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除味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79047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道路工程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沥青除味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沥青除味剂,将钢渣与蚯蚓粪结合得到复合粉体,使得钢渣与蚯蚓粪的网络结构交叉复合,完善了网络结构,提高了吸附效果;且所述复合粉体与蓖麻油酸锌、苯甲醛和柠檬烯混合组成的复合浆料结合,提高了沥青烟和刺激性气体的去除效果。且本发明专利技术所用原料中包括钢渣这一固体废弃物,既降低了固体废弃物的堆积处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沥青除味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工艺简单,所需反应条件温和。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沥青除味剂用于沥青中不仅提高了沥青的施工性能,同时还避免了沥青中刺激性气味以及沥青烟的产生。青烟的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沥青除味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工程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沥青除味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沥青被应用于道路铺贴,作为一种结构黏接材料,在高速公路铺设中应用广泛。在沥青中添加改性剂,如橡胶、高分子聚合物、纳米填料、除味剂、稳定剂、防老剂等能够显著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性,所以改性沥青得到大范围的使用。但由于经改性剂改性沥青在拌和以及摊铺时对温度有要求,导致其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刺激性臭气和沥青烟。现有技术中对于沥青中的刺激性臭气,通常采用加入氧化剂的方法使其氧化成无味的化合物,但氧化剂的使用会导致沥青的氧化速度加快,加速沥青的老化和开裂;而为了抑制沥青烟,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是采用吸附剂进行吸附,二是通过加入醛类、羧酸酯和聚醚类气味抑制剂降低异味的方法抑制,但上述两种方法的吸附性能有限,且稳定性差,影响对沥青烟的吸附效果,不能从根源上解决沥青烟释放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影响的问题。
[0003]而钢渣是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固体废弃物。钢渣疏松多孔,比表面积大,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而且钢渣的密度大,在水中的沉降速度快,易于固液分离,可以用作吸附材料来处理工业废水,但将钢渣用于沥青除味剂中并未有过报道。
[0004]因此,发展一种除味效率高,稳定性能好,且可提高路用沥青性能的沥青除味剂成为本领域亟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沥青除味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以解决现有的沥青除味剂存在的稳定性差,除味效率低,且会降低路用沥青性能的问题。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沥青除味剂,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
[0008][0009][0010]作为优选,所述钢渣的细度模数为1.5~2,钢渣的含水率为8~15%,钢渣的密度为3.21~3.45g/cm3。
[0011]作为优选,所述蚯蚓粪为经过灭菌处理的蚯蚓粪;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550、KH560和KH570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沥青除味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3](1)将钢渣、蚯蚓粪和水混合,后顺次经反应和干燥得复合粉体;
[0014](2)将蓖麻油酸锌、苯甲醛、柠檬烯和乙醇混合,得到复合浆液;
[0015](3)将复合粉体、复合浆液和硅烷偶联剂混合反应后进行干燥得到沥青除味剂。
[0016]作为优选,所述步骤(1)中,反应的温度为50~80℃,反应的时间为1~2h。
[0017]作为优选,所述步骤(1)中,干燥的温度为70~90℃,干燥的时间为40~60min。
[0018]作为优选,所述步骤(1)和(2)中,混合在搅拌的条件下进行,搅拌速度独立的为500~800r/min,搅拌时间独立的为30~60min。
[0019]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中,混合反应的温度为40~60℃,混合反应的时间为1~2h。
[0020]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中,干燥的温度为90~120℃,干燥的时间为1~1.5h。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沥青除味剂在道路沥青中的应用。
[0022]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
