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纹绣仪快速锁紧结构,包括操作手柄及纹绣头,所述纹绣头的顶部设有第一对接端,所述操作手柄的底部设有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一对接端螺接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端的底部外表面上设有第二对接端,所述操作手柄的外表面上安装有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包括套筒及弹性夹头,所述套筒的顶部与所述操作手柄相连,所述弹性夹头的顶部与所述套筒的底部相连,所述套筒推动所述弹性夹头上下移动,并推动所述弹性夹头的底部张开或闭合,使所述弹性夹头的底部将所述第二对接端外壁夹持或松开对所述第二对接端外壁的夹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防止松脱,提高了纹绣过程中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提高了纹绣过程中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提高了纹绣过程中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纹绣仪快速锁紧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纹绣仪,尤其涉及一种纹绣仪快速锁紧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纹绣是一种破皮上色的化妆方法,将色料刺进皮肤,并到达一定深度,以保留数月到数年。在操作过程中,纹绣仪通过紧固部件与纹绣针刺组件临时固定,以持续为所述针刺组件的针刺提供入刺的动力。现有纹绣仪和相应的纹绣针刺组件临时固定的方式较为简单,一般就是通过单一类型的结构,如弹性防滑件、旋转锁扣、螺纹结构等其中的一种进行紧固,提供单一方位的防脱阻力限制松脱。
[0003]由于纹绣仪为针刺组件的针刺部,所提供的动力持续时间长并且震动频率高,所述针刺组件非常容易在操作过程中,相对纹绣仪发生松脱,经常造成色料进入纹绣仪紧固部端口污染仪器,甚至造成针刺组件飞离纹绣仪,误伤使用者或操作者的意外事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纹绣仪快速锁紧结构,通过使用该结构,提高了纹绣仪的连接强度,防止松脱,提高纹绣过程中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纹绣仪快速锁紧结构,包括操作手柄及纹绣头,所述纹绣头的顶部设有第一对接端,所述操作手柄的底部设有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一对接端螺接相连,所述第一对接端的底部外表面上设有第二对接端,所述操作手柄的外表面上安装有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包括套筒及弹性夹头,所述套筒的顶部与所述操作手柄相连,所述弹性夹头的顶部与所述套筒的底部相连,所述套筒推动所述弹性夹头上下移动,并推动所述弹性夹头的底部张开或闭合,使所述弹性夹头的底部将所述第二对接端外壁夹持或松开对所述第二对接端外壁的夹持。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套筒的底部内壁上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弹性夹头的顶部外壁上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弹性夹头套设于所述第一紧固件的外部,所述弹性夹头的顶部经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内螺纹螺接相连;所述套筒相对于所述弹性夹头移动时,推动所述弹性夹头的底部张开或闭合,对所述第二对接端的外壁夹紧或松开。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夹头包括连接部及设置于连接部底部的多组弹性夹爪,相邻所述弹性夹爪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一外螺纹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顶部外表面上,每组所述弹性夹爪的上方外缘面为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由下至上倾斜向内设置,所述套筒的底部抵于所述导向斜面上;所述套筒相对于所述弹性夹头朝下移动时,所述套筒的底部挤压所述导向斜面,推动所述弹性夹爪的底部朝向所述弹性夹头的轴线设置,使所述弹性夹爪闭合;所述套筒相对于所述弹性夹头朝上移动时,所述弹性夹爪的底部朝外自动恢复,所述弹性夹爪打开。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操作手柄的中部外壁上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套筒的顶部
内壁上设有第二内螺纹,所述套筒经所述第二内螺纹与所述操作手柄的第二外螺纹螺接相连。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操作手柄中部外壁上设有一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所述第二外螺纹之间设有环形间距,所述限位环的内壁上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正对所述第二外螺纹设置;所述套筒的顶部外缘面上设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移动设置于所述环形槽内。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环与所述操作手柄粘接相连、所述限位环与所述操作手柄焊接相连或所述限位环经螺栓安装于所述操作手柄上。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紧固件的底部设有底部螺纹,所述第一对接端的顶部设有顶部螺纹,所述第一紧固件及第一对接端经所述底部螺纹与顶部螺纹螺接相连。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部螺纹为内螺纹,所述内螺纹设置于所述第一紧固件的底部内壁上,所述顶部螺纹为外螺纹,所述外螺纹设置于所述第一对接端的顶部外壁上;或所述底部螺纹为外螺纹,所述外螺纹设置于所述第一紧固件的底部外壁上,所述顶部螺纹为内螺纹,所述内螺纹设置于所述第一对接端的顶部内壁上。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纹绣头上设有针刺组件,所述操作手柄内设有驱动所述针刺组件伸出的驱动组件,所述针刺组件的顶部穿过所述第一对接端插设于所述第一紧固件内,并与所述驱动组件接触。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对接端的外径小于所述纹绣头的顶部外径,所述弹性夹头与所述第二对接端夹持状态下时,所述弹性夹头的底部抵于所述纹绣头的顶面上。
