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质子传导膜和制备质子传导膜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7251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质子传导膜和制备质子传导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高分子化合物与第一溶剂混合得到铸膜液,在支撑体表面利用流涎法形成铸膜液薄层,将所述铸膜液薄层置于第二溶剂中,相转化后形成多孔膜;对第三溶剂进行雾化,将雾化后的所述第三溶剂喷涂在所述多孔膜的表面;将雾化喷涂之后的所述多孔膜浸入所述第二溶剂中,洗去所述第三溶剂,得到质子传导膜。由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使多孔膜的表面发生局部溶胀,使质子传导膜的顶部孔径小于内部孔径,具有较高的离子选择性。而且,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具有制膜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的优点,易于进行工业化规模放大,提供了制备低成本高性能质子传导膜的新途径。膜的新途径。膜的新途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质子传导膜和制备质子传导膜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质子传导膜
,具体涉及质子传导膜和制备质子传导膜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持续高速发展,电力系统对储能的需求日益增加。储能装备可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性、波动性,可用于电力系统削峰填谷,成为维持电网稳定,提升电力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全钒液流电池(Vanadium Redox battery,VRB)利用不同价态的钒离子相互转化实现电能的储存与释放,将正极电解液、负极电解液分别储存在两个不同的储槽中,当它们流过电堆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完成电能与化学能相互转换。电池内部使用质子传导膜将流过电堆时的两种电解液隔离,避免不同价态钒离子渗透产生交叉放电导致能量损失。该质子传导膜也称作隔膜,其性能和结构决定钒电池的效率和循环稳定性。
[0003]全钒液流电池所需质子传导膜应具有如下特征:

钒离子透过率低,交叉污染小,降低电池自放电,提高能量效率。

氢质子透过率高,膜电阻小,提高电压效率。

具有一定机械强度,耐化学腐蚀、耐电化学氧化,保证较长循环寿命。

电池充放电时水渗透量小,保持正极和负极电解液的水平衡。
[0004]然而,现有的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质子传导膜存在制备过程复杂、难以投入实际生产应用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上述问题的至少之一。
[0006]为改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备质子传导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高分子化合物与第一溶剂混合,得到铸膜液,在支撑体表面利用流涎法形成铸膜液薄层,将所述铸膜液薄层置于第二溶剂中,相转化后形成多孔膜;对第三溶剂进行雾化,将雾化后的所述第三溶剂喷涂在所述多孔膜的表面;将雾化喷涂之后的所述多孔膜浸入所述第二溶剂中,洗去所述第三溶剂,得到质子传导膜。由此,本专利技术可以使多孔膜的表面发生局部溶胀,使质子传导膜的顶部孔径小于内部孔径,具有较高的离子选择性。而且,本专利技术的质子传导膜仅使用同一种高分子材料形成,结构更稳定。此外,本专利技术还具有制膜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的优点,易于进行工业化规模放大、进行连续化制膜,提供了制备低成本高性能质子传导膜的新途径。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高分子化合物包括聚偏氟乙烯、聚氯乙烯、聚苯并咪唑、磺化聚醚醚酮、磺化聚醚砜、醋酸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溶剂包括N,N

二甲基乙酰胺、N,N

二甲基甲酰胺、N

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溶剂包括去离子水、乙醇、甲醇、丙醇、丙酮中的至少一种。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铸膜液中所述高分子化合物的重量百分浓度为10

25%,所述支撑体包括平板玻璃。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铸膜液薄层的厚度为60

250微米。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三溶剂包括有机溶剂、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有机溶剂包括N,N

二甲基乙酰胺、N,N

二甲基甲酰胺、N

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中的至少一种。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所述第三溶剂进行雾化的方式包括超声波雾化、静电雾化、加压雾化中的任意一种。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形成多孔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多孔膜置于温度为20