[0023](1)本专利技术将钢渣用于沥青除味剂既提高了钢渣这一固体废弃物的利用率,同时将钢渣与蚯蚓粪结合得到复合粉体,使得钢渣与蚯蚓粪的网络结构交叉复合,完善了网络结构,提高了吸附效果;且所述复合粉体与蓖麻油酸锌、苯甲醛和柠檬烯混合组成的复合浆料结合,提高了沥青烟和刺激性气体的去除效果;
[0024](2)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工艺简单,无需采用大型设备,且所需反应温度低,反应时间短,减少了资源消耗,适合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沥青除味剂,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
[0026][0027][0028]本专利技术所述沥青除味剂中,钢渣的用量优选为21~28份,进一步优选为22~25份;蓖麻油酸锌的用量优选为110~140份,进一步优选为120~130份;蚯蚓粪的用量优选为60~75份,进一步优选为65~70份;硅烷偶联剂的用量优选为1.5~2.5份,进一步优选为2~2.3份;苯甲醛的用量优选为11~18份,进一步优选为12~16份;柠檬烯的用量优选为11~14份,进一步优选为12~13份;乙醇的用量优选为90~110份,进一步优选为95~105份;水的用量优选为40~50份,进一步优选为45~48份。
[0029]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钢渣的细度模数优选为1.5~2,进一步优选为1.6~1.8;钢渣的含水率优选为8~15%,进一步优选为9~10%;钢渣的密度优选为3.21~3.45g/cm3,进一步优选为3.25~3.4g/cm3。
[0030]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蚯蚓粪为经过灭菌处理的蚯蚓粪;
[0031]灭菌处理包括如下步骤:
[0032]将蚯蚓粪顺次经陈放和焚烧处理,得到粉体,粉体进行研磨,得到经过灭菌处理的蚯蚓粪;
[0033]所述陈放的时间优选为10~15d,进一步优选为11~14d;焚烧处理的温度优选为200~300℃,进一步优选为210~250℃;焚烧处理的时间优选为20~30min,进一步优选为25~28min;灭菌处理的蚯蚓粪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00~150μm,进一步优选为110~140μm。
[0034]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硅烷偶联剂优选为KH550、KH560和KH570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优选为KH550和/或KH560。
[0035]本专利技术通过将钢渣与蚯蚓粪混合,使得钢渣与蚯蚓粪特殊的网络结构交叉复合,改善了孔结构,提高了吸附率;钢渣与蚯蚓粪混合减少了钢渣作为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带来的资源浪费,同时蚯蚓粪特有的孔隙结构以及组成成分使得钢渣与蚯蚓粪组成的复合粉体对沥青中刺激性气体氨气和硫化氢气体具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减少了所用沥青
中刺激性气体的挥发;采用蓖麻油酸锌可以去除沥青中刺激性气体氨气和硫化氢气体;采用苯甲醛和柠檬烯可以与沥青烟中的主要污染物(硫醇、噻吩等)进行反应,避免沥青烟的产生;采用硅烷偶联剂可以使钢渣、蚯蚓粪、蓖麻油酸锌、苯甲醛和柠檬烯分散均匀,且可以提高所得沥青除味剂在沥青中的分散性能。
[003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沥青除味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7](1)将钢渣、蚯蚓粪和水混合,后顺次经反应和干燥得复合粉体;
[0038](2)将蓖麻油酸锌、苯甲醛、柠檬烯和乙醇混合,得到复合浆液;
[0039](3)将复合粉体、复合浆液和硅烷偶联剂混合反应后进行干燥得到沥青除味剂。
[0040]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1)中,反应的温度优选为50~80℃,进一步优选为60~70℃;反应的时间优选为1~2h,进一步优选为70~100min。
[00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青除味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沥青除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渣的细度模数为1.5~2,钢渣的含水率为8~15%,钢渣的密度为3.21~3.45g/cm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沥青除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蚯蚓粪为经过灭菌处理的蚯蚓粪;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550、KH560和KH570中的一种或多种。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沥青除味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钢渣、蚯蚓粪和水混合,后顺次经反应和干燥得复合粉体;(2)将蓖麻油酸锌、苯甲醛、柠檬烯和乙醇混合,得到复合浆液;(3)将复合粉体、复合浆液和硅烷偶联剂混合反应后进行干燥得到沥青除味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沥青除味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反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心明曾晓玲黄青青朱增徐彬玲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鸿绵合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