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用耐压筒及水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8002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泵用耐压筒及水泵,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大圆球筒形的筒体消耗原材料多、连接于联接件的拉杆设置在筒体内影响流道顺畅等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圆柱形的筒体,封闭所述筒体的一端的端盖,筒体和端盖为一体结构,端盖的中部区域设置进水管,进水管立于所述端盖的外表面并与所述筒体的内腔连通,端盖上设置加水口,加水口与所述进水管间隔设置,筒体上设置出水管,出水管立于筒体的外表面并与筒体的内腔连通,筒体上还设置排水口,排水口与筒体间距设置。其效果:将筒体改为圆柱形、端盖改为近平板型,节约原材料消耗、有利于内部流道空间收缩,此外布局了加水口和排水口,有利于耐压筒应用于水泵后提升水泵性能和水泵运行稳定性。水泵运行稳定性。水泵运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泵用耐压筒及水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泵用耐压筒及水泵。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水泵上的的耐压筒包括筒体和设置在筒体一端的端盖,筒体的另一端敞口,筒体和端盖均为外扩的方式体现,筒体为球环形,端盖的为球冠形或类似球冠形或橄榄形,端盖与筒体圆弧平滑过渡且为一体结构,端盖上设置进水管,筒体的侧壁设置出水管,筒体的敞口端与联接件配合,联接件的另一端与水泵上的电机形成连接,筒体的内部设置四个栏杆,拉杆的一端固定在端盖的内壁上,拉杆的另一端固定在联接件上,使耐压筒与联接件形成连接。耐压筒整体外形尺寸大,受到拉杆的影响,内部流道水力损失较大,进而影响水泵的整体性能和水泵运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泵用耐压筒及水泵,将筒体改为圆柱形、端盖改为近平板型,既方便生产加工,有利于简化加工工艺,还有利于节约原材料消耗,降低成本,而且筒体内部结构为收缩式结构(相对于球形或类似于球形的外扩的筒体而言),还有利于内部流道空间收缩,并增设加水口和排水口,有利于筒体内部的流道更顺滑,有利于耐压筒应用于水泵后提升水泵性能和水泵运行稳定性。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泵用耐压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形的筒体,封闭所述筒体的一端的端盖,所述筒体和端盖为一体结构,所述端盖的中部区域设置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立于所述端盖的外表面并与所述筒体的内腔连通,所述端盖上设置加水口,所述加水口与所述进水管间隔设置,所述筒体上设置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立于所述筒体的外表面并与所述筒体的内腔连通,所述筒体上还设置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与所述筒体间距设置。本技术方案将筒体改为圆柱形、端盖改为近平板型,既方便生产加工,有利于简化加工工艺,还有利于节约原材料消耗,降低成本,而且筒体内部结构为收缩式结构(相对于球形或类似于球形的外扩的筒体而言)。本技术方案涉及的耐压筒通过外部连接结构固定在联接件上,使得耐压筒的内壁空间不被连接结构破坏,有利于内部流道空间收缩,并增设加水口和排水口,有利于筒体内部的流道更顺滑,有利于耐压筒应用于水泵后提升水泵性能和水泵运行稳定性。
[0005]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端盖包括具有同轴线的中环、倾斜环、过渡环和外环,所述中环、倾斜环、过渡环和外环为一体结构,所述中环的外沿先外翻再向内斜折,向内斜折形成的环为所述的倾斜环,所述过渡环位于所述倾斜环的外沿,所述过渡环向外翻折后再平折,平折形成的环为所述的外环。本技术方案涉及的端盖并非普通的圆饼状,端盖在轴向上的投影为圆形,端盖在轴向一定范围内又具有空间结构,空间结构有利于耐压筒内部的流道更顺滑,同时,空间结构,有有利于增加端盖的强度。
[0006]所述过渡环、中环和外环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筒体的轴线垂直,所述外环所在平面位于所述中环所在平面的轴向的外侧,所述过渡环所在平面位于所述中环所在平面的轴向的内侧。过渡环所在的平面为端盖最内端的平面,外环所在的平面为端盖最外端的平面,过渡环、中环和外环的轴线与筒体的轴线或者端盖的中轴线平行,过渡环、中环和外环平行,确定了端盖整体的轴向厚度,而且端盖的壁厚为中环、倾斜环、过渡环和外环的厚度所决定,中环、倾斜环、过渡环和外环的厚度基本一致,因此端盖的壁厚较薄,消耗原材料较少,有利于降低材料成本。虽然端盖壁厚较薄,但是端盖上具有多道折环,起到加强筋的效果,使得端盖整体强度大。
[0007]所述倾斜环的轴线与所述筒体的轴线在所述筒体的内部具有交点,所述加水口设置在所述倾斜环上。既倾斜环朝着筒体的中心方向倾斜,倾斜环与内环配合所包围的空间形成一端敞口一端缩口的空间,敞口方向朝向筒体,缩口方向朝向进水管,有利于耐压筒内部的流道更顺滑、更符合流道要求。
[0008]所述加水口具有一段加水管,所述加水管位于所述倾斜环的内侧,即位于所述筒体的内腔中,所述加水管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倾斜环。加水管的设置具有引流的作用,使通光加水管进入筒体内的水能够流向叶轮组件的进水口方向。