100℃的加热平台上,对第三溶剂进行雾化,将雾化后的所述第三溶剂喷涂在所述多孔膜的表面。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将雾化后的所述第三溶剂喷涂在所述多孔膜的表面的具体条件为:喷涂次数1

8次,喷头与多孔膜之间的距离10

100mm,喷涂流量50

800μLmin
‑1。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质子传导膜,所述质子传导膜是由前文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由此,该质子传导膜具有前文所述的方法所具有的全部特征和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质子传导膜包括致密皮层和位于所述致密皮层下的多孔层;所述致密皮层的厚度为1~2微米。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制备质子传导膜的方法流程图;
[0017]图2为实施例1中质子传导膜的照片;
[0018]图3为实施例2中质子传导膜的照片;
[0019]图4为实施例1中质子传导膜的断面电镜图像;
[0020]图5为对比例1中质子传导膜的断面电镜图像;
[0021]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1的质子传导膜和对比例1的质子传导膜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性能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场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备质子传导膜的方法,参考图1,所述方法包括:
[0024]S100、将高分子化合物与第一溶剂混合,得到铸膜液,在支撑体表面利用流涎法形成铸膜液薄层,将所述铸膜液薄层置于第二溶剂中,相转化后形成多孔膜;
[0025]S200、对第三溶剂进行雾化,将雾化后的所述第三溶剂喷涂在所述多孔膜的表面;
[0026]S300、将雾化喷涂之后的所述多孔膜浸入所述第二溶剂中,洗去所述第三溶剂,得到质子传导膜。
[0027]本申请的多孔膜是通过非溶剂诱导相分离(NIPS)制备的,在步骤S100中,在进行相转化的过程中,可以将多孔膜与支撑体分离。专利技术人发现,步骤S200中,如果不对第三溶
剂进行雾化,直接将第三溶剂喷涂在多孔膜的表面,会导致膜表面溶胀不均匀,并且还可能使膜表面溶解破裂。本申请通过在多孔膜表面喷涂雾化后的第三溶剂,可以使组成表面多孔膜的高分子均匀的发生局部溶胀,该溶胀行为仅仅发生在亚纳米尺度的微孔周边的限域空间内,使高分子化合物发生分子堆积状态重排,减小多孔膜的表面孔径,提高阻挡钒离子能力;该多孔膜表面以下部分,不受雾化溶剂影响,仍然保持原有的大孔通道,有利于氢离子通过,有效降低膜面电阻。本申请的质子传导膜依靠亚纳米微孔的筛分效应,在不影响质子导通的前提下,利用空间位阻来降低钒离子渗透性。而且,本专利技术的质子传导膜分子结构中不含有离子交换基团,避免了由于离子交换基团降解导致的电导率衰减。此外,本专利技术仅使用同一种高分子材料,便可制备出沿着膜厚度方向具有孔径变化的质子传导膜。本专利技术在制备过程中没有引入其它高分子材料,同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形成的具有孔径变化的质子传导膜相容性优良,不存在局部微分相导致的结构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质子传导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将高分子化合物与第一溶剂混合,得到铸膜液,在支撑体表面利用流涎法形成铸膜液薄层,将所述铸膜液薄层置于第二溶剂中,相转化后形成多孔膜;对第三溶剂进行雾化,将雾化后的所述第三溶剂喷涂在所述多孔膜的表面;将雾化喷涂之后的所述多孔膜浸入所述第二溶剂中,洗去所述第三溶剂,得到质子传导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化合物包括聚偏氟乙烯、聚氯乙烯、聚苯并咪唑、磺化聚醚醚酮、磺化聚醚砜、醋酸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溶剂包括N,N

二甲基乙酰胺、N,N

二甲基甲酰胺、N

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溶剂包括去离子水、乙醇、甲醇、丙醇、丙酮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铸膜液中所述高分子化合物的重量百分浓度为10

25%;所述支撑体包括平板玻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铸膜液薄层的厚度为60

250微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溶剂包括有机溶剂、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物中的任意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保国甄翊含万磊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