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储能系统及冷却液的制备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77589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47
本申请涉及一种液冷储能系统及冷却液的制备方法,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簇;水箱,设置在电池簇的侧面,水箱用于容置冷却液;液压泵,与水箱相接,液压泵用于抽取水箱中的冷却液,并将抽取的冷却液输送至进水管网;进水管网,与液压泵相接,进水管网用于将液压泵抽取的冷却液分配至电池簇中各电池包的液冷板;回水管网,与液冷板相接,回水管网用于将已分配至各电池包液冷板的冷却液回输至水箱中,以使冷却液在液冷储能系统中循环往复,冷却液采用纳米磁流体制成。通过采用纳米磁流体制成的冷却液在水箱、进水管网和回水管网循环往复,本申请能够改善冷却液的散热效果,放宽液冷管道设计的约束,提高管道设计的通用性。提高管道设计的通用性。提高管道设计的通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冷储能系统及冷却液的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液冷储能系统及冷却液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液冷储能设备中通常设置有供水管网和回水管网,使冷却液在各管网中循环流动,以达到对储能设备进行散热的目的。由于储能设备中存在着众多电池簇,各供水管网和回水管网以电池簇为单元进行散热设计,为了保证不同电池簇中的每个电芯的温升和温差等指标满足实际需求,需要保证分配到每个电池簇的冷却液流量保持在一定偏差范围内。
[0003]在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质量百分比为50%的乙二醇与质量百分比为50%纯净水混合作为液冷储能设备的冷却介质,但该冷却介质换热能力有限,换热能力的不足又会进一步影响储能设备本身的性能,比如储能设备的存储电量、充放电倍率等。
[0004]此外,为了对各分支管道的流量进行控制,一般采用两种方式:其一是采用阀门对每个支管的流量进行单独控制,但该方法不仅成本高,对阀门的控制也很复杂;其二是对管道的内径进行优化,该方法的缺点是单簇结构复杂,且单簇结构中控制流量分配零件的外形一致,仅在内部尺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储能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簇,所述电池簇包括按照行列形式排布的多个电池包;水箱,设置在所述电池簇的侧面,所述水箱用于容置冷却液;液压泵,与所述水箱相接,所述液压泵用于抽取所述水箱中的冷却液,并将抽取的冷却液输送至进水管网;进水管网,与所述液压泵相接,所述进水管网用于将所述液压泵抽取的冷却液分配至所述电池簇中各电池包的液冷板;回水管网,与所述液冷板相接,所述回水管网用于将已分配至各电池包液冷板的冷却液回输至所述水箱中,以使所述冷却液在所述液冷储能系统中循环往复,其中,所述冷却液采用纳米磁流体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网包括多级级联的进水管道,该多级级联的进水管道由第一级进水管道、第二级进水管道以及第三级进水管道组成,其中,所述第一级进水管道与所述液压泵相接,所述第二级进水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一级进水管道以及所述第三级进水管道相接,所述第三级进水管道设置在对应电池包的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进水管道与部分所述第三级进水管道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级进水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一级进水管道以及所述第三级进水管道垂直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一项所述的液冷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级进水管道上设置有变径部件,所述变径部件的直径沿朝向对应电池包的方向变化。5.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一项所述的液冷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进水管道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控制流入所述第一级进水管道的冷却液的流向。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炳超蒙玉宝刘石磊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亿纬储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