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排屑的可转位浅孔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8021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刀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可转位浅孔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辅助排屑的可转位浅孔钻。其为了解决现有的可转位浅孔钻在进行高速钻削或进给量较大时,外刀片处产生的长切屑较多而存在排屑困难的问题,故提供了一种辅助排屑的可转位浅孔钻,包括刀体、刀柄、内刀片、外刀片、内螺旋排屑槽、外螺旋排屑槽以及Y型冷却内孔、闭环的传动钢带,外螺旋排屑槽上设有与外螺旋排屑槽布置方向一致的条状导向槽,导向槽的底端和顶端分别开有与冷却内孔连通的下径向孔和上径向孔,传动钢带套于条状导向槽、下径向孔、冷却内孔、上径向孔所形成的区域外,传动钢带的外侧面上均布有多个凸块。该结构构思新颖巧妙且能有效提高排屑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辅助排屑的可转位浅孔钻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刀具
,特别涉及可转位浅孔钻
,具体为一种辅助排屑的可转位浅孔钻。

技术介绍

[0002]可转位浅孔钻是指使用可转位的刀片的钻头,在刀片磨损后,通过转动刀片而再次进行加工,不用更换刀片的便捷性,且可以进行高速钻削,加工效率高的特点,是目前常用的孔加工刀具之一。可转位浅孔钻包括同轴布置的刀体、刀柄,刀柄的底端与刀体的顶端(本申请文件中所述的顶端、底端均是相对于钻削工件时该钻头的安装方向而言的,钻削时,钻头竖直向下且刀体位于刀柄的下方,位于上方的部分称为顶端,位于下方的部分称为底端)固定连接,刀体的底端设有两个用于承担切削任务的可转位刀片,其中一片比较接近钻头的中心,称为内刀片,另一片比较接近钻头外圆,称为外刀片,另外,该可转位浅孔钻的中心处还设有Y型冷却内孔(Y型冷却内孔的一端开口位于刀柄顶端面中心处,另一端的两个开口分别位于刀体底端部的两侧,冷却液从刀柄顶端面中心处进入,从刀体底端部排出后用于冷却)。
[0003]内刀片因接近钻头中心,切削力的波动较大,切削过程主要以挤压材料为主,因此切削过程中产生的切屑容易断裂而形成节状,而外刀片因远离中心,切削过程平稳且切削过程主要以摩擦为主,因此切削过程中产生的切屑通常为较长的带状,为提高排屑效率,现有的可转位浅孔钻大多刀体的外圆周面上均设有与内刀片和外刀片位置对应的内螺旋排屑槽和外螺旋排屑槽,但当可转位浅孔钻在进行高速钻削或进给量较大时,外刀片处产生的长切屑较多,仅通过外螺旋排屑槽进行排屑已不能满足其排屑需求,而长切屑若不能及时有效排出将导致长切屑发生缠绕而影响正常工件的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可转位浅孔钻在进行高速钻削或进给量较大时,外刀片处产生的长切屑较多而存在排屑困难的问题,故提供了一种辅助排屑的可转位浅孔钻。
[0005]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辅助排屑的可转位浅孔钻,包括刀体、刀柄、内刀片、外刀片、内螺旋排屑槽、外螺旋排屑槽以及Y型冷却内孔、闭环的传动钢带(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传动钢带在安装时是条状的,安装后可将传动钢带的两端进行连接如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使得传动钢带形成闭环),外螺旋排屑槽上设有与外螺旋排屑槽布置方向一致且用于滑动放置传动钢带的条状导向槽,导向槽的底端和顶端分别开有与冷却内孔连通的下径向孔和上径向孔,传动钢带传动套于导向槽、下径向孔、冷却内孔、上径向孔所形成的闭环区域外,传动钢带的外侧面(传动钢带的外侧面指远离传动钢带的闭环中心处的一侧面)上均布有多个凸块。
[0006]工作原理:通过可转位浅孔钻钻削工件时,冷却液从刀柄顶端中心处进入后经过刀柄中心处、刀体中心处后从刀体的底端排出,期间当冷却液从刀柄顶端中心处经过传动
至冷却内孔的传动钢带时,通过冷却液对传动钢带上的凸块进行冲击,使得传动钢带进行闭环传动,这时当可转位浅孔钻钻削工件排出切屑时,由传动至条状导向槽上的传动钢带上的凸块带动切屑排出,从而达到辅助排屑的目的。
[0007]进一步地,导向槽两端分别与冷却内孔的两端的过渡面均为圆弧面,降低传动钢带的传动阻力,进而提高排屑效率。
[0008]进一步地,凸块上设有用于切断切屑的碎屑齿,将长切屑切断成节状,减少因长切屑缠绕的情况发生。
[0009]本专利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传动钢带闭环传动,从而推动切屑排出;2)利用冷却液对传动钢带上凸块的冲击而作为传动钢带传动的动力,无需外加动力装置;3)该结构构思新颖巧妙。
附图说明
[0010]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表示出了符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可转位浅孔钻未安装传动钢带时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A

