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植入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7717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0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骨植入物,骨植入物包括骨植入物本体和设置于骨植入物本体的表面的多孔结构件,多孔结构件包括基体以及多个凸起,基体包括基准面,多个凸起凸出于基准面,基体为多个相互连接的第一孔结构组成的网状结构,每一凸起为多个相互连接的第二孔结构组成的网状结构,第一孔结构和第二孔结构的孔形为泰森多边形,有效地提升了骨植入物的耐磨性能,并且能够实现骨植入物的表面摩擦系数可控。控。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植入物


[0001]本申请涉及植入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骨植入物。

技术介绍

[0002]植入器械是指一类通过外科手段以全部或部分插入人体,并在人体内留存至少30天,且通过外科或内科手段去除的一类医疗器械,植入器械用于辅助治疗特定疾病或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植入器械包括但不限于是骨植入物、人工器官、组织支架或医用介入物。在医疗领域,对植入器械的需求量较大,以骨植入物为例,我国每年基于骨折、感染、骨肿瘤、手术切除等原因造成的骨缺损病例众多,而骨缺损需采用骨植入物进行修复以引导骨再生,导致骨植入物面临着巨大的临床需求,且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
[0003]骨植入物的表面具有孔隙以赋予骨植入物优良的骨长入性能,现有的骨植入物通常设有开放式骨小梁结构以使骨植入物具有特定的表面孔隙率,但开放式骨小梁结构存在表面强度较低的缺点,导致骨植入物的耐磨性较差,临床使用时易出现断裂的问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耐磨性能理想的骨植入物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骨植入物,以改善现有骨植入物存在的耐磨性能不佳的技术问题。
[0005]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骨植入物,包括:
[0007]骨植入物本体;以及
[0008]多孔结构件,设置于所述骨植入物本体的表面;
[0009]其中,所述多孔结构件包括基体以及多个凸起,基体包括基准面,多个所述凸起凸出于所述基准面,至少部分的所述凸起之间形成有空隙;所述基体为多个相互连接的第一孔结构组成的网状结构,每一所述凸起为多个相互连接的第二孔结构组成的网状结构,所述第一孔结构和所述第二孔结构的孔形为泰森多边形。
[0010]可选地,所述骨植入物本体还包括第一粗糙部,所述多孔结构件覆盖于所述第一粗糙部。
[0011]可选地,所述骨植入物为髋臼杯,所述骨植入物本体包括支撑部以及设置于支撑部的杯体,所述第一粗糙部设置于所述杯体的表面。
[0012]可选地,所述骨植入物为腰椎融合器,所述骨植入物本体包括头端面、尾端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以及第四侧面围合形成的六面体结构,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相对设置,所述头端面与所述尾端面相对设置;
[0013]所述骨植入物本体还包括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贯穿于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以分别在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形成开口;
[0014]其中,所述第一粗糙部设置于所述头端面、所述尾端面、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三侧面、所述第四侧面或所述容纳槽的表面中的至少一者。
[0015]可选地,所述骨植入物本体还包括第二粗糙部,所述第二粗糙部设置于所述骨植入物的表面。
[0016]可选地,所述骨植入物为髋臼杯,所述骨植入物本体包括支撑部以及设置于支撑部的杯体,所述第二粗糙部设置于所述支撑部的表面。
[0017]可选地,所述骨植入物为腰椎融合器,所述骨植入物本体包括头端面、尾端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以及第四侧面围合形成的六面体结构,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相对设置,所述头端面与所述尾端面相对设置;
[0018]所述骨植入物本体还包括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贯穿于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以分别在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形成开口;
[0019]其中,所述第二粗糙部设置于所述头端面、所述尾端面、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三侧面、所述第四侧面或所述容纳槽的表面中的至少一者。
[0020]可选地,所述多孔结构件的磨损量不大于10mg,且所述多孔结构件的表面摩擦系数为0.6至1.3。
[0021]可选地,每一所述凸起远离所述基准面的一端与所述基准面之间的距离为0.2mm至1.0mm,且所述基准面的单位面积内所述凸出的数量为0.1个/mm2至10个/mm2。
[0022]可选地,所述多孔结构件的孔隙率为50%至80%。
[002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骨植入物,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24]本申请的骨植入物包括骨植入物本体和设置于骨植入物本体的表面的多孔结构件,多孔结构件包括基体以及多个凸起,基体包括基准面,多个凸起凸出于基准面,基体为多个相互连接的第一孔结构组成的网状结构,每一凸起为多个相互连接的第二孔结构组成的网状结构,第一孔结构和第二孔结构的孔形为泰森多边形,使得多孔结构件可基于泰森多边形算法直接生成于骨植入物本体的表面,多孔结构件的形成并不涉及布尔运算,无需依据骨植入物的最终产品构型调整多孔结构件的构型,从而不涉及截断工序,使得基体中每一第一孔结构和凸起中每一第二孔结构为完整结构,进而有效地提升了骨植入物的耐磨性能。
[0025]进一步地,多孔结构件具有多个凸起,能够提高骨植入物的表面粗糙度,从而增加骨植入物的表面摩擦系数,当骨植入物应用于临床时,能够降低骨植入物脱落于受损骨组织的风险,从而提升骨植入物临床应用的稳定性;此外,可以通过调节基准面的单位面积内凸起的数量以及凸起的高度以实现骨植入物的表面摩擦系数可控。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骨植入物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骨植入物中多孔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多孔结构件中基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髋臼杯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是图4中髋臼杯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0032]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腰椎融合器的俯视图;
[0033]图7是图6中腰椎融合器的骨植入物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髋臼杯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腰椎融合器的俯视图;
[0036]图10是图9中腰椎融合器的骨植入物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7]附图标记如下:
[0038]1:骨植入物本体,11:支撑部,12:杯体,101:第一粗糙部,102:第二粗糙部,1011:头端面,1012:尾端面,1013:第一侧面,1014:第二侧面,1015:第三侧面,1016:第四侧面,1017:容纳槽,1018:开口;
[0039]2:多孔结构件,21:基体,22:凸起,23:空隙,211:基准面,221:第一孔结构,222:第二孔结构;
[0040]100:骨植入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植入物,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植入物本体;以及多孔结构件,设置于所述骨植入物本体的表面;其中,所述多孔结构件包括基体以及多个凸起,基体包括基准面,多个所述凸起凸出于所述基准面,至少部分的所述凸起之间形成有空隙;所述基体为多个相互连接的第一孔结构组成的网状结构,每一所述凸起为多个相互连接的第二孔结构组成的网状结构,所述第一孔结构和所述第二孔结构的孔形为泰森多边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植入物本体还包括第一粗糙部,所述多孔结构件覆盖于所述第一粗糙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植入物为髋臼杯,所述骨植入物本体包括支撑部以及设置于支撑部的杯体,所述第一粗糙部设置于所述杯体的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植入物为腰椎融合器,所述骨植入物本体包括头端面、尾端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以及第四侧面围合形成的六面体结构,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相对设置,所述头端面与所述尾端面相对设置;所述骨植入物本体还包括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贯穿于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以分别在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形成开口;其中,所述第一粗糙部设置于所述头端面、所述尾端面、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三侧面、所述第四侧面或所述容纳槽的表面中的至少一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植入物,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言王聿栋卢小强刘梦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迈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