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导腔加工设备及模锻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8527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导腔加工设备及锻造工艺,包括转塔式模具自动切换装置、锻造装置、超导腔专用模具和超导腔形变检测装置;所述转塔式模具自动切换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转动连接有旋转立柱,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气管立柱,气管立柱的延伸端安装有第一喷气头,所述气管立柱上端固定有转塔臂,转塔臂的连接处的上端设置有控制箱,所述转塔臂上分别设置有螺杆,控制箱内设置有三个伺服驱动电机,其分别与螺杆进行轴连接,所述螺杆上旋接有移动夹紧块,移动夹紧块的外侧端设置有固定夹紧块,所述转塔臂上开设有定位口,所述定位口位于固定夹紧块与移动夹紧块之间,所述定位口与超导腔专用模具相适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优点。产成本的优点。产成本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导腔加工设备及模锻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超导腔加工设备及模锻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超导腔是大型粒子加速器的核心部件,主要作用是将电磁场储能转化为带电粒子的动能。金属铌是研制超导腔的首选材料,但同时多种铌合金,以及新材料的挖掘与试验也是研究方向之一。
[0003]通过大量实例调查发现:
[0004]当前超导腔的制造,基础成型往往是冲压、锻造的形式,但取决于冲压、锻造设备、工艺等原因。往往出现合格率偏低的情况,超导腔无法充分塑性变形,存在加工完成后再次弹性变形,导致无法使用,尤其在一些新合金、新材料的研究与尝试中,更为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超导腔加工设备及模锻工艺,使超导腔充分塑性变形并保持,尽可能少的出现弹性变形,并且提供了对于新材料、新工艺试生产的打分评价方法,提高了产品质量,且对于新材料、新工艺的科研与试验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与竞争力。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一种超导腔加工设备,包括:
[0008]转塔式模具自动切换装置、锻造装置、超导腔专用模具和超导腔形变检测装置;所述转塔式模具自动切换装置用于搭载超导腔专用模具,所述锻造装置用于对超导腔专用模具内放置的毛坯料进行模锻,所述超导腔形变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模锻后的精锻超导腔。
[0009]进一步的,所述转塔式模具自动切换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转动连接有旋转立柱,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气管立柱,所述气管立柱的延伸端安装有第一喷气头,所述气管立柱上端固定有转塔臂,所述转塔臂的连接处的上端设置有控制箱,所述转塔臂上分别设置有螺杆,所述控制箱内设置有三个伺服驱动电机,其分别与螺杆进行轴连接,所述螺杆上旋接有移动夹紧块,移动夹紧块的外侧端设置有固定夹紧块,所述转塔臂上开设有定位口,所述定位口位于固定夹紧块与移动夹紧块之间,所述定位口与超导腔专用模具相适应。
[0010]进一步的,所述锻造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连接固定有上箱体,所述上箱体内设置有液压缸和第一空气压缩机,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有动力头,所述第一空气压缩机的输出端固定有第二喷气头,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下模具定位孔,所述下模具定位孔与超导腔专用模具相适应。
[0011]进一步的,所述超导腔专用模具包括能合模的下模、粗锻上模和精锻上模,所述下模内形成有下模腔,所述下模腔中部具有向外凸起的定位柱;所述粗锻上模包括第一上模板,所述第一上模板上侧固定有第一下定位柱,所述第一下定位柱上侧固定有第一上定位柱,所述第一上模板下侧固定有第一模仁;所述精锻上模包括第二上模板,所述第二上模板
上侧固定有第二下定位柱,所述第二下定位柱上侧固定有第二上定位柱,所述第二上模板下侧固定有第二模仁。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模仁的形状与第一模仁的形状一致,所述第二模仁的体积大于第一模仁的体积。
[0013]进一步的,还包括一个与下模配合使用的冲切刀具,所述冲切刀具包括上第三定位柱,所述第三上定位柱的下侧固定有第三下定位柱,所述第三下定位柱的下侧端固定有冲切刀头,所述冲切刀头与定位柱的内腔相适应。
