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防止搅拌叶片损坏的强制式搅拌机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
,特别是一种可防止搅拌叶片损坏的强制式搅拌机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强制式搅拌机由筒内转轴上的搅拌叶旋转来搅拌材料,其搅拌作用是强烈的,不存在因混凝土水胶比过小导致的卡住现象。一般当混凝土材料粘着力和摩擦力过大,但设备依然强制转动是造成搅拌叶损坏的主要原因。以往对搅拌叶损坏的预防重点,一般放在严格控制混凝土水胶比,定期维护和清洗方面。但这往往会增加人力物力的负担,一方面要考虑混凝土水胶比控制在多少比较合理,另一方面不同的搅拌材料极限水胶比也往往不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防止搅拌叶片损坏的强制式搅拌机及使用方法,此装置通过在电动机转轴与搅拌叶固定转轴之间设置一扳机装置来降低搅拌叶损坏的风险,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运行可靠的可防止搅拌叶损坏的强制式搅拌设备。
[0004]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防止搅拌叶片损坏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防止搅拌叶片损坏的强制式搅拌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对整个装置进行支撑的主体结构框架,主体结构框架的外壳(2)内部安装有搅拌装置(7),外壳(2)的内部设置有承载板(11),承载板(11)所在位置设置有活动板装置(12),活动板装置(12)上安装有位于外壳(2)外部的手柄装置(4),外壳(2)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18),外壳(2)的下部侧面设置有喷料装置(5),外壳(2)的下部侧面设置有用于鼓气的鼓气装置(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防止搅拌叶片损坏的强制式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框架包括支撑架Ⅰ(1)和外壳(2),支撑架Ⅰ(1)由角钢焊接而成,在角钢上部留有螺栓孔,并通过螺栓将第二驱动电机(71)与外壳(2)固定,为该搅拌设备提供稳定的操作环境;外壳是由铁皮制成的空心壳体,中间部分留有手柄装置(4)滑动的轨迹缝隙,侧面上部开口用于进料,开口处一侧装有入料门(8)和磁铁(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防止搅拌叶片损坏的强制式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7)包括第二驱动电机(71)、主动轮(72)、皮带轮Ⅰ(73)、皮带轮Ⅱ(74)、从动轴(75)、延伸轴(76)、搅拌叶Ⅰ(77)、搅拌叶Ⅱ(78)、从动齿轮(79)、固定转轴(710)和主动齿轮(711);所述第二驱动电机(71)输出端通过固定转轴(710)固定有主动轮(72),主动轮(72)与固定在皮带轮Ⅱ(74)顶部中心部位的齿轮啮合传动,皮带轮Ⅱ(74)通过皮带与皮带轮Ⅰ(73)啮合传动,皮带轮Ⅰ(73)固定在延伸轴(76)顶端,延伸轴(76)上部固定有主动齿轮(711),主动齿轮(711)的外围设置有三个与之啮合的从动齿轮(79),延伸轴(76)的下端固定有搅拌叶Ⅱ(78),搅拌叶Ⅱ(78)的叶片与水平面夹角呈45
°
以保证将底部的物料吹起,从动齿轮(79)的底端固定有三个搅拌叶Ⅰ(77),三个搅拌叶Ⅰ(77)分别按照顶端和底端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20
°
、240
°
和360
°
的方式进行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防止搅拌叶片损坏的强制式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装置(4)由带齿套筒Ⅰ(41)、弹簧Ⅰ(42)、金属圆环片(43)、第一连接杆(44)和套筒Ⅲ(45)组成,为保证第一连接杆(44)更省力的插入楔形块(1210),实现整体活动板装置(12)向下位移的效果;第一连接杆(44)前端设置为锥形体状且锥形体底部形状相对连接杆中间结构粗,第一连接杆(44)末端固定一球形体;带齿套筒Ⅰ(41)四周有呈轴向方向的齿,且固定在第一连接杆(44)中间位置,第一连接杆(44)前端固定有金属圆环片(43),穿过弹簧Ⅰ(42)并被套筒Ⅲ(45)所包裹,保证自然条件下弹簧Ⅰ(42)处于被压缩状态,其中套筒Ⅲ(45)固定安装在活动板底盘(121)外侧且固定安装有封闭环(46)用于封闭外壳的中间部分留有的手柄装置(4)轨迹缝隙,进而使得第一连接杆(44)能够沿着套筒Ⅲ(45)的方向在一定范围内做往复运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防止搅拌叶片损坏的强制式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11)用于支撑承担其上部混凝土料的均布荷载,形状为对应圆心角为240
°
的扇形薄板,并通过无缝焊接固定在外壳(2)中部,扇形薄板顶面圆心处略微向外延伸,并能够限制活动板装置(12)的竖向位移不要超过承载板(11)的顶面位置,承载板(11)内侧有凹洞,能够实现活动板装置(12)的插销(123)插入承载板(11)侧面,拼合成一个完整的承载面共同承担上部混凝土均布荷载。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可防止搅拌叶片损坏的强制式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装置(12)为一空心结构,内部含有活动板底盘(121)、弹簧Ⅱ(122)、插销(123)、活动铰杆(124)、固定杆棒Ⅰ(125)、固定杆棒Ⅱ(126)、齿轮(127)、第二连接杆(28)、承载环(129)和
楔形块(1210);活动板装置(12)主体结构为一个厚度厚于承载板(11)厚度的扇形空心薄板;活动板装置(12)顶部表面对应承载板(11)圆心处略微延伸的位置向下凹陷;活动板装置(12)内部结构按高度方向分为两层,上层设置有一个齿轮(127),齿轮(127)与手柄装置(4)的带齿套筒Ⅰ(41)啮合,控制手柄的轴向运动能使得齿轮(127)绕自身轴线转动,齿轮(127)下方固定一圆盘,圆盘侧面固定有固定杆棒Ⅰ(125)和固定杆棒Ⅱ(126),下层结构包括圆盘、固定杆棒Ⅰ(125)、固定杆棒Ⅱ(126)、弹簧Ⅱ(122)、插销(123)、活动铰杆(124),它们均在同一竖向高度,活动铰杆(124)为“J”形的杆件,可绕其自身铰点旋转,插销(123)为”F”形状杆件,可绕底部铰点旋转,插销(123)尾部固定有“C”状的刚性杆件,各个插销(123)侧面连接有一弹簧Ⅱ(122);还包括活动板板轴(13),活动板板轴(13)由带齿套筒Ⅱ(131)、第二连接轴(132)、承载板(133)、弹簧Ⅲ(134)和活动板板轴外壳(135)组成,第二连接轴(132)上部固定有带齿套筒Ⅱ(131),在活动板底盘(121)圆心处开有扇形锯齿状孔,带齿套筒Ⅱ(131)与活动板装置(12)啮合,第二连接轴(132)顶部固定有楔形块(1210),保证三者在运动的过程中有着相同的角位移,楔形块(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