[0009]为了更符合耐压筒内流道顺滑减少水力损失,所述加水口的轴线与所述出水管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
[0010]所述筒体横置,所述加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筒体的轴线的上方,所述排水口位于所述筒体轴线的下方。耐压筒应用于水泵时,往往是横置卧式使用,进水口的轴线往往设置在筒体的轴线上,加水口和出水口均在筒体的轴线上方方向设置,排水口顺延重力,设置在筒体轴线的下方,方便排水。
[0011]为了使耐压筒应用于水泵时具有更好水力性能,减少水力损失,所述筒体的长度和直径比大于1.2:1、小于5:1。
[0012]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设置压盖和联接件,压盖和联接件之间通过若干根拉杆形成连接,所述拉杆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外部。耐压筒应用于水泵时,耐压筒的敞口端与联接件配合,压盖与耐压筒上的端盖配合并设置在端盖的外侧,栏杆依次穿过压盖、联接件上的对应的连接孔形成连接,使耐压筒固定在联接件上。本技术方案将耐压筒固定于联接件的连接件设置在了耐压筒的外侧,避免连接件设置在耐压筒的内部,避免破坏耐压筒的内部空间,有利于保持耐压筒内部流道顺滑而不被破坏。此外,压盖的设置也有利于增强耐压筒的强度。
[0013]应用前述泵用耐压筒的水泵,包括筒体,通过联接件与所述筒体形成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的驱动轴伸入所述筒体并与设置在所述筒体内的叶轮组件
[0014]形成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为前述的泵用耐压筒。应用改进后的耐压筒,首先就整体形状而言,耐压筒内部流道空间收缩,内部流道紧凑,减少了内部涡流,有利于减少水力损失,然后改变耐压筒固定于联接件上的方式,改变现有技术耐压筒内部设置拉杆连接于联接件的方式,改为通过压盖和拉杆的配合,使压盖和拉杆设置在耐压筒的外部,使连接结构设置更为合理,并避免对耐压筒内部结构造成影响,使耐压筒工作更为稳定,进而有利于提升水泵性能和水泵运行稳定性。
[0015]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
[0016]将筒体改为圆柱形、端盖改为近平板型,既方便生产加工,有利于简化加工工艺,还有利于节约原材料消耗,降低成本,而且筒体内部结构为收缩式结构(相对于球形或类似于球形的外扩的筒体而言)。本技术方案涉及的耐压筒通过外部连接结构固定在联接件上,使得耐压筒的内壁空间不被连接结构破坏,有利于内部流道空间收缩,并增设加水口和排水口,有利于筒体内部的流道更顺滑,有利于耐压筒应用于水泵后提升水泵性能和水泵运行稳定性。
[0017]应用改进后的耐压筒,首先就整体形状而言,耐压筒内部流道空间收缩,内部流道紧凑,减少了内部涡流,有利于减少水力损失,然后改变耐压筒固定于联接件上的方式,改变现有技术耐压筒内部设置拉杆连接于联接件的方式,改为通过压盖和拉杆的配合,使压盖和拉杆设置在耐压筒的外部,使连接结构设置更为合理,并避免对耐压筒内部结构造成影响,使耐压筒工作更为稳定,进而有利于提升水泵性能和水泵运行稳定性。
附图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泵用耐压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形的筒体(1),封闭所述筒体(1)的一端的端盖(2),所述筒体(1)和端盖(2)为一体结构,所述端盖(2)的中部区域设置进水管(3),所述进水管(3)立于所述端盖(2)的外表面并与所述筒体(1)的内腔连通,所述端盖(2)上设置加水口(4),所述加水口(4)与所述进水管(3)间隔设置,所述筒体(1)上设置出水管(5),所述出水管(5)立于所述筒体(1)的外表面并与所述筒体(1)的内腔连通,所述筒体(1)上还设置排水口(6),所述排水口(6)与所述筒体(1)间距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用耐压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2)包括具有同轴线的中环(7)、倾斜环(8)、过渡环(9)和外环(10),所述中环(7)、倾斜环(8)、过渡环(9)和外环(10)为一体结构,所述中环(7)的外沿先外翻再向内斜折,向内斜折形成的环为所述的倾斜环(8),所述过渡环(9)位于所述倾斜环(8)的外沿,所述过渡环(9)向外翻折后再平折,平折形成的环为所述的外环(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用耐压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环(9)、中环(7)和外环(10)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筒体(1)的轴线垂直,所述外环(10)所在平面位于所述中环(7)所在平面的轴向的外侧,所述过渡环(9)所在平面位于所述中环(7)所在平面的轴向的内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用耐压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环(8)的轴线与所述筒体(1)的轴线在所述筒体(1)的内部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巍巍曹隆彩李川赵志鹏王勇王雨
申请(专利权)人:新界泵业浙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