A剖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可转位浅孔钻未安装传动钢带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可转位浅孔钻未安装传动钢带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传动钢带的展开图;图7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传动钢带的闭环传动原理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可转位浅孔钻安装上传动钢带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

刀体,2

刀柄,3—内刀片,4—外刀片,5—内螺旋排屑槽,6—外螺旋排屑槽,7—冷却内孔,8—传动钢带,9—导向槽,10—上径向孔,11—下径向孔,12—凸块,13—微型螺母,14—微型螺杆,15—通孔,16—碎屑齿。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5]在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
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
体含义。
[0016]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18]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辅助排屑的可转位浅孔钻,包括刀体1、刀柄2、内刀片3、外刀片4、内螺旋排屑槽5、外螺旋排屑槽6以及Y型冷却内孔7、闭环的传动钢带8(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传动钢带8在安装时是条状的,安装后可将传动钢带8的两端进行连接如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使得传动钢带8形成闭环),外螺旋排屑槽6上设有与外螺旋排屑槽6布置方向一致且用于滑动放置传动钢带8的条状导向槽9,导向槽9的底端和顶端分别开有与冷却内孔7连通的下径向孔11和上径向孔10,传动钢带8传动套于导向槽9、下径向孔11、冷却内孔7、上径向孔10所形成的闭环区域外,传动钢带8的外侧面(传动钢带8的外侧面指远离传动钢带8的闭环中心处的一侧面)上均布有多个凸块12。
[0019]工作原理:如图8、9所示,其中,图8中的竖直箭头所示方向为冷却液流动方向,旋转箭头所示方向为传动钢带8的传动方向,具体为通过可转位浅孔钻钻削工件时,冷却液从刀柄2顶端中心处进入冷却内孔即经过刀柄2中心处、刀体1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排屑的可转位浅孔钻,包括刀体(1)、刀柄(2)、内刀片(3)、外刀片(4)、内螺旋排屑槽(5)、外螺旋排屑槽(6)以及Y型冷却内孔(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闭环的传动钢带(8),外螺旋排屑槽(6)上设有与外螺旋排屑槽(6)布置方向一致且用于滑动放置传动钢带(8)的条状导向槽(9),导向槽(9)的底端和顶端分别开有与冷却内孔(7)连通的下径向孔(11)和上径向孔(10),传动钢带(8)传动套于导向槽(9)、下径向孔(11)、冷却内孔(7)、上径向孔(10)所形成的闭环区域外,传动钢带(8)的外侧面上均布有多个凸块(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排屑的可转位浅孔钻,其特征在于,导向槽(9)两端分别与冷却内孔(7)的两端的过渡面均为圆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辅助排屑的可转位浅孔钻,其特征在于,凸块(12)上设有用于切断切屑的碎屑齿(1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辅助排屑的可转位浅孔钻,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燕王建中郭纪纪赵建马赛坤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