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洒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7410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洒煤结构,所属物料输送技术领域,包括:分流部;分流部与分煤器的犁头中心线呈角度设置,且分流部向背离传送带的来料方向延伸;其中,犁头的每个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分流部,且分流部的下沿最低点高于犁头的侧面下沿最低点。该结构小巧简单,通过在犁头的侧面倾斜设置分流部,并使分流部与犁刀的下沿之间存在间隙,以通过分流部对位于料流顶部的煤料进行阻挡,而下层煤流能够从分流部与皮带之间流走,进而实现对大流量煤料进行分层和分流的作用,使煤料变为较薄的料流后,继续在传送带上进行输送,在煤流量偏大或煤质偏湿偏粘时,消除了堵煤风险,防止煤流过大下料时从接料口洒出,提高了卸料器的输送效率。提高了卸料器的输送效率。提高了卸料器的输送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洒煤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物料输送
,具体涉及一种防洒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输煤主要包括卸煤、堆煤、上煤和配煤,以达到按时为煤仓提供燃煤的目的。犁式卸料器是一种卸料分煤机械,具有绝对自锁、无内外泄漏、过载能力极大、运行平稳等优点。犁式卸料器一般由电液推杆控制犁头转动,对传送带上煤料进行分煤,实现犁式卸料器煤料从不同位置下料的功能。
[0003]但现有的犁式卸料器,在输送煤流量偏大或者煤质偏湿偏粘的煤料时,煤料容易在下料口处堵塞,造成严重的洒煤现象,导致卸料器的运输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犁式卸料器在输送煤流量偏大或者煤质偏湿偏粘的煤料时,煤料容易在下料口处堵塞,造成严重的洒煤现象,影响卸料器的运输效率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洒煤结构,通过在犁头的侧面倾斜设置分流部,并使分流部与犁刀的下沿之间存在间隙,实现对大流量煤料进行分层和分流的作用,消除了堵煤风险,防止煤流过大下料时从接料口洒出,提高了卸料器的输送效率。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防洒煤结构,犁式卸料器包括分煤器和传送带,防洒煤结构包括:分流部;分流部与分煤器的犁头中心线呈角度设置,且分流部向背离传送带的来料方向延伸;其中,犁头的每个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分流部,且分流部的下沿最低点高于犁头的侧面下沿最低点。
[0006]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种防洒煤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7]可选的,分流部与分煤器的犁刀之间存在间隙。
[0008]可选的,防洒煤结构还包括:让位口;让位口设置在分流部上,让位口与犁刀的侧面之间形成让位槽,且至少部分犁刀嵌入让位槽内。
[0009]可选的,分流部与犁头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70~75度。
[0010]可选的,防洒煤结构还包括:加固部;加固部设置在犁头上,且加固部与分流部相连接。
[0011]可选的,防洒煤结构还包括:接料口;接料口设置在犁头远离传送带的一侧,且接料口位于传送带靠近犁头的一端。
[0012]可选的,防洒煤结构还包括:挡板;挡板沿传送带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接料口靠近犁头一侧的内壁上,且挡板向靠近犁头的方向延伸。
[0013]可选的,挡板的上沿最高点低于传送带的托辊外沿最低点。
[0014]可选的,防洒煤结构还包括:打散板;打散板沿传送带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打散板上,打散板向背离挡板的方向延伸。
[0015]可选的,打散板与挡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0016]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洒煤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0017]该结构小巧简单,通过在犁头的侧面倾斜设置分流部,并使分流部与犁刀的下沿之间存在间隙,以通过分流部对位于料流顶部的煤料进行阻挡,而下层煤流能够从分流部与皮带之间流走,进而实现对大流量煤料进行分层和分流的作用,使煤料变为较薄的料流后,继续在传送带上进行输送,在煤流量偏大或煤质偏湿偏粘时,消除了堵煤风险,防止煤流过大下料时从接料口洒出,提高了卸料器的输送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防洒煤结构的主视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防洒煤结构的俯视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防洒煤结构的打散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22]10、分煤器;101、犁头;102、犁刀;11、传送带;12、分流部;13、让位口;14、加固部;15、接料口;16、挡板;17、打散板;18、托辊。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5]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7]结合参见图1

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一种防洒煤结构,犁式卸料器包括分煤器10和传送带11,防洒煤结构包括:分流部12;分流部12与分煤器10的犁头101中心线呈角度设置,且分流部12向背离传送带11的来料方向延伸;其中,犁头101的每个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分流部12,且分流部12的下沿最低点高于犁头101的侧面下沿最低点。通过在犁头101的侧面倾斜设置分流部12,并使分流部12与犁刀102的下沿之间存在间隙,以通过分流部12对位于料流顶部的煤料进行阻挡,而下层煤流能够从分流部12与皮带之间流走,
进而实现对大流量煤料进行分层和分流的作用,使煤料变为较薄的料流后,继续在传送带11上进行输送,在煤流量偏大或煤质偏湿偏粘时,消除了堵煤风险,防止煤流过大下料时从接料口15洒出,提高了卸料器的输送效率,省去清理洒煤的流程,缩短整个输送周期。
[0028]需要说明的是,分煤器10与传送带11可转动地相连接,分煤器10包括犁头101,犁头101底部设置有犁刀102,当需要犁料时,油缸驱动分煤器10向下转动,犁刀102与传送带11的皮带贴合,犁头101和分流部12对煤流进行导向,完成下料动作。
[0029]进一步的,犁头101的两侧面上的分流部12对称设置,以保证犁头101两侧下料量基本一致,保证下料流量和下料位置的一致性。
[0030]作为一种实施例,分流部12与分煤器10的犁刀102之间存在间隙。通过使分流部12与犁刀102之间存在间隙,便于在不拆装分流部12的情况下快速更换犁刀102,省时省力,以保证设备运行的连续性。
[0031]需要说明的是,犁刀102位于分煤器10的底部,分流部12不与犁刀102连接,保证犁刀102可自由更换,不受限制。
[0032]让位口13设置在分流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洒煤结构,犁式卸料器包括分煤器(10)和传送带(1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洒煤结构包括:分流部(12),所述分流部(12)与所述分煤器(10)的犁头(101)中心线呈角度设置,且所述分流部(12)向背离所述传送带(11)的来料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犁头(101)的每个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分流部(12),且所述分流部(12)的下沿最低点高于所述犁头(101)的侧面下沿最低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洒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部(12)与所述分煤器(10)的犁刀(102)之间存在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洒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洒煤结构还包括:让位口(13),所述让位口(13)设置在所述分流部(12)上,所述让位口(13)与所述犁刀(102)的侧面之间形成让位槽,且至少部分所述犁刀(102)嵌入所述让位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洒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部(12)与所述犁头(101)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70~75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洒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洒煤结构还包括:加固部(14),所述加固部(14)设置在所述犁头(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水明陈志廖勇张震坤贺启斌黄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安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