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加工风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7684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叶加工风送装置,所述进料装置的内部设置进料搅拌杆,所述进料装置的下端与进料输送管连接,所述进料输送管连接至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的后端连接至中部连接管,所述中部连接管的后端连接粉末收集装置,所述粉末收集装置的下端设置下料嘴,所述粉末收集装置的上端与输出管连接,所述输出管的末端连接至风送动力泵,茶叶粉末会从过滤装置的后端输出出去,并在粉末收集装置内收集,符合标准的茶叶无法过筛,会从下方落下,并输出,粉末会顺利的通过柔性滤网最终进入粉末收集装置处理,从而将粉末与茶叶分离。从而将粉末与茶叶分离。从而将粉末与茶叶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加工风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叶加工风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前,中国专利号:CN201910426511.2公开了一种风送装置及环境清洁设备,其中,风送装置包括导流筒组件(3),导流筒组件(3)包括:内导流筒(31),内部形成内风道,内风道从进风端至出风端渐缩;和外导流筒(32),同轴设在内导流筒(31)外侧,内导流筒(31)与外导流筒(32)之间形成外风道,外风道出风端的横截面积不小于进风端的截面积。此种结构能够使径向内层气流加速,同时外层气流保持速度不变或者减速,这样就减小了内外层气流在到达导流筒组件的出风端时的速度差,形成沿轴向运动且沿径向速度均匀的气流,降低了气流从外壁面至中心的速度梯度和压力梯度,从而减小了气流沿径向的湍流脉动,进而降低能量损失,可大幅提高风送装置的送风距离。但是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着用于茶叶风送时会将不需要的茶叶粉末一起输送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茶叶加工风送装置,其解决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着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着用于茶叶风送时会将不需要的茶叶粉末一起输送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茶叶加工风送装置,其结构包括进料装置、进料搅拌杆、进料输送管、过滤装置、中部连接管、粉末收集装置、下料嘴、输出管、风送动力泵,所述进料装置的内部设置进料搅拌杆,所述进料装置的下端与进料输送管连接,所述进料输送管连接至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的后端连接至中部连接管,所述中部连接管的后端连接粉末收集装置,所述粉末收集装置的下端设置下料嘴,所述粉末收集装置的上端与输出管连接,所述输出管的末端连接至风送动力泵。
[0005]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主体、过滤下料嘴、过滤器输出口、滤网支撑杆、柔性滤网、滤网驱动杆、驱动电机,所述过滤主体的底部设置过滤下料嘴,所述过滤主体的顶部设置过滤器输出口,所述过滤主体的内部的上部设置滤网支撑杆和滤网驱动杆,所述柔性滤网设于滤网支撑杆和滤网驱动杆上,所述滤网驱动杆与驱动电机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过滤主体的上部为圆柱状结构,所述过滤主体的下部为漏斗状结构,所述过滤主体的漏斗状结构的下部设置过滤下料嘴。
[0007]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器输出口与中部连接管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滤网支撑杆设置三根,所述滤网支撑杆为纵向设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柔性滤网的一个面贴设于过滤器输出口处,并且向右匀速运动。
[0010]进一步的,所述滤网驱动杆为竖向设置。
[0011]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茶叶加工风送装置通过设置过滤装置改进了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着用于茶叶风送时会将不需要的茶
叶粉末一起输送的情况,使用过程中,茶叶粉末会从过滤装置的后端输出出去,并在粉末收集装置内收集,符合标准的茶叶无法过筛,会从下方落下,并输出,粉末会顺利的通过柔性滤网最终进入粉末收集装置处理,从而将粉末与茶叶分离。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进料装置;2、进料搅拌杆;3、进料输送管;4、过滤装置;5、中部连接管;6、粉末收集装置;7、下料嘴;8、输出管;9、风送动力;11、过滤主体;12、过滤下料嘴;13、过滤器输出口;14、滤网支撑杆;15、柔性滤网;16、滤网驱动杆;17、驱动电机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16]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7]参考图1

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茶叶加工风送装置,其结构包括进料装置1、进料搅拌杆2、进料输送管3、过滤装置4、中部连接管5、粉末收集装置6、下料嘴7、输出管8、风送动力9泵,所述进料装置1的内部设置进料搅拌杆2,所述进料装置1的下端与进料输送管3连接,所述进料输送管3连接至过滤装置4,所述过滤装置4的后端连接至中部连接管5,所述中部连接管5的后端连接粉末收集装置6,所述粉末收集装置6的下端设置下料嘴7,所述粉末收集装置6的上端与输出管8连接,所述输出管8的末端连接至风送动力9泵。
[0018]所述过滤装置4包括过滤主体11、过滤下料嘴12、过滤器输出口13、滤网支撑杆14、柔性滤网15、滤网驱动杆16、驱动电机,所述过滤主体11的底部设置过滤下料嘴12,所述过滤主体11的顶部设置过滤器输出口13,所述过滤主体11的内部的上部设置滤网支撑杆14和滤网驱动杆16,所述柔性滤网15设于滤网支撑杆14和滤网驱动杆16上,所述滤网驱动杆16与驱动电机连接。
[0019]所述过滤主体11的上部为圆柱状结构,所述过滤主体11的下部为漏斗状结构,所述过滤主体11的漏斗状结构的下部设置过滤下料嘴12。
[0020]所述过滤器输出口13与中部连接管5连接。
[0021]所述滤网支撑杆14设置三根,所述滤网支撑杆14为纵向设置。
[0022]所述柔性滤网15的一个面贴设于过滤器输出口13处,并且向右匀速运动,运动过程中,无法过筛的合格的茶叶颗粒离开过滤器输出口13之后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并从下端的过滤器输出口13输出。
[0023]所述滤网驱动杆16为竖向设置。
[0024]本茶叶加工风送装置通过设置过滤装置4改进了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着用于茶叶风送时会将不需要的茶叶粉末一起输送的情况,使用过程中,茶叶粉末会从过滤装置4的后端输出出去,并在粉末收集装置6内收集,符合标准的茶叶无法过筛,会从下方落下,并输出,粉末会顺利的通过柔性滤网15最终进入粉末收集装置6处理,从而将粉末与茶叶分离。
[002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
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6]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加工风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进料装置、进料搅拌杆、进料输送管、过滤装置、中部连接管、粉末收集装置、下料嘴、输出管、风送动力泵,所述进料装置的内部设置进料搅拌杆,所述进料装置的下端与进料输送管连接,所述进料输送管连接至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的后端连接至中部连接管,所述中部连接管的后端连接粉末收集装置,所述粉末收集装置的下端设置下料嘴,所述粉末收集装置的上端与输出管连接,所述输出管的末端连接至风送动力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加工风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主体、过滤下料嘴、过滤器输出口、滤网支撑杆、柔性滤网、滤网驱动杆、驱动电机,所述过滤主体的底部设置过滤下料嘴,所述过滤主体的顶部设置过滤器输出口,所述过滤主体的内部的上部设置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世能吴世强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安溪县冠和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