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素缓释微囊体系、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77519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抗肿瘤药物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姜黄素缓释微囊体系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红细胞膜Ghost、制备二甲基亚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姜黄素缓释微囊体系、制备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抗肿瘤药物制备
,具体涉及姜黄素缓释微囊体系、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肿瘤转移是导致患者难以治愈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血行转移是肿瘤转移的主要方式之一,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肿瘤的血行转移密切相关。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随血液循环转运到远端组织,经内皮细胞渗出进入组织,形成转移灶1,在此过程中始终伴随着肿瘤细胞力学特性的改变。血液流变学发生改变,血液高粘、高凝,形成由纤维蛋白、血小板包裹的瘤栓,则使瘤细胞易于躲避血液剪切力及免疫监视,为CTCs的远处转移提供了免疫屏障,从而使其获得机会通过从瘤栓中解离出来再次形变穿过微血管的内皮细胞到达其他组织。红细胞作为血液中最重要的组分,其力学特性的维持与血液流变性密切相关。
[0003]姜黄素(Curcumin,Cur)是从姜科姜黄属Curcuma植物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小分子多酚类物质,研究发现肿瘤患者普遍存在血液粘度升高与血小板聚集率上升及血液流速减慢等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姜黄素具有来源广、副作用小的特点,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纤溶酶活性,改善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状态。多项研究表明姜黄素能够在抗肿瘤细胞活性的同时通过调节血流变性抑制瘤栓形成,起到预防肿瘤血行转移的作用,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姜黄素存在不溶于水、稳定性差、吸收率低、代谢快、半衰期短等缺点,限制了其在食品药品领域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目前为了弥补姜黄素的上述缺点,科学家们研究出了多种姜黄素药物载体释放体系,但仍然存在明显的缺陷优势平衡困境,且易产生毒副作用。因此,申请人利用可维持血液流变学特性的最重要的组分红细胞(Red Blood Cells,RBCs)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的红细胞膜(Red Blood Cell

s Membrane,RBCM)来构建具有更高生物相容性和更高循环稳定性的药物载体,以能够更好的实现姜黄素的多靶点药理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姜黄素缓释微囊体系、制备方法及应用,本专利技术可提高姜黄素的循环稳定性及血液代谢率,为姜黄素多重药理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为更好的实现姜黄素的多靶点药理作用提供了新的平台。
[000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姜黄素缓释微囊体系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06]S1:制备红细胞膜Ghost
[0007]A.制备红细胞RBCs
[0008]收集健康成年人的血液,将收集到的健康成年人的血液置于离心机中于300
×
g条件下离心3min,离心后收集上清,留下沉淀层,去除沉淀层中RBCs表面的白色绒毛状沉淀
层,并用pH 7.4的等渗磷酸盐缓冲液将RBCs重复洗涤3~5次,直至上清无色透明,最后的沉淀细胞即为洁净的RBCs;
[0009]B.利用低渗法制备红细胞膜
[0010]将步骤A中的RBCs置于渗透压为20mOSM/L的4℃低渗破膜缓冲液中按1:10体积比吹打均匀后于20kHz超声条件下处理10min,高速离心后收集沉淀物质,经洗涤后获得红细胞膜ghost,即RBCM;
[0011]S2:制备二甲基亚砜

姜黄素DMSO

Cur加载液
[0012]选择浓度为1%的DMSO作为溶解液,在DMSO溶解液中添加RBC胞内固有酶类SOD、CAT和GSH,得混合溶解液DMSO

Cur加载液,DMSO

Cur加载液中RBC胞内固有酶类SOD的浓度为40ng/mL、CAT的浓度为10U/mL和GSH的浓度为50umol/L;
[0013]S3:RBCM

Cur的制备
[0014]将步骤S1中制备的RBCM和步骤S2中制备的DMSO

Cur加载液混合均匀,得混合液,其中RBCM与DMSO

Cur加载液的体积比为1:3,将混合物于0℃条件下静置10min,然后使用Avanti挤压器将混合液经过6um聚碳酸酯多孔膜反复挤压11次,获得具有红细胞形态的直径为6um的姜黄素缓释微囊体系RBCM

Cur。
[001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姜黄素缓释微囊体系。
[0016]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姜黄素缓释微囊体系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0017]进一步的,所述药物具有抗肿瘤细胞活性。
[0018]进一步的,所述药物能通过调节血流变抑制癌栓的形成,从而起到预防肿瘤血行转移的作用。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首次提出基于膜自组装技术构建具有红细胞形态的姜黄素缓释微囊体系(RBCM

Cur),该体系可提高姜黄素的循环稳定性及血液代谢率,其既具有调节血流变的作用又具有抗肿瘤的作用,为姜黄素多重药理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同时也有望为传统药物的临床转化提供一个新的研究平台,也有望为预防肿瘤转移的发生提供可能的治疗方法。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构建姜黄素缓释微囊体系(RBCM

Cur)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红细胞在不同渗透压的破膜缓冲液中处理10min制备的血影细胞的形态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不同渗透压的破膜缓冲液中制备的血影细胞的血红蛋白相对去除率(n=6)(p<0.001)结果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基于红细胞膜的姜黄素缓释微囊膜蛋白电泳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加载率测定结果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释放曲线测定结果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SDS

PAGE电泳分析红细胞膜蛋白成分结果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免疫荧光标记骨架蛋白分析膜结构结果图;
[0028]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RBCM

Cur生物相容性分析凝血试验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30]实施例:
[0031]本实施例利用拟红细胞微囊运载姜黄素,构建姜黄素缓释微囊体系(RBCM

Cur),不仅能提高姜黄素的血液代谢率和溶解度,同时能够改善RBCM载体的力学特性,提高其体内循环时间,且药物在血液循环缓释的过程中也能通过调节循环中RBCs的结构稳定性和变形性参与调控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特性。本实施例的姜黄素缓释微囊体系综合姜黄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姜黄素缓释微囊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S1:制备红细胞膜GhostA.制备红细胞RBCs收集健康成年人的血液,将收集到的健康成年人的血液置于离心机中于300
×
g条件下离心3min,离心后收集上清,留下沉淀层,去除沉淀层中RBCs表面的白色绒毛状沉淀层,并用pH 7.4的等渗磷酸盐缓冲液将RBCs重复洗涤3~5次,直至上清无色透明,最后的沉淀细胞即为洁净的RBCs;B.利用低渗法制备红细胞膜将步骤A中的RBCs置于渗透压为20mOSM/L的4℃低渗破膜缓冲液中按1:10体积比吹打均匀后于20kHz超声条件下处理10min,高速离心后收集沉淀物质,经洗涤后获得红细胞膜ghost,即RBCM;S2:制备二甲基亚砜

姜黄素DMSO

Cur加载液选择浓度为1%的DMSO作为溶解液,在DMSO溶解液中添加RBC胞内固有酶类SOD、CAT和GSH,得混合溶解液DMSO

Cur加载液,DMS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押金王苑茹梁鲁彪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