[0014]更进一步的,所述超导腔形变检测装置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设置有相对立的侧立柱,所述侧立柱上端之间固定有横梁,所述侧立柱的外侧固定有伺服电机和控制箱,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螺杆,所述螺杆上旋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下侧安装有超声波测距探头,所述主框架为上开设有若干圆形承托孔,所述圆形承托孔用于放置精锻超导腔。
[0015]更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内安装有电机和第二空气压缩机,所述旋转立柱固定于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二空气压缩机的输出端与气管立柱连接。
[0016]一种超导腔加工设备的模锻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7]S1、准备毛坯料:
[0018]将毛坯料放置加热炉中加热至100
±
5摄氏度,便于后续锻造加工;
[0019]S2、超导腔专用模具准备:
[0020]将超导腔专用模具的下模、粗锻上模、精锻上模、冲切刀具分别放置到工作预备位置;下模放置到锻造装置的工作台面上,并且定位柱插入下模具定位孔中并锁紧,以保证下模处于紧固安装状态;粗锻上模安装到转塔式模具自动切换装置上,第一下定位柱与定位口贴合,第一上模板的上表面与转塔臂的下表面贴合,控制箱内的伺服电机工作,驱动螺杆旋转,带动移动夹紧块向着固定夹紧块移动,并和固定夹紧块一起夹住第一下定位柱,从而夹紧粗锻上模具;精锻上模和冲切刀具也同理安装到转塔式模具自动切换装置上,然后通过转塔式模具自动切换装置切换粗锻上模、精锻上模和冲切刀具;
[0021]S3、模具无接触式清洁:
[0022]底座内的电机旋转,通过旋转立柱带动各个转塔臂及所夹持的模具一起转动,当粗锻上模旋转到第一喷气头上方时,底座内的第二空气压缩机工作,将高压气体通过气管立柱传出,并经过第一喷气头向上喷射,充分的吹掉粗锻上模上存在的灰尘和颗粒;精锻上模与冲切刀具同理,均被按此方式充分清洁,下模由第二喷气头进行充分清洁;
[0023]S4、加工准备:
[0024]转塔式模具自动切换装置与锻造装置之间的相对位置确定,处于工作准备状态;加热好的毛坯料放置在下模上的工作位置;转塔臂旋转,并且转塔臂携带冲切刀具转至动力头的下方,第三上定位柱与动力头同轴放置,且第三上定位柱的上表面与动力头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连接方式为电磁力锁紧,随后移动夹紧块后撤,松开冲切刀具,转塔臂旋转离开锻造工作区域;
[0025]S5、毛坯料冲切:
[0026]上箱体内的液压缸工作,首先启动快速冲压模式,推动动力头快速向下移动,带动冲切刀具快速向下移动,冲切毛坯料,随后向上复位,外部机械手吸盘取走被冲下的废料,此时得到冲切圆环料。
[0027]S6、超导腔粗锻:
[0028]冲切圆环料位于下模上的工作位置,转塔臂转至冲切刀具处,定位口与下定位柱贴合,移动夹紧块向固定夹紧块移动,挤压第三下定位柱,从而重新夹紧冲切刀具;此时电磁力撤销,动力头与冲切刀具失去连接,旋转立柱旋转带动转塔臂旋转,使冲切刀具离开工作区域,使粗锻上模来到锻造工作区域,同理固定连接到动力头上;
[0029]上箱体内的液压缸工作,启动慢速下压模式,推动动力头慢速向下移动,带动粗锻上模慢速向下移动,挤压冲切圆环料,持续慢速挤压,使冲切圆环料充分塑性变形,挤压至合模状态,保持5分钟,随后脱模,动力头带动粗锻上模一起向上复位,此时得到粗锻超导腔;
[0030]S7、超导腔精锻:
[0031]转塔式模具自动切换装置与上述工作同理,取走粗锻上模,更换上精锻上模,开始精锻工作;
[0032]上箱体内的液压缸工作,再次启动慢速下压模式,推动动力头慢速向下移动,带动精锻上模慢速向下移动,挤压粗锻超导腔,持续慢速挤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导腔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塔式模具自动切换装置(100)、锻造装置(200)、超导腔专用模具(300)和超导腔形变检测装置(400);所述转塔式模具自动切换装置(100)用于搭载超导腔专用模具(300),所述锻造装置(200)用于对超导腔专用模具(300)内放置的毛坯料(500)进行模锻,所述超导腔形变检测装置(400)用于检测模锻后的精锻超导腔(8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导腔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塔式模具自动切换装置(100)包括底座(101),所述底座(101)上转动连接有旋转立柱(102),所述底座(101)上还设置有气管立柱(103),所述气管立柱(103)的延伸端安装有第一喷气头(1031),所述气管立柱(103)上端固定有转塔臂(1041/1042/1043),所述转塔臂(1041/1042/1043)的连接处的上端设置有控制箱(105),所述转塔臂(1041/1042/1043)上分别设置有螺杆(1061/1071/1081),所述控制箱(105)内设置有三个伺服驱动电机,其分别与螺杆(1061/1071/1081)进行轴连接,所述螺杆(1061/1071/1081)上旋接有移动夹紧块(1062/1072/1082),移动夹紧块(1062/1072/1082)的外侧端设置有固定夹紧块(1064/1074/1084