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以及片材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8483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15
提高片材的耐磨性及冲击吸收性。片材(10)具有由聚氨酯膜构成的表皮层(11)和由聚氨酯泡沫构成的发泡层(12)。聚氨酯泡沫的平均泡孔直径为50μm以上且300μm以下。直径为50μm以上且300μm以下。直径为50μm以上且300μm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片材以及片材的制造方法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片材以及片材的制造方法。
[0002]本申请基于2020年12月2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20

214693号以及2021年3月1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21

40192号,并要求这些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的利益,这些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参照的形式纳入本说明书中。

技术介绍

[0003]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能够用作为地板垫等的发泡聚氨酯成型品。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

25599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8]现有的使用聚氨酯泡沫的片材在耐磨性及冲击吸收性方面期望得到改善。
[0009]另外,现有的使用聚氨酯泡沫的片材在表面的耐磨性以及背面的不易打滑的程度的方面期望得到改善。另外,还期望片材根据设置目的、设置场所等来提高冲击吸收性、防燃性等基本性能。
[0010]本公开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者而完成的。本公开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来实现。
[0011]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2]<第一形态>
[0013]一种片材,具有:
[0014]表皮层,由聚氨酯膜构成,和
[0015]发泡层,由聚氨酯泡沫构成;
[0016]所述聚氨酯泡沫的平均泡孔直径为50μm以上且300μm以下。
>[0017]一种片材,具有:
[0018]表皮层,由聚氨酯膜构成,和
[0019]设置层,由聚氨酯泡沫构成。
[0020]一种片材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上述的片材,其中,
[0021]向沿一个方向行进的所述聚氨酯膜的表面供给聚氨酯泡沫原料,使所述聚氨酯泡沫原料反应及固化,从而形成所述聚氨酯泡沫。
[0022]<第二形态>
[0023]一种片材,依次具有:
[0024]第一膜层,由第一聚氨酯膜构成,
[0025]发泡层,由聚氨酯泡沫构成,和
[0026]第二膜层,由第二聚氨酯膜构成;
[0027]所述聚氨酯泡沫的平均泡孔直径为50μm以上且300μm以下。
[0028]一种片材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上述的片材,其中,
[0029]向沿一个方向行进的所述第一聚氨酯膜与所述第二聚氨酯膜之间供给聚氨酯泡沫原料,使所述聚氨酯泡沫原料反应及固化,从而形成所述聚氨酯泡沫。
[0030]一种片材,依次具有:
[0031]第一膜层,由第一聚氨酯膜构成,
[0032]发泡层,由含有阻燃剂的聚氨酯泡沫构成,和
[0033]第二膜层,由第二聚氨酯膜构成。
[0034]专利技术的效果
[0035]根据第一形态的片材,能够提供一种耐磨性及冲击吸收性高的片材以及耐磨性及冲击吸收性高的片材的制造方法。
[0036]根据第二形态的片材,能够提供一种基本性能优异并提高了表面的耐磨性及背面的不易打滑的程度的片材以及基本性能优异并提高了表面的耐磨性及背面的不易打滑的程度的片材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0037]图1是第一形态的一实施方式的片材的剖视图。
[0038]图2是表示第一形态的片材的剖面的观察图像的照片。
[0039]图3是用于说明第一形态的片材的制造方法的图。
[0040]图4是第一形态的附有脱模纸的聚氨酯膜的剖视图。
[0041]图5是第二形态的一实施方式的片材的剖视图。
[0042]图6是示出第二形态的片材的优选示例的剖视图。
[0043]图7是用于说明第二形态的片材的制造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在此,示出本公开的优选示例。
[0045]<第一形态>
[0046]一种片材,根据JIS K7204,在磨轮H

