体为一种用于楼梯间的隔震层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隔震结构不同于传统结构,其最明显特点为在隔震层由隔震支座将上部主体结构与下部基础或地下室隔开,该隔震支座吸收大部分地震力,从而减小上部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如此结构特性,引起上部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与下部结构不同步运动,橡胶隔震支座发生较大变形,当该变形较大时,按传统做法完全填充于隔震支墩之间的填充墙体会阻碍隔震层上部结构的变形,隔震支座难以通过产生变形来消耗地震作用,导致上部建筑结构承受较大的地震作用,严重时可能导致上部结构的破坏。
[0003]目前我国减隔震技术应用非常广泛,但穿越隔震层的楼梯间及楼梯做法不甚明确,同时鉴于地震发生的不可预测性,无法满足建筑功能以及施工的要求。
[0004]有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楼梯间的隔震层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楼梯间的隔震层结构,包括梯板组件与隔墙组件,所述梯板组件设置于楼梯的中部,远离楼梯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框架梁,所述梯板组件包括悬挑梯板一与悬挑梯板二,所述悬挑梯板一与悬挑梯板二分别连接于隔震层上下部结构梯梁上,所述悬挑梯板一与悬挑梯板二为混凝土挑板;
[0006]所述隔墙组件包括轻质隔墙一与轻质隔墙二,所述轻质隔墙一与轻质隔墙二分别分布在框架梁的上下两端,所述轻质隔墙一与轻质隔墙二之间呈隔开设置,且隔开处设有隔墙水平留缝,所述隔墙水平留缝沿水平方向贯通,且隔墙水平留缝的缝宽为20

25mm;
[0007]远离所述楼梯的两侧均设置有支墩,两个所述支墩分别与轻质隔墙一、轻质隔墙二之间设置有支墩留缝,所述支墩留缝的缝处设置有脆性材料;
[0008]所述支墩的内部分别设置有隔震上支与隔震下支;
[0009]所述脆性材料为埃特板。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轻质隔墙一与轻质隔墙二为钢筋混凝土、砖砌墙体其中一种。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用于楼梯间的隔震层结构,可避免完全砌砖的填充墙及楼梯梯段阻碍隔震支座产生变形,从而导致隔震效率降低的现象产生。
[0012]可有效保证在罕遇地震及超罕遇地震发生时或发生后,因隔震垫发生变形导致上部建筑发生较大侧向位移的情况下,楼梯结构不产生破坏,以确保建筑使用功能(特别是疏散功能)不发生变化。提高了隔震建筑的安全性及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
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4]图1是本技术一种用于楼梯间的隔震层结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脆性材料;2、悬挑梯板一;3、悬挑梯板二;4、轻质隔墙一;5、轻质隔墙二;6、隔墙水平留缝;7、框架梁;8、支墩留缝;9、支墩;10、隔震上支;11、隔震下支。
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7]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用于楼梯间的隔震层结构,包括梯板组件与隔墙组件,所述梯板组件设置于楼梯的中部,远离楼梯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框架梁7,梯板组件包括悬挑梯板一2与悬挑梯板二3,悬挑梯板一2与悬挑梯板二3分别连接于隔震层上下部结构梯梁上,悬挑梯板一2与悬挑梯板二3为混凝土挑板,可有效保证在罕遇地震及超罕遇地震发生时或发生后,因隔震垫发生变形导致上部建筑发生较大侧向位移的情况下,楼梯结构不产生破坏,以确保建筑使用功能(特别是疏散功能)不发生变化。
[0018]隔墙组件包括轻质隔墙一4与轻质隔墙二5,轻质隔墙一4与轻质隔墙二5分别分布在框架梁7的上下两端,轻质隔墙一4与轻质隔墙二5之间呈隔开设置,且隔开处设有隔墙水平留缝6,隔墙水平留缝6沿水平方向贯通,且隔墙水平留缝6的缝宽为20

25mm,适当位置沿水平面完全断开,确保上部结构在遭遇地震作用时可以自由产生变形,以实现对上部结构的“隔震”。
[0019]远离楼梯的两侧均设置有支墩9,两个支墩9分别与轻质隔墙一4、轻质隔墙二5之间设置有支墩留缝8,支墩留缝8的缝处设置有脆性材料1,脆性材料1用于满足正常使用时的分隔功能,并且在遭遇地震时可发生破坏,破坏后可进行更换。
[0020]支墩9的内部分别设置有隔震上支10与隔震下支11。
[0021]脆性材料1为埃特板。轻质隔墙一4与轻质隔墙二5为钢筋混凝土、砖砌墙体其中一种,提供多种材质供施工方选择。
[0022]采用预埋螺栓或膨胀螺栓或植筋将轻质隔墙一4固定悬挂于隔震层上方框架梁上,采用相同方法将轻质隔墙二5固定于隔震层下方框架梁7,确保梁下悬挂装配式轻质隔墙与梁上设置装配式轻质隔墙在水平面形成宽度不小于20mm的隔墙水平留缝,以使上下隔墙完全脱开。悬挑梯板一2、悬挑梯板二3通过现浇的方式与隔震层上部的梯梁连接,悬挑梯板通过现浇的方式与隔震层下部的梯梁连接,与隔墙相同,确保悬挑梯板一2、悬挑梯板二3在水平面形成宽度不小于20mm的通缝,以使悬挑梯板一2与悬挑梯板二3完全脱开。
[0023]在隔震与支墩9连接处,与下部结构连接的隔墙应与上支墩9之间预留不小于隔震缝宽度上部结构计算确定的支墩9侧面留缝,以满足隔震支座变形导致的上支墩位移要求,确保地震作用下,上支墩和隔墙不会发生碰撞以致破坏,从而保证建筑安全。最后,采用脆性材料1封闭填充所有留缝,以满足建筑分隔功能,地震时,该脆性材料1可破坏,震后采用完整的材料替换破坏的材料即可继续使用。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
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楼梯间的隔震层结构,包括梯板组件与隔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梯板组件设置于楼梯的中部,远离楼梯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框架梁(7),所述梯板组件包括悬挑梯板一(2)与悬挑梯板二(3),所述悬挑梯板一(2)与悬挑梯板二(3)分别连接于隔震层上下部结构梯梁上,所述悬挑梯板一(2)与悬挑梯板二(3)为混凝土挑板;所述隔墙组件包括轻质隔墙一(4)与轻质隔墙二(5),所述轻质隔墙一(4)与轻质隔墙二(5)分别分布在框架梁(7)的上下两端,所述轻质隔墙一(4)与轻质隔墙二(5)之间呈隔开设置,且隔开处设有隔墙水平留缝(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宇孙柏锋张哲睿陶雷翼铭涂墨云李星庆米俊丞李能浩康泽娟张然王宏伟陈云丰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