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电子传输层及其制备方法和钙钛矿太阳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和半导体器件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双层电子传输层及其制备方法和钙钛矿太阳电池。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钙钛矿太阳电池器件构型多种多样,从钙钛矿太阳电池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上可知,电子传输层(ETL)是钙钛矿太阳电池中最关键的功能层之一,在提高器件效率和稳定性方面至关重要。在N
‑
I
‑
P型钙钛矿太阳电池中,电子传输层位于透明导电玻璃与钙钛矿吸光层之间,首要的光学要求就是具备优异的可见光透过率。吸光层材料的光吸收截止波长一般位于800~900nm,且对可见光范围内短波长的光有更强的吸收。因此从光学特性来说,为了提高效率,电子传输层材料需要在可见光区有较强的透过性,且在可见光区短波长范围内有更高透过性,以便更多的光子透过电子传输层被钙钛矿层吸收,从而产生更多的光生载流子来提升器件性能。此外,对电子传输层的形貌和粗糙度进行适当的改变可产生光增透效果,增强进光强度,提高吸光层的光吸收,提高器件短路电流密度,器件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电子传输层,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氧化锡层和式(I)所示结构的羧酸亚锡层;其中,R为正辛基或者异辛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电子传输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羧酸亚锡层为异辛酸亚锡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电子传输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锡层与羧酸亚锡层的厚度之比为1:1
‑
1.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电子传输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锡层的厚度为12
‑
28nm,优选为14
‑
18n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电子传输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羧酸亚锡层的厚度为10
‑
30nm,优选为15
‑
18nm。6.一种权利要求1
‑
5中任一所述的双层电子传输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采用反应等离子体沉积法制备二氧化锡层,采用旋涂法在二氧化锡层上制备所述的羧酸亚锡层。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层电子传输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应等离子体沉积过程中,靶材采用二氧化锡颗粒,生长前腔室气压抽至7
×
10
‑4~6
×
10
‑4Pa,电子枪和腔室分别通入75~85sccm和28~32sccm的氩气作为辉光气体,沉积过程中腔室气压维持在0.5~0.6Pa,沉积时间控制为40s~90s,氧气通量控制为8sccm~10sc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静,刘冬雪,张晓丹,孙天歌,董一昕,贡永帅,张佳莉,
申请(专利权)人:南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