22、转速60rpm、负荷250g及转数1000次的条件下测定的所述表皮层侧的面的泰伯(TABER)磨耗量为250mg以下。
[0047]一种片材,根据JIS K7125测定的所述发泡层或所述设置层侧的面的静摩擦系数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环境下为0.3以上且10.0以下。
[0048]<第二形态>
[0049]一种片材,所述聚氨酯泡沫含有阻燃剂。
[0050]一种片材,所述第二膜层的与所述发泡层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为与设置对象物接触的设置面,且在所述设置面上具有凹凸形状。
[0051]一种片材,根据JISK7125测定的所述第二膜层侧的面的静摩擦系数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环境下为0.3以上且10.0以下。
[0052]一种片材的制造方法,在所述第二聚氨酯膜相对于所供给的所述聚氨酯泡沫原料
位于上侧的姿势下,加热所述聚氨酯泡沫原料并使其反应及固化,从而形成所述聚氨酯泡沫。
[0053]以下,对本公开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在关于数值范围使用了“~”的记载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均包含下限值及上限值。例如,在“10~20”的记载中,均包含下限值即“10”、上限值即“20”。即,“10~20”与“10以上且20以下”的意思相同。
[0054]<第一形态>
[0055]以下,对将本公开具体化的第一形态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56]本实施方式的片材10具有由聚氨酯膜构成的表皮层11和由聚氨酯泡沫构成的发泡层12。在本实施方式中,发泡层12相当于设置层。
[0057]1.发泡层12
[0058]发泡层12由聚氨酯泡沫构成。聚氨酯泡沫能够通过如下方式获得,即,通过使包含多元醇类及聚异氰酸酯类的混合原料反应以及通过机械发泡法使其发泡来得到。此外,机械发泡法是一种不在混合原料中添加特定的发泡剂,而在对混合原料进行搅拌、混合时,通过混入不活性气体等压缩气体来形成气泡的方法。
[0059]作为多元醇类,优选组合使用至少(A)、(B)以及(C)3种多元醇,其中,(A)为由聚合物多元醇构成的第一多元醇,(B)为由聚醚多元醇构成的第二多元醇,(C)为由聚酯多元醇构成的第三多元醇。通过像这样组合使用多元醇,能够提高片材10的低压缩残余应变性及耐冲击吸收性。另外,在发泡层12为设置层的结构中,能够提高片材10的抓附(grip)性。
[0060]第一多元醇是例如数均分子量1500~4500(优选2000~4000)、官能基数为3的聚合物多元醇。第一多元醇通过与第二多元醇及第三多元醇一起使用,可赋予聚氨酯泡沫拉伸强度等强度、与用途对应的硬度及柔软性。作为第一多元醇,例如,能够适合使用在作为基础多元醇的官能基数为3的聚醚多元醇中使丙烯腈及苯乙烯等乙烯基单体进行接枝共聚而形成的聚合物多元醇。作为上述基础多元醇,例如,能够举出由对甘油等3元的多元醇加成聚合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等环氧烷而成的聚合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片材,其中,具有:表皮层,由聚氨酯膜构成,和发泡层,由聚氨酯泡沫构成;所述聚氨酯泡沫的平均泡孔直径为50μm以上且300μm以下。2.一种片材,其中,具有:表皮层,由聚氨酯膜构成,和设置层,由聚氨酯泡沫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片材,其中,根据JIS K7204,在磨轮H

22、转速60rpm、负荷250g及转数1000次的条件下测定的所述表皮层侧的面的泰伯磨耗量为250mg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材,其中,根据JIS K7125测定的所述发泡层或所述设置层侧的面的静摩擦系数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环境下为0.3以上且10.0以下。5.一种片材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材,其中,向沿一个方向行进的所述聚氨酯膜的表面供给聚氨酯泡沫原料,使所述聚氨酯泡沫原料反应及固化,从而形成所述聚氨酯泡沫。6.一种片材,依次具有:第一膜层,由第一聚氨酯膜构成,发泡层,由聚氨酯泡沫构成,和第二膜层,由第二聚氨酯膜构成;所述聚氨酯泡沫的平均泡孔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原和则桐山卓也伊藤大智仮屋瑛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罗杰斯井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