),所述转塔臂(1041/1042/1043)上开设有定位口(1063/1073/1083),所述定位口(1063/1073/1083)位于固定夹紧块(1064/1074/1084)与移动夹紧块(1062/1072/1082)之间,所述定位口(1063/1073/1083)与超导腔专用模具(300)相适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导腔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锻造装置(200)包括底座(201),所述底座(201)上连接固定有上箱体(202),所述上箱体(202)内设置有液压缸和第一空气压缩机,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有动力头(2022),所述第一空气压缩机的输出端固定有第二喷气头(2023),所述底座(201)上开设有下模具定位孔(2011),所述下模具定位孔(2011)与超导腔专用模具(300)相适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导腔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导腔专用模具(300)包括能合模的下模(301)、粗锻上模(302)和精锻上模(303),所述下模(301)内形成有下模腔(3012),所述下模腔(3012)中部具有向外凸起的定位柱(3011);所述粗锻上模(302)包括第一上模板(3023),所述第一上模板(3023)上侧固定有第一下定位柱(3022),所述第一下定位柱(3022)上侧固定有第一上定位柱(3021),所述第一上模板(3023)下侧固定有第一模仁(3024);所述精锻上模(303)包括第二上模板(3033),所述第二上模板(3033)上侧固定有第二下定位柱(3032),所述第二下定位柱(3032)上侧固定有第二上定位柱(3031),所述第二上模板(3033)下侧固定有第二模仁(303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超导腔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仁(3034)的形状与第一模仁(3024)的形状一致,所述第二模仁(3034)的体积大于第一模仁(3024)的体积。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超导腔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与下模(301)配合使用的冲切刀具(304),所述冲切刀具包括上第三定位柱(3041),所述第三上定位柱(3041)的下侧固定有第三下定位柱(3042),所述第三下定位柱(3042)的下侧端固定有冲切刀头(3043),所述冲切刀头(3043)与定位柱(3011)的内腔相适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导腔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导腔形变检测装置(400)包括主框架(401),所述主框架(401)设置有相对立的侧立柱(4021/4023),所述侧立柱(4021/4023)上端之间固定有横梁(4022),所述侧立柱(4023)的外侧固定有伺服电机
(4031)和控制箱(405),所述伺服电机(4031)的输出端固定有螺杆(4032),所述螺杆(4032)上旋接有滑块(4033),所述滑块(4033)下侧安装有超声波测距探头(404),所述主框架(401)为上开设有若干圆形承托孔(4011),所述圆形承托孔(4011)用于放置精锻超导腔(800)。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导腔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1)内安装有电机和第二空气压缩机,所述旋转立柱(102)固定于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二空气压缩机的输出端与气管立柱(103)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超导腔加工设备的模锻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毛坯料:将毛坯料(500)放置加热炉中加热至100
±
5摄氏度,便于后续锻造加工;S2、超导腔专用模具准备:将超导腔专用模具(300)的下模(301)、粗锻上模(302)、精锻上模(303)、冲切刀具(304)分别放置到工作预备位置;下模(301)放置到锻造装置(200)的工作台面上,并且定位柱(3011)插入下模具定位孔(2011)中并锁紧,以保证下模(301处于紧固安装状态;粗锻上模(302)安装到转塔式模具自动切换装置(100)上,第一下定位柱(3022)与定位口(1073)贴合,第一上模板(3023)的上表面与转塔臂(1042)的下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绍杰孙群郭宝超胡星王佳茂王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机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