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智能儿童陪护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74856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家用智能儿童陪护机器人,旨在解决当前智能机器人与儿童在居家用途中互动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包括可移动的机体、拾取口、铲起机构、导入机构、滑盖机构、驱动中枢、防护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可移动的机体的行进端开设有拾取口,经拾取口内的铲起机构及导入机构的引导,便于机体在移动过程中对家庭中儿童散落的玩具进行拾取,再通过驱动中枢的驱动,使得被拾取进铲起机构上的玩具从机体内顶升抬起,配合与铲起机构同步运动的能够侧开的滑盖机构,儿童可以从机体的拾取腔中拿取被拾取的玩具,利用这种智能陪护机器人,提高该机器人的使用率及促进交互效果,并且也提高了儿童对玩具再使用的兴趣。对玩具再使用的兴趣。对玩具再使用的兴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家用智能儿童陪护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家用智能儿童陪护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机器人已逐渐走入千家万户,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智能机器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乐趣,其中,陪护机器人作为智能机器人的一种,能够辅助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给生活带来便利。
[0003]目前主流的智能机器人主要聚焦于机器人与用户的交互研究与运用,以及学习辅导、AR等功能,这类机器人过于注重附加功能的堆砌,而忽略了儿童伴侣的产品属性,例如儿童在家玩玩具时,玩具随手丢放,导致儿童对玩具只有短暂记忆及兴趣,同时对智能机器人的功能和交互动作也比较单一,只有在有需求时用到,两者之间的互动效果差。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家用智能儿童陪护机器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家用智能儿童陪护机器人,以解决当前智能机器人与儿童在居家用途中互动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用智能儿童陪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的机体(1);拾取口(2),布置于所述机体(1)行进端;铲起机构(3),布置于所述拾取口(2)内部;导入机构(4),布置于所述铲起机构(3)进料一侧;滑盖机构(5),布置于所述铲起机构(3)出料一侧;驱动中枢(6),布置于所述机体(1)内部联接所述铲起机构(3)及滑盖机构(5);防护机构(7),布置于所述驱动中枢(6)上联接所述铲起机构(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智能儿童陪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铲起机构(3)包括:底板(301),布置于所述拾取口(2)底部;铲板(302),相对所述拾取口(2)进口布置于所述底板(301)进料端;其中,所述铲板(302)与所述底板(301)连接形成置物面,所述置物面相对导入机构(4)的位置设有避让槽;挡板(303),布置于所述底板(301)终端联接所述驱动中枢(6);导块(304),相对所述驱动中枢(6)的位置固设于所述底板(301)上;其中,所述导块(304)与所述防护机构(7)挤压接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家用智能儿童陪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机构(4)包括两个对称分布于所述拾取口(2)进口的电机A(401),所述电机A(401)输出端套接有旋叶(402),两个所述旋叶(402)间隙配合构成相对所述铲板(302)进料方向的导料通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家用智能儿童陪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盖机构(5)包括相对所述拾取口(2)的位置布置于所述机体(1)顶盖的盖体(501),所述盖体(501)上相对所述驱动中枢(6)的位置连接有齿板(502),所述齿板(502)与所述驱动中枢(6)啮合接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家用智能儿童陪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中枢(6)包括:转轴(601),穿设于所述挡板(303)高端;导向座(602),布置有两个,相对所述拾取口(2)的位置呈对称结构固设于所述机体(1)底板上;其中,所述导向座(602)上竖直开设有直线导槽(6021),所述直线导槽(6021)上连通有圆弧导槽(6022),所述圆弧导槽(6022)的圆心与所述直线导槽(6021)的终点重合;滑块(603),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坤李伟林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