[0015]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6]1.本技术中在第一紧固件与第一对接端构成一次紧固的情况在,再设置第二紧固件及第二对接端,通过第二紧固件中套筒及弹性夹头的设置,利用套筒推动弹性夹头夹住第二对接端,构成二次紧固,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操作手柄与纹绣头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出现松脱,提高纹绣操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同时也能够保证纹绣精度;
[0017]2.本技术中利用套筒与弹性夹头的相对转动,从而推动弹性夹头底部张开或闭合,从而通过弹性夹头对纹绣头进行夹持或者松开,实现二次紧固的快速实现或者快速解除,提高操作手柄与纹绣头安装、拆卸的便利性;
[0018]3.本技术中采用双重紧固结构,与以往单重紧固的方式相比,密封性更好,能够有效防止色料进入到操作手柄内污染操作手柄。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操作手柄底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套筒及弹性夹头还未朝下移动状态下);
[00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操作手柄底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套筒及弹性夹头朝下移动状态下);
[0022]图4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纹绣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套筒与弹性夹头连接处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图1中套筒与限位环连接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其中:1、操作手柄;2、纹绣头;3、第一对接端;4、第一紧固件;5、第二对接端;6、套筒;7、弹性夹头;8、第一内螺纹;9、第一外螺纹;10、连接部;11、弹性夹爪;12、间隙;13、导向斜面;14、第二外螺纹;15、第二内螺纹;16、限位环;17、环形间距;18、环形槽;19、环形凸起;20、底部螺纹;21、顶部螺纹;22、针刺组件;23、驱动组件;24、调节件;101、通孔;102、让位孔;103、环形凸块;10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7]实施例一:参见图1~6所示,一种纹绣仪快速锁紧结构,包括操作手柄1及纹绣头2,所述纹绣头的顶部设有第一对接端3,所述操作手柄的底部设有第一紧固件4,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一对接端螺接相连,所述第一对接端的底部外表面上设有第二对接端5,所述操作手柄的外表面上安装有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包括套筒6及弹性夹头7,所述套筒的顶部与所述操作手柄相连,所述弹性夹头的顶部与所述套筒的底部相连,所述套筒推动所述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纹绣仪快速锁紧结构,包括操作手柄及纹绣头,所述纹绣头的顶部设有第一对接端,所述操作手柄的底部设有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一对接端螺接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端的底部外表面上设有第二对接端,所述操作手柄的外表面上安装有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包括套筒及弹性夹头,所述套筒的顶部与所述操作手柄相连,所述弹性夹头的顶部与所述套筒的底部相连,所述套筒推动所述弹性夹头上下移动,并推动所述弹性夹头的底部张开或闭合,使所述弹性夹头的底部将所述第二对接端外壁夹持或松开对所述第二对接端外壁的夹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纹绣仪快速锁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底部内壁上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弹性夹头的顶部外壁上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弹性夹头套设于所述第一紧固件的外部,所述弹性夹头的顶部经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内螺纹螺接相连;所述套筒相对于所述弹性夹头移动时,推动所述弹性夹头的底部张开或闭合,对所述第二对接端的外壁夹紧或松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纹绣仪快速锁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夹头包括连接部及设置于连接部底部的多组弹性夹爪,相邻所述弹性夹爪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一外螺纹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顶部外表面上,每组所述弹性夹爪的上方外缘面为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由下至上倾斜向内设置,所述套筒的底部抵于所述导向斜面上;所述套筒相对于所述弹性夹头朝下移动时,所述套筒的底部挤压所述导向斜面,推动所述弹性夹爪的底部朝向所述弹性夹头的轴线设置,使所述弹性夹爪闭合;所述套筒相对于所述弹性夹头朝上移动时,所述弹性夹爪的底部朝外自动恢复,所述弹性夹爪打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纹绣仪快速锁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的中部外壁上设有第二外螺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免麻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