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双电位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7859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化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电位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双电位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包括两种电化学发光探针,其包括Ru@MOF和SnS2Q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电位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双电位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氯霉素类抗生素(包括氯霉素、氟苯尼考、甲砜霉素)以抗菌谱广、机体易吸收、用药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动物细菌病的防治。其中氯霉素(CAP)是一种高效的广谱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由于其优良的抗菌性能、稳定的药效和低廉的价格,在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氯霉素具有巨大的毒副作用,并且容易在动物和人体内富集,由此可能引起严重的不可逆的骨髓抑制反应,造成人体和动物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为此,许多地方明文规定氯霉素禁止用于动物饲养和治疗。但是,由于利益的驱使,一些商家仍然将氯霉素用于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中,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0003]鉴于氯霉素被禁用,在八十年代后期生产出了以磺酸基替代氯霉素分子苯环上对位硝基的第二代氯霉素类抗生素-氟苯尼考(FF),其对动物与人体的毒副作用大大地降低,它是动物专用抗菌药,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猪、鸡及鱼的细菌性疾病,尤其对呼吸系统感染和肠道感染疗效显著。尽管其毒副作用远远小于氯霉素,但是氟苯尼考有免疫抑制的作用,容易造成细胞的基因链重组,机体抵抗力下降,还具有胚胎毒性,不可用于妊娠期及哺乳期家畜。由于氟苯尼考与氯霉素同属于氯霉素类抗生素,两者关系密切,且两者之间不存在交叉反应,所以同时检测这两种抗生素具有重大意义。
[0004]电化学发光(ECL)其是化学发光和电化学的结合,因此综合了两者各方面的优势,具有仪器简单、背景信号低、线性工作范围宽等优点。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是电化学发光和免疫分析法的有效结合,兼具两者的优点,具有操作简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然而,传统的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方法通常只能检测一种目标物,当检测多个目标物时,需要准备多个传感器,这大大增加了检测成本。因此,关于同时测定多个组分的研究将成为未来的研究重点。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同时检测氟苯尼考和氯霉素的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方法,以降低操作难度、提高检测灵敏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目前对食源性动物中同时检测氟苯尼考和氯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

质谱法、液相色谱

质谱法等。这些传统的检测方法大多具有成本较高、样品预处理步骤复杂、操作繁琐等局限性,因此探索和开发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检测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电位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及其在检测氟苯尼考和氯霉素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开发了一种基于双电位电化学发光的竞争型ECL免疫传感器,使用Au/NSG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Ru@MOF和SnS2QDs

PEI

Au

MoS2作为两
种电化学发光探针,用于超灵敏定量同时检测氟苯尼考和氯霉素。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电位电化学发光(ECL)免疫传感器,包括第一电化学发光探针、第二电化学发光探针和电化学发光电极;
[0008]两种电化学发光探针,其包括Ru@MOF,所述Ru@MOF通过化学键连接有氟苯尼考抗体;其包括SnS
2 QDs

PEI

Au

MoS2,所述SnS
2 QDs

PEI

Au

MoS2通过化学键连接氯霉素抗体;
[0009]电化学发光电极,其包括电极本体,所述电极本体上修饰有Au/NSG纳米复合材料,所述Au/NSG纳米复合材料通过化学键连接有氟苯尼考包被抗原和氯霉素包被抗原。
[0010]所述第一电化学发光探针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0011]S11:将聚乙烯吡咯烷酮、硝酸锌、三(4,4

二羧基联吡啶)氯化钌和2

氨基对苯二甲酸进行加热反应,得到Ru@MOF;
[0012]S12:将Ru@MOF用交联剂活化后,加入氟苯尼考抗体(FF

Ab)孵育,得到所述第一电化学发光探针;
[0013]所述第二电化学发光探针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0014]S21:分别制备SnS
2 QDs和MoS
2 NF;所述SnS
2 QDs由氯化锡和L

半胱氨酸通过加热反应得到,所述MoS2NF由钼酸钠与硫脲通过高温反应制备得到;
[0015]S22:将SnS
2 QDs用交联剂活化后,加入聚乙烯亚胺(PEI)进行一次反应,得到偶联反应物;
[0016]S23:将所述偶联反应物和Au

MoS2进行二次反应,得到SnS
2 QDs

PEI

Au

MoS2;所述Au

MoS2由所述MoS2NF、PVP、氯金酸和抗坏血酸通过加热反应得到;
[0017]S24:将所述SnS
2 QDs

PEI

Au

MoS2和氯霉素抗体(CAP

Ab)孵育,得到第二电化学发光探针;
[0018]所述电化学发光电极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0019]S31:将氧化石墨烯、L

半胱氨酸和氯金酸混合后加热反应,得到Au/NSG;
[0020]S32:将所述Au/NSG修饰于电极上,加入氟苯尼考包被抗原(FF)和氯霉素包被抗原(CAP),孵育,得到所述电化学发光电极。
[0021]优选的,所述步骤S11和S12中,加热反应的温度为90

110℃。
[0022]具体的,所述步骤S11中,溶液A和溶液B混合后加热反应,得到中间产物;所述溶液A由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溶于醇和有机溶剂中得到;所述溶液B由硝酸锌、三(4,4

二羧基联吡啶)氯化钌(Ru(dcbpy)
32+
,CAS:97333

46

5)和2

氨基对苯二甲酸溶于有机溶剂中得到;向所述中间产物中加入DMF后加热反应,得到Ru@MOF;
[0023]进一步地,所述醇为乙醇,有机溶剂为DMF(N,N

二甲基甲酰胺)。
[0024]进一步地,所述溶液A和溶液B的加热反应的时间为4

6h。
[0025]进一步地,所述所述中间产物的加热反应的时间为7

9h。
[0026]优选的,所述步骤S12和S22中,交联剂均为1

乙基

(3

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EDC)和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位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化学发光探针、第二电化学发光探针和电化学发光电极;所述第一电化学发光探针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S11:将聚乙烯吡咯烷酮、硝酸锌、三(4,4

二羧基联吡啶)氯化钌和2

氨基对苯二甲酸进行加热反应,得到Ru@MOF;S12:将Ru@MOF用交联剂活化后,加入氟苯尼考抗体孵育,得到所述第一电化学发光探针;所述第二电化学发光探针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S21:分别制备SnS
2 QDs和MoS
2 NF;所述SnS
2 QDs由氯化锡和L

半胱氨酸通过加热反应得到,所述MoS2NF由钼酸钠与硫脲通过高温反应制备得到;S22:将SnS
2 QDs用交联剂活化后,加入聚乙烯亚胺进行一次反应,得到偶联反应物;S23:将所述偶联反应物和Au

MoS2进行二次反应,得到SnS
2 QDs

PEI

Au

MoS2;所述Au

MoS2由所述MoS2NF、聚乙烯吡咯烷酮、氯金酸和抗坏血酸通过加热反应得到;S24:将所述SnS
2 QDs

PEI

Au

MoS2和氯霉素抗体孵育,得到第二电化学发光探针;所述电化学发光电极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S31:将氧化石墨烯、L

半胱氨酸和氯金酸混合后加热反应,得到Au/NSG;S32:将所述Au/NSG修饰于电极上,加入氟苯尼考包被抗原和氯霉素包被抗原,孵育,得到所述电化学发光电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位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1中,加热反应的温度为90

11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位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2和S22中,交联剂为1

乙基

(3

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国孔越彭露范晓琳吴康邓安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