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树花制茶的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8446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茶树花制茶的加工工艺,包括步骤:S1、采摘,采摘花蕾露白期和/或开放期的茶树鲜花;S2、萎凋,使得含水率降至6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树花制茶的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茶树花制茶
,具体涉及一种茶树花制茶的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茶树花属于完全花,两性虫媒花,花冠由5~9片花瓣组成,花瓣多为白色,小部分为浅黄或粉红色。茶树花具有“寿命短,花期长,开花多,结实少”的特点,花芽在6

7月开始分化,一般在9

12月陆续开放,南方茶区温度较高可延长至次年2

3月。大量研究表明,茶树花营养丰富,富含茶多糖、茶多酚、茶皂素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和茶叶相似的组成成分,具有抑菌、抗炎、降血糖和增强免疫力等功效,茶树花中的水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茶叶。
[0003]现有的茶树花制茶工艺中,依次对采摘的茶树花进行萎凋、杀青、摊凉和烘干处理,最终得到含水率达标的茶树花茶。萎凋利用常温,比如日光,目的是让鲜叶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让水分流失,同时促进内含物质的转化;杀青则是利用高温(一般为80℃以上),使得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制止茶多酚的酶促氧化,保持茶树花的色泽。摊凉后直接将茶树花烘干至含水率达标的干燥程度(一般为含水率≤6%),烘干温度一般为100℃

120℃,花汁持续流失,直至含水率达标,这个过程中不利于内含物质转化的正常进行,导致保健功能成分含量下降,并且,茶树花持续快速失水,更容易导致局部裂纹的出现,进而导致碎末率升高,使得成品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茶树花制茶的加工工艺,既能降低碎末率从而提高成品率,又能提升保健功能成分的含量。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茶树花制茶的加工工艺,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茶树花制茶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07]S1、采摘,采摘花蕾露白期和/或开放期的茶树鲜花;
[0008]S2、萎凋,将采摘的茶树鲜花均匀平铺在萎凋装置中进行自然萎凋,使得含水率降至65%

70%;
[0009]S3、杀青,将萎凋后的茶树花置于杀青装置中进行杀青,使得含水率降至45

50%;
[0010]S4、摊凉、烘干,交替采用摊凉装置和烘干装置对杀青后的茶树花进行摊凉回潮和烘干处理,每次摊凉回潮的时间为40

60min,每次烘干后,茶树花的含水率下降5

8%,直至茶树花的含水率降至20

25%;
[0011]S5、最终摊凉,将含水率降至20

25%的茶树花置于摊凉装置中进行最后一次摊凉回潮,时间为40

60min;
[0012]S6、足干,将最终摊凉后的茶树花置于足干装置中进行足干,使得含水率降至≤6%,即得茶树花茶。
[0013]进一步的,S2中,所述萎凋装置为竹匾、篾簟或萎凋槽,平铺厚度为2

3cm,萎凋时
间为4

6h。
[0014]进一步的,S3中,所述杀青装置为热风杀青机,将萎凋后的茶树花置于热风杀青机内进行杀青,杀青温度为320

330℃,杀青时间为120

150s。
[0015]进一步的,S3中,所述杀青装置为微波杀青机,将萎凋后的茶树花单层均匀平铺在微波杀青机的传送带上,传送速度为5

7cm/s,杀青时间为90

120s。
[0016]进一步的,所述摊凉装置为竹匾、篾簟或摊凉平台。
[0017]进一步的,S4中,所述烘干装置为单层烘干机,将摊凉回潮后的茶树花单层置于单层烘机机上,烘干温度为120℃

130℃,烘干时间为3min

5min。
[0018]进一步的,S6中,所述足干装置为提香机,将最终摊凉后的茶树花平铺在筛盘上,平铺的厚度为2

3cm,然后置于提香机内,提香机的温度为75

85℃,时间为120

150min。
[0019]进一步的,S4中,每次摊凉回潮和烘干之间,用溶壁酶溶液对茶树花进行喷洒处理。
[0020]进一步的,所述溶壁酶溶液的制备方法:将溶壁酶加入20

25℃的水中进行搅拌稀释,溶壁酶和水的质量比为1:12

15。
[0021]进一步的,第一次喷洒的溶壁酶溶液和最初采摘的茶树鲜花的质量比为5

8:1000,之后每次喷洒的溶壁酶溶液的质量比前一次减少10

15%。
[002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3]1、本专利技术茶树花茶的加工工艺中,摊凉、烘干步骤限制交替进行摊凉回潮和烘干处理,每次摊凉回潮的时间为40

60min,每次烘干后,茶树花的含水率下降5

8%,直至茶树花的含水率降至20

25%,这样可以避免连续烘干时间过长使得花汁持续流失而导致内含物质转化无法正常进行,有利于提升最终产品茶树花茶的功能成分含量,同时,还能避免局部裂纹的出现,进而降低碎末率、提高成品率;
[0024]2、本专利技术茶树花茶的加工工艺中,摊凉、烘干步骤中增加使用溶壁酶溶液对茶树花进行均匀喷洒,不仅可以缩短烘干时间,而且有利于功能成分保留量的提升;
[0025]3、本专利技术茶树花茶的加工工艺中,摊凉、烘干过程中,限制烘干温度120

130℃、时间3

5min为最佳,最有利于提高成品率、降低碎末率,无论是通过降低烘干温度延长烘干时间的方式还是通过提升烘干温度减少烘干时间的方式达到同样的降低含水率目的,都会导致碎末率升高,导致成品率下降。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实施例1
[0028]一种茶树花制茶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29]S1、采摘;
[0030]采摘花蕾露白期和开放期的茶树鲜花。
[0031]S2、萎凋;
[0032]将采摘的茶树鲜花均匀平铺在竹匾中,进行自然萎凋,平铺厚度为2

3cm,萎凋时间为5h,茶树花的含水率降至66%。
[0033]S3、杀青;
[0034]将萎凋后的茶树花置于热风杀青机中进行杀青,杀青温度设置为325℃,杀青时间为130s,茶树花的含水率降至48%。
[0035]S4、摊凉、烘干;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树花制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采摘,采摘花蕾露白期和/或开放期的茶树鲜花;S2、萎凋,将采摘的茶树鲜花均匀平铺在萎凋装置中进行自然萎凋,使得含水率降至65%

70%;S3、杀青,将萎凋后的茶树花置于杀青装置中进行杀青,使得含水率降至45

50%;S4、摊凉、烘干,交替采用摊凉装置和烘干装置对杀青后的茶树花进行摊凉回潮和烘干处理,每次摊凉回潮的时间为40

60min,每次烘干后,茶树花的含水率下降5

8%,直至茶树花的含水率降至20

25%;S5、最终摊凉,将含水率降至20

25%的茶树花置于摊凉装置中进行最后一次摊凉回潮,时间为40

60min;S6、足干,将最终摊凉后的茶树花置于足干装置中进行足干,使得含水率降至≤6%,即得茶树花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树花制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萎凋装置为竹匾、篾簟或萎凋槽,平铺厚度为2

3cm,萎凋时间为4

6h。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树花制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S3中,所述杀青装置为热风杀青机,将萎凋后的茶树花置于热风杀青机内进行杀青,杀青温度为320

330℃,杀青时间为120

150s。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树花制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S3中,所述杀青装置为微波杀青机,将萎凋后的茶树花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智凤徐平陈虹静
申请(专利权)人:安康市汉滨区康聚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