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嘉庆专利>正文

多层光学膜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8383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多层光学膜片至少包含有:三层或以上折射率相异的双折 射层,且上、下相邻的双折射层间折射率差值大于0.4,藉由各双折 射层可在宽广的波长范围(约380~780nm)内具有较佳的反射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多层光学膜片,目的在提供一较佳反射率 的多层光学膜片。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广泛用于桌上型计算机、手持式计算器、数字显示式 电子表以及必须将信息显示于显示器的类似装置。在许多应用上,.显 示器结合背光模块以便于进入显示器以及由显示器反射回来的周围光 线不足时,提供观看显示器所需要的光。背光模块典型而言包含光源及用来导引来自光源的光线并使其均 匀分布在显示器上的导光体。传统上的导光体是由能藉由内部全反射 使光线沿着导光体长度传送的透光材料。典型而言,光线由导光体的 下表面,以能够使光线离开导光体上表面的角度向其上表面反射。使 用包括反射点、槽、小平面等各种不同的反射微结构来均匀分散离开 导光体的光线。使用例如萤光灯等非平行光源的背光模块通常也结合至少两个反 射体。灯具凹坑型的光学膜片典型而言用来将离开光源的光线,以远 离导光体的方向,反射回到导光体的反射体。此种反射体可为镜面或 扩散者,但通常为镜面者。第二反射体紧邻导光体下表面设置,用以反射离开导光体下表面 的光线并将其重新导向光线可透射至显示器的导光体上表面。这些反 射体典型而言由反射式白色涂膜所构成,该涂膜也能使朗伯分布(Lambertian distribution)范围内的反射光扩散。然而,在灯具凹坑型及导光体下表面所使用的习知反射体的主要 缺点是它们对于入射光具有相当高的吸收率与高透射率。典型反射体 会吸收或使约4%至约15%照射在它们上面的入射光透射。被吸收的光理所当然无法为显示器所利用,因此背旋光性能会变差。毫无疑问地,吸收损失会随着光线每一次由习知反射体的表面反射而增加。即使是吸收4。/。入射光的最佳习知反射体,只要经过五次反 射后,反射光的强度就剩下大约81.5%。当背光与各种不同的光再生膜(例如结构化部分反射膜等)组合使 用时,这些吸收损失也会大幅增加。其中一种微复制型结构化部分反 射膜可利用购自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明尼苏达矿业及制造公司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St. Paul, Minn.)的才妾 近全反射光学薄膜(OPTICAL LIGHTING FILM)。结构化部分反射膜典型而言在特定角度范围内具有优异的反射 率,但在其它范围内具有高透射率。微复制型结构化部分反射膜可利 用购自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明尼苏达矿业及制造公司的增亮膜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 )。 一般而言,结构化部分反射膜会重 新导引并且使光线在较窄的角度范围内透射,同时反射其余光线。因 此,能使光线透射并藉由再生以正常视角之外的角度离开背光的光线 来提高背光模块中的亮度。虽然用此方法再生光线通常能达到要求,但与习知反射体组合时, 由于习知反射体会吸收或使反射回到导光体的一部分光线透射,因此 这个部分是不利的。这些增加的吸收损失会降低此种背光模块可达到 的发光强度或亮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多层光学膜片,目的在于提供一 较佳反射率的多层光学膜片。为达上揭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多层光学膜片至少包含有三层或以上 折射率相异的双折射层,且上、下相邻的双折射层间折射率差值大于 0.4,藉由各双折射层可在宽广的波长范围(约380~780nm)内具有较佳的 反射率,例如可反射至少约95%以上的正射光,及至少约95%以上的入 射角为60度的光线,或者该多层光学膜片于反射轴的立体角5度内可反5射约80~85%以上的正射光,及80~85°/。以上的入射角为60度的光线,使 光线得以有效利用,当该多层光学膜片应用于背光模块时,可达到的 较佳.发光强度或亮度。附图说明图1 A~C为本专利技术中第 一 实施例多层光学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A C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实施例多层光学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A、 B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三实施例多层光学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A、 B为本专利技术中第四实施例多层光学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A D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五实施例多层光学膜片的结构示意图。图号说明多层光学膜片l 第一双折射层ll 第二双折射层12 第三双折射层13金属基材14 扩散粒子15 -扩散层16 金属层17 黏着层18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可参阅本案图式及实施例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 地了解。本专利技术多层光学膜片,该多层光学膜片1的结构如图1A所示,至 少包含有三层或以上折射率相异的双折射层,且该多层光学膜片1 包含至多50层的双折射层,且上、下相邻的双折射层间折射率差值大 于0.4,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多层光学膜片1包含有第一、第二、 第三双折射层ll、 12、 13相互叠设而成,而第一、第二双折射层ll、 12间,以及第二、第三双折射层12、 13间的折射率差值均大于0.4, 而该第一双折射层11的折射率可小于或大于第二双折射层12,该第二 双折射层12的折射率可小于或大于第三双折射层13;当然,该多层光 学膜片1可进一步结合有一金属基材14,如图1B所示,该多层光学膜6片1下表面可进一步结合有一金属基材14,而该多层光学膜片1与金 属基材14间的结合应力大于0.1kN/m2,该多层光学膜片l与金属基材 14间亦可藉由一黏着层18相互结合,如图1C所示。整体多层光学膜片1因设有三层或以上(最多可至50层)折射率相 异的双折射层,使光线通过时可将光线进行多次的反射,而本专利技术利 用三层或以上(最多可至50层)双折射层相互堆栈的作用,不仅使该光 线可在宽广的波长范围(约380 780nm)内具有较佳的反射率,例如该多 层光学膜片1可反射至少约95%以上的正射光,及至少约95%以上的 入射角为60度的光线,该多层光学膜片1于反射轴的立体角5度内可 反射约80 85%以上的正射光,及80~85%以上的入射角为60度的光, 同时容易使反射的光线形成布鲁斯特角(Brewster's angle),可增加光线 偏振光源以提高光线辉度。如图2A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多层光学膜片1的第二实施例,各双折射层 其中一层具有扩散粒子,如图所示,该第一双折射层11内具有复数扩 散粒子15,其中该扩散粒子15可以为白色物质,而该白色物质可以为 二氧化钛、硫酸钡、碳酸4丐的白色物质或其混合物,可同时使通过的 光线达到光线扩散的效果;当然,该多层光学膜片1可进一步结合有 一金属基材14,如图2B所示,该多层光学膜片1下表面可进一步结合 有一金属基材14,而该多层光学膜片1与金属基材14间的结合应力大 于0.1kN/m2,该多层光学膜片1与金属基材14间亦可藉由一黏着层18 相互结合,如图2C所示。如图3A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多层光学膜片1的第三实施例,该多层光学 膜片1进一步设有一扩散层16,如图所示,'该扩散层16可设于多层光 学膜片l的最底层,亦即设于第一双折射层11的下表面,其中该扩散 层16包含有高分子树脂与扩散粒子,当然该扩散粒子同样可以为白色 物质(可以为二氧化钛、硫酸钡、碳酸钩的白色物质或其混合物),而该 扩散层16亦可以为白色或不透光高分子树脂,同样可使通过的光线达 到光线扩散的效果;当然,该多层光学膜片1可进一步结合有一金属 基材14,如图3B所示,该扩散层16下表面可进一步结合有一金属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层光学膜片,该多层光学膜片至少包含有:三层或以上折射率相异的双折射层,且上、下相邻的双折射层间折射率差值大于0.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翔霖王嘉庆
申请(专利权)人